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10篇
  免费   2361篇
  国内免费   5231篇
林业   5930篇
农学   8079篇
基础科学   4607篇
  8154篇
综合类   13808篇
农作物   2432篇
水产渔业   1828篇
畜牧兽医   6526篇
园艺   1514篇
植物保护   3324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1181篇
  2021年   1922篇
  2020年   1696篇
  2019年   1768篇
  2018年   1194篇
  2017年   1632篇
  2016年   1642篇
  2015年   2268篇
  2014年   2077篇
  2013年   2565篇
  2012年   3007篇
  2011年   3296篇
  2010年   3090篇
  2009年   2899篇
  2008年   2684篇
  2007年   2687篇
  2006年   2627篇
  2005年   2606篇
  2004年   1162篇
  2003年   972篇
  2002年   792篇
  2001年   825篇
  2000年   1011篇
  1999年   1342篇
  1998年   1195篇
  1997年   1010篇
  1996年   947篇
  1995年   870篇
  1994年   868篇
  1993年   773篇
  1992年   719篇
  1991年   585篇
  1990年   490篇
  1989年   397篇
  1988年   262篇
  1987年   188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每千克含2.59、2.64、2.70及2.75兆卡的4个代谢能水平的配方,饲喂产蛋鸡,结果证明,日粮蛋白质与代谢能之间的比值大小,对鸡的生产性能和鸡脂肪肝综合症的发生率影响较大。试验1~4组蛋能比值依次为66.94、64.77、62.74及60.97,脂肪肝综合症的发生率相应为30%、 10%、 10%和0,其相关性极为显著(r=0.79);产蛋性能:第二组产蛋量最高(平均每羽16.49千克),第一组次之,第四组最低(15.36千克)。  相似文献   
992.
单克隆抗体检测栗疫菌dsRNA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dsRN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双抗体夹芯ELISA法,检测了栗疫菌中的dsRNA.结果表明,该法不仅能从栗疫菌低毒力菌株的总核酸粗提液中检测到dsRNA而不受其它核酸的干扰,而且比电泳法简便迅速,在大量筛选含dsRNA的栗疫菌低毒力菌株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用免疫分离法检测稻种上的白叶枯病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分离法是一种新型的、高度灵敏和准确的种菌带菌检验法,它结合了利用专化性抗血清的选择法吸附作用和活细菌可形成菌落的两方面的优点,从种苗材料中分离到目标细菌,用纯菌测试它的回收率为50~70%,最低检出率为50~100个菌/ml,人工喷接种和病田收获的病种带菌率达87%,平均每粒自然病种上的细菌数在100个左右。免疫分离所得菌落经致病性测定,大多数为白叶枯菌。  相似文献   
994.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是我国棉区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国内外除采用以抗病良种为主的综合防治外,新近还采用见效快的生物和化学物质如乙磷铝(Phosethy-AL)、氟乐灵(Trifluralin)诱导棉花对枯萎的抗性,我国占世界储量80%的稀土能促进棉花增产10%左右,能否诱导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95.
种衣剂17号包衣对小麦条锈菌影响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衣剂17号内含三唑醇等杀菌剂和其它化学成分,小麦种子用种衣剂包衣,出苗后一叶期接咱小麦条锈菌毒性小种,采用荧光染色技术和整叶透明技术,研究了种衣剂17号对条锈菌在寄主内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该种衣剂对对叶表的夏孢子萌发和芽管入侵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菌丝扩展和菌丝分枝严重受抑,吸器母细胞和吸器形成的数目减少,每一侵染点的吸器一般不超过2个,并且对吸器具有致畸作用。在多数侵染点内可观察到寄主细胞坏  相似文献   
996.
天水市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6-1990年,根据小麦主要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规律和发生为害特点,初步建立起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每年示范面积3333.3ha,有效地控制了小麦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经济效益比为1:7.6,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97.
小麦根腐镰刀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1-1994年对山东省11县市的小麦根腐病标样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出6种镰刀菌,有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Smith Sacc)、禾谷镰刀苏(F graminearum Schw)、尖孢镰刀苏(F oxysporum Schl)、串珠镰刀苏(F moniliforme Sheld)茄病镰刀苏(F solani(Mart) Sacc)及木贼镰刀菌(F eq  相似文献   
998.
油菜品种抗蚜性多目标模糊综合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模糊统计回归法,建立了油菜品种的自然感蚜量、蚜虫在品种上的“累积存活率”,平均发育历期、平均产仔量、内禀增长率及品种耐害性、干扰效应等抗性指的模糊隶属函数,建立了品种抗蚜性的模糊综合决策模型。结果表明,12个品种抗性强弱为:红叶芥>咸阳74-1>甘油5号>88631>7211>75-1>波力木耳>88638>德国15选株>华油9号>秦油3号>秦油2号。同时作者提出的一套衡量品种抗性的指禁  相似文献   
999.
1993年全国小麦秆锈菌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3年我国小麦秆锈病发生较轻,从8个省18个区县中的47个品种上采集到的95个标样中分离到菌株336个,鉴定出21C3CKR、21C3CKH、21C3CTR、21C3CTH、21C3CFR、21C3CFH、34C1MKR、34C1MKH和34C2MKR等9个致病类型;21C3CKR的出现频率为65.2%,居于首位,21C3CDH为14.5%,21C3CTR为10.7%,21C3CFR为4.2%  相似文献   
1000.
烟草气候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4年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是诱发气候斑病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抗性差异显著,氮钾比失调,偏施碳铵地发病严重,当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寄主处于感病阶段,遇气温突然下降和多雨时,最易流行。在防治上,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