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34篇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以徐薯18为材料,研究了四级程序生产甘薯种薯的主要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育种家种薯、原原种薯、原种薯、良种薯的茎叶生长动态表现为前期生长快,中期加速,这有利于光合面积的形成;后期光合产物下移,有利于库的扩增。其叶面积系数前期增长快,能迅速形成较大的光合面积,光合效率高,结薯早,块根膨大快,鲜薯产量高,且在栽后90~110d块根膨大速度达到高峰。在整个生育期,四级种薯均表现出较强的光合势。  相似文献   
52.
小麦茎秆特性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8个亲本 ,组配成 2 8个双列杂交组合 ,研究了普通小麦节间长和茎粗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 ,倒一节间长为加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倒二和基部第一、三节间长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基部第二节间长和所有茎粗性状为加性—显性模型遗传 ,显性程度分别为部分显性或部分到完全显性。最后 ,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模型和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 ,讨论了杂交后代中茎秆特性的选择和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53.
河南省近二十年审定花生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986—2004年在河南省推广的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花生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得到了明显的改良。2000年以后审定的品种产量水平有较大提高,比 前期(1994年以前)和中期(1995—1999年)的品种平均增产540kg/hm2 ,增产幅度达6. 8%。近期品种单株果重、 单株饱果数、百果重和单株有效果数比中期和早期极显著增加, 500g仁数极显著降低,产量性状中只有出仁率和 500g果数变化较小。近期品种脂肪含量比早期显著提高,比中期极显著提高;近期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比中期有所 下降,比早期品种都有极显著的提高,而且幅度较大。近期品种的株高比中期降低4. 9cm,侧枝长减少4. 33cm,总 分枝数比前期和中期减少了2个左右,但结果枝数变化不大。生育期明显缩短,由前期的135~140d缩短到近期的 120d左右。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改良潜力看,单株有效果数、单株饱果数和单株果重的改良幅度较大,出仁 率、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较小。  相似文献   
54.
TILLING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麦类作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等位变异创制和突变体快速鉴定技术,其实质是将传统的化学诱变方法和突变的高效筛选有效结合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其技术原理是将传统的酶切技术与PCR技术相结合后采用红外双色荧光系统进行结果鉴定,从而筛选出相应的突变体。传统的TILLING技术主要用于筛选由人工诱导产生的突变体。Ecotilling技术由TILLING技术延伸而来,主要用于鉴定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突变体,其与传统的TILLING技术的区别主要为构建DNA池时略有差异。随着该项技术在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中的成功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用于基因组较大的植物之中。本文对近年来TILLING技术在麦类作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突变体库中的突变频率发现,经EMS处理的小麦等麦类作物突变体库中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因此相信,TILLING技术将会作为一种常规手段在麦类作物尤其是普通小麦改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5.
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克隆的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序列,选取高度保守的260 bp片段,插入植物双元表达栽体pFGC1008中,构建完成具有反向重复序列的pFGC/2nd表达栽体,利用RNAi以抑制内源目的基因表达,为获得高油酸亚油酸比值的花生种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对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7.
硬粒小麦籽粒中黄色素含量与硬粒小麦面制品的加工品质关系较为密切,研究控制小麦黄色素含量基因的等位变异、选育高黄色素含量品种是硬粒小麦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以来自不同国家的177份硬粒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特异引物的PCR扩增技术,利用与黄色素含量有关的PSY基因功能性标记YP7A-2、YP7B-1、YP7B-2、YP7B-3、YP7B-4,分别对参试小麦品种中7A和7B染色体上Psy-A1和Psy-B1基因的等位变异类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位于硬粒小麦7A染色体上的Psy-A1的变异类型较为单一,只有Psy-A1d和Psy-A1e两种类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6.8%和23.2%;而位于硬粒小麦7B染色体上的Psy-B1 的变异类型有6种,分别为Psy-B1b、Psy-B1c、Psy-B1d、Psy-B1e、Psy-B1f和Psy-B1g,分布频率分别为9.0%、0.6%、0.6%、6.8%、25.4%和57.6%。其中,Psy-B1b、Psy-B1c、Psy-B1d首次在硬粒小麦品种中被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硬粒小麦品种Psy1基因多态性。有34个品种含有Psy-A1d/Psy-B1f、12个品种含有Psy-A1d/Psy-B1g和1个品种含有Psy-A1d/Psy-B1c的基因型组合,为高黄色素含量品种;有28个品种含有Psy-A1e/Psy-B1g和1个品种含有Psy-A1e/Psy-B1b基因型组合,为低黄色素含量品种。本研究结果为硬粒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资源。  相似文献   
58.
种子工程专业《种子生产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生产学》是种子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有着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当前《种子生产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近年来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的做法和成效,以期为新形势下《种子生产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小麦成熟胚脱分化过程中MAPKs相关基因序列的表达变化情况,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研究了小麦成熟胚在MS+2,4-D(2 mg·L-1)培养基上脱分化过程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变化,用NCBI、DATF和DRTF等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对基因表达信息进行处理,通过PLEXdb的Blast比对方法在小麦基...  相似文献   
60.
干旱胁迫对不同花生品种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生产中推广的花生品种白沙1016、远杂9102、豫花7号和豫花15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花生形态及产量的影响2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4个参试品种的主茎高度、侧枝长、干物质质量、产量和经济系数均表现为降低,其中远杂9102主茎高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0.073 cm、1.24g;产量和经济系数在4个参试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