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2篇
  19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1.
以5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框栽方法对大豆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时土壤磷、钾的盈亏量进行估算,研究了种植大豆对土壤磷、钾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成熟期有57.2% ~70.1%的磷素、60.7% ~ 74.7%的钾素转移到籽粒中,磷、钾的收获率较高.在大豆施磷酸氢二铵75 ~ 150 kg·hm-2和硫酸钾40~120 kg·hm-2水平下,土壤磷均有盈余,而土壤钾在施钾量低时亏损,高时盈余.大豆秸秆还田时,磷、钾的盈亏量分别为7.1~22.1 kg·hm-2、-7.6 ~25.6kg·hm-2;秸秆不还田时分别为6.0 ~21.0 kg·hm-2、-14.3 ~18.9 kg·hm-2.大豆秸秆还田时,维持土壤磷、钾平衡的临界磷、钾肥用量为P2O5 18.4 kg·hm-2、K2O 29.2 kg· hm-2;秸秆不还田时,磷、钾肥的临界用量为P2O5 20.9kg· hm-2、K2O 37.3 kg·hm-2.可见,优化肥料施用量和秸秆还田是保障土壤磷、钾素平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2.
本文对内蒙古地区常见的农田杂草(8科16种)种子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特别运用扫描电镜对其种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着重了解各科植物种皮表面纹饰的特征。结果表明,种皮表面纹饰性状稳定,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科间差异显著,在属以下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中尚有较高的价值。研究结果为植物检疫,种子鉴定及植物分类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3.
为探明松嫩平原秸秆还田对连作春玉米氮素供应与吸收的影响,在松嫩平原中南部,采用框栽和15N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设置5个秸秆还田量,分别为0(CK)、9.20、18.40、27.60和36.80 t·hm-2,均施入15N标记的尿素350 kg·hm-2(纯氮量约160 kg·hm-2),开展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改变了春玉米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利用比例,在一定秸秆还田量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苗期春玉米植株氮素积累中肥料氮所占比例增加,而拔节期后则呈相反趋势。通过方程拟合可知,秸秆还田量低于12.49 t·hm-2时可以较CK提高当季氮肥利用率,高于12.49 t·hm-2时则低于CK。秸秆还田不利于春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生长;秸秆还田量为11.25 t·hm-2时,最有利于春玉米产量的形成,秸秆还田量高于23.96 t·hm-2时则会引起减产。综上,在松嫩平原中南部,配施尿素350 kg·hm-2时,最适秸秆还田量为11.25 t·hm-2。本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玉米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供氮和下茬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为科学解析秸秆还田与土壤供氮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对于干旱缺水地区,如何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打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水资源关系农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命脉,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的灌溉模式不仅能够确保作为稳产还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于2021年4-10月在景电灌区开展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尽管苗期调亏灌溉产量较CK略微将低,但降幅仅5.05%,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15.39%和23.86%。因此,在马铃薯苗期进行轻度调亏灌溉,而在其他生育期进行充分灌水是灌溉景电灌区马铃薯种植最佳灌溉策略。  相似文献   
115.
在参阅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实践,从城市化进程中园林绿化的现状、园林绿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和城市化进程中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6.
以不同粒径萝卜种子,研究了粒径大小对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不同的萝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另外,幼苗单株鲜重与种子粒径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7.
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运用框栽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蔗糖合成酶(SS)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大豆叶片SS分解方向的活性在幼嫩叶片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成熟叶片仅表现出有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合成方向的酶活性在不同品种间、不同叶位上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SS分解方向的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合成方向的酶活性,说明在大豆叶片中SS主要起分解蔗糖的调节作用;SS活性与大豆叶片中的蔗糖含量间具有正相关性,其中绥农14和不结瘤大豆的幼嫩叶片中SS合成方向的酶活性与蔗糖含量间达到了显著水平(r值分别为0.765和0.732);不结瘤大豆成熟叶片的SS分解方向的酶活性与蔗糖含量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986)。  相似文献   
118.
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运用框栽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植株营养器官中蔗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开花期;荚果中的蔗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叶部和根中的蔗糖含量较高,是合成和贮藏蔗糖的主要部位;茎部蔗糖含量处于最低水平,不同大豆品种间的蔗糖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绥农14叶片和叶柄的蔗糖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5**),丰收10和秣食豆叶片和叶柄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54*,r=0.823*),绥农14和龙选1号叶片和茎的蔗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r值分别为0.724、0.791)。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萝卜、豇豆、南瓜、茄子种子进行吸湿一回干处理萌发试验,研究了处理后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湿一回干处理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对根系活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0.
不同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是衡量大豆固氮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合理施用氮肥的依据.试验采用框栽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差异.结果表明:4个供试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根瘤干重及根瘤固氮潜力都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品种间有显著差异;生育期短的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高于生育期长的品种,根瘤干重则相反,生育期越长,根瘤干重越大;根瘤固氮潜力随大豆品种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大豆植株氮素构成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随着品种生育期的延长,根瘤固氮所占的比例提高;在大豆品种黑河41氮素构成中,土壤氮和根瘤固氮所占比例相同,其他品种均以根瘤固氮为主,其次是土壤氮,肥料氮所占的比例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