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衢州市延后栽培的鲜食大 豆品种,促进大豆产业良性发展,通过延后栽培 试验,比较8个不同鲜食大豆品种间的鲜荚产量及 经济性状,结果表明:衢鲜5号鲜荚绿色、产量最 高,达10 480.5 kg/hm2 ,产值为44 051.8元/hm2 ;萧 农秋艳的鲜荚深绿色、商品性好,产值最高,达 44 847.0元/hm2 ,萧农秋艳和衢鲜5号是适宜在衢州 市作延后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2.
以3个不同百粒重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取样大小(大豆种子克数)对大豆芽产量的影响,最终明确小样品分析技术在分析大豆芽产量时的样品最低用量。结果表明3个材料的小样品用量在5~15g之间的大豆芽产量都无显著差异,即小样品分析大豆芽产量时样品质量应≥5g,把5g作为大豆芽产量的种质筛选及其遗传规律研究的最小样品用量。  相似文献   
23.
大豆分离蛋白膜阻隔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在塑料板上的成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阻隔性能影响因素显著程度为:甘油添加量和成膜液pH值为显著因素,其次是大豆分离蛋白含量和干燥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含量4 g/100 mL,甘油添加量(大豆分离蛋白∶甘油=5∶2.5),成膜液pH值为9,70 ℃恒温干燥6 h,可制得阻隔性能较好的可食性薄膜.  相似文献   
24.
张红兵  雷俊  刘德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218-219,234
总结了近年来定西市气象服务"三农"工作中的现状和成效,结合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提升预报服务水平,提高气象服务"三农"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衢秋3号是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秋季干籽大豆新品种。2012—2013年在浙江省秋季干籽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503.5公斤/公顷。从播种至采收干籽生育期平均97.8天,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4.2厘米,干籽百粒重27.2克,蛋白质含量42.98%,脂肪含量16.8%。该品种适宜在浙江省作秋季大豆种植,其他与浙江省气候条件相似地区也可种植。适宜播期(秋播)为7月中下旬,种植密度15.0~18.0万株/公顷。  相似文献   
26.
衢秋7号是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龙游县五谷香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抗病秋季大豆新品种,2018年通过浙江省审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商品性佳等特点,适宜在浙江及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作秋播大豆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对其栽培技术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7.
早稻——鲜食大豆秋延后种植水旱轮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衢州市易旱稻田面积大,早稻收获后不能种植晚稻,抛荒现象严重的问题,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种植效益,科技人员推出了早稻—鲜食大豆秋延后种植水旱轮作栽培模式,并总结了该模式下早稻、鲜食大豆秋延后种植的关键栽培技术,包括早稻品种熟期选择、重施基肥、直播抛秧及大豆延迟播种、跑马水灌溉、病虫防治、适时采收等。2015—2016年全市推广早稻—秋延后鲜食大豆种植模式2 000 hm~2,新增效益3 924万元。  相似文献   
28.
通过不同移栽密度对衢鲜3号鲜荚产量及经济性状产生的影响,确定该品种的最佳移栽密度。结果表明,结合生产实际,衢鲜3号在衢州市最佳移栽密度为12.0万~1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9.
为寻求控制水土流失适宜坡耕地利用方式,开展如下试验:1)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坡度(0°、5°和10°)集雨垄的径流效率和临界产流降水量;2) 采用裂区设计,坡度(5°和10°)为主区,耕作模式(传统平作、开敞垄和打结垄)为副区,研究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分、径流、泥沙损失、养分损失、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10°集雨垄的临界产流降水量分别为1.55、1.33和1.00 mm,径流效率分别为88.2%、91.1%和92.7%;与传统平作相比,开敞垄和打结垄的小区径流量分别减少62.3%~67.9%和76.4%~79.9%,小区径流效率分别减少51.0%~54.5%和67.8%~68.2%;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95.6%~96.4%和98.4%,全氮流失量分别减少95.3%~96.2%和98.1%~98.2%,全磷流失量分别减少95.3%~96.1%和98.2%,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94.1%~95.6%和97.8%~97.9%;开敞垄和打结垄明显增加浅层(0~6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开敞垄和打结垄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分别提高40.3%~50.4%和16.0%~18.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4~11.5 kg·hm-2·mm-1和2.0~5.3 kg·hm-2·mm-1。坡度10°的径流量、径流效率、小区泥沙流失量、全氮流失量、全磷流失量和有机质流失量分别是坡度5°的1.44、1.40、2.34、2.24、2.39和1.97倍;坡度5°的紫花苜蓿全生育期根系层(0~200 cm)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坡度10°的1.05、1.28和1.41倍。开敞垄增加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为明显,打结垄减少径流、泥沙流失和养分损失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0.
雷俊 《农业考古》2006,4(3):50-52
当代中国处在社会加速转型与变迁过程中,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空前整合和变化.农民阶层作为社会阶层的重要部分,其阶层特征变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推动农民阶层与工人阶层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