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4篇
  15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和干旱的响应,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反馈关系。[方法]采用红外辐射增温和林内穿透雨减少技术模拟气候变暖和干旱,通过LI-8100土壤CO2通量测定系统对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分析了干旱年不同处理(对照、增温+减雨、增温、减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季,以上4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78、1.84、2.02和2.01μmol·m~(-2)·s~(-1),5 cm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别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68.2%87.5%和51.0%66.6%。干旱期,以上4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低于生长季,增温处理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但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结论]干旱年内,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该区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干旱期增温处理引起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限制作用削弱了气候变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32.
在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与气候环境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筛选有代表性的生产力数据和与其相应的气象资料,构建了中国森林生产力气候模型,模拟出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借助气候环境信息制图软件,绘制了中国森林生产力图。  相似文献   
33.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4.
通过施粉后粮库内采样,实验室培养,检查试虫死亡率的方法,对比了平房仓内横向通风系统下,利用环流与直排两种惰性粉气溶胶施粉方式的防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式都能使惰性粉气溶胶贯穿粮堆,形成最低致死浓度,对长角扁谷盗、玉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均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环流施粉好于直排施粉,在惰性粉分布的均匀性上,两者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5.
馆员培训是提升馆员业务水平,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培训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员培训效能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6.
基于高光谱遥感对板栗品质预测的实际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光谱遥感技术已经在林业、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应用该技术在经济林果品质的监测预测研究在国内外未见报道。该文分析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预测板栗品质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其前景十分广阔,为实现“精准农业”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时拓宽了遥感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37.
1981~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LO-PEM模型估算了1981~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981~2000年中国总NPP呈现增加趋势,从1981年的2.82 PgC/a增加到2000年的3.13 PgC/a,年均增加0.0155PgC/a,20 a间NPP的平均值为2.98 PgC/a,约占全球NPP总量的4.7%~5.0%。NPP积累主要发生在4~10月,春季、夏季、秋季、冬季NPP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15.68%,54.54%,25.50%,4.2%。其中夏季NPP增长最快,占全年NPP增长的64.14%。全国NPP年均值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呈逐步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年均NPP最高,达745.68 gC/m2,除农业植被外各种植被类型的月均NPP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最小值都出现在1月。经向剖线NPP变化规律不明显。纬向40°N线是南北分界线,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剖线平均NPP逐渐升高,往北随着纬度的增加,剖线平均NPP逐步变大。纬向剖线NPP均值最高的是20°N线,异质性最高的是30°N线。  相似文献   
38.
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生态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干扰体系、退化特征及恢复重建的研究现状,分析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生态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阐述并拓展封山育林的传统概念.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基本对策是:依据自然演替的规律,仿拟天然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充分利用和启动自然调节机制,并根据自然演替的关键环节采用功能群替代或目的物种导入等辅助的人工措施,促进土壤和群落功能的修复,跨越或缩短某些演替阶段,加快恢复演替进程,尽可能利用乡土树种定向恢复以大径级、高经济价值林木为目标的森林群落.根据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现状、类型及其特点,提出4种恢复重建的组合模式:1)封禁保护原始老龄林;2)封育重建严重退化生境;3)封育调整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与定向恢复调控;4)封育改造低效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39.
南亚热带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素积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也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约占生物体干质量的一半左右,碳环及其空间分布与生态系统的维持、发展和稳定性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悲志永等,2003).  相似文献   
40.
一例禽霍乱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一例禽霍乱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实验室检验诊断,以期为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