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68篇
  39篇
综合类   375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21.
对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城乡统一户籍制度、建立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和管理就业机制以及促进城乡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整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加城市反哺农村的实力与能力等加速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22.
不同播期冬小麦茎叶碳氮比的光谱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冠层光谱监测不同播期下小麦植株碳氮比的可行性,基于不同播期和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两年田间试验,对冬小麦茎叶碳氮比与冠层光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冬小麦茎叶碳氮比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均呈"高-低-高"的动态变化;各个波段综合原始反射率和一阶微分与碳氮比均有显著相关性;NDVI、RDVI、EVI、SAVI等植被指数对茎叶碳氮比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中NDVI受播期的影响较小,可用于建立各播期冬小麦茎叶碳氮比监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冬小麦各播期茎叶碳氮比监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为0.678 2~0.963 6,相对误差0.095 5~0.323 9,均方根误差1.864 6~5.714 2,说明利用冠层光谱可以实现对不同播期条件下冬小麦茎叶碳氮比较为准确的监测。  相似文献   
823.
热带人工橡胶林地砖红壤中氨挥发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橡胶林栽培是海南特色农业,相对于一般的大田作物,其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差别很大。而氨气挥发是造成氮肥直接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在海南岛人工橡胶林地利用静态箱自动采样测定了2010和2011年两年内4次施肥后NH3的挥发量。结果表明,施肥后第2天即有氨的挥发,最高值出现在施肥后第7天,此后氨气挥发量迅速降低,20天后基本上检测不到。研究发现,氨的总挥发量与施肥后25天内的土壤积温呈正相关,同时特殊天气,如海南特有的台风会显著增加氨的挥发量。统计结果表明,氨挥发损失率最高可达到氮肥施用量的10%。因此如何改进原有的施肥方法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也是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4.
吴东辉  尹文英  陈鹏 《土壤学报》2008,45(5):1007-1014
应用类群属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MI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刈割活动对松嫩平原碱化羊草草地土壤螨类群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共捕获土壤螨类1 515只,分别隶属于3亚目61属。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活动影响土壤螨类群落组成,其中主要是减少了隐气门亚目的个体数量;与围栏封育相比,刈割活动样地土壤螨类个体密度、群落多样性H′指数和丰富度SR指数显著下降,刈割活动明显降低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土壤中气门亚目螨类群落结构样地间相比,刈割活动样地MI指数也显著减少,刈割活动限制了土壤捕食性螨类k选择类群比例的增长;此外,土壤甲螨群落MGP分析表明,两类处理样地间甲螨结构同样存在差异,其中刈割活动明显影响大孔低等甲螨的存在。  相似文献   
825.
以淮南鸡粪秸秆混合原料沼气工程为例,重点对该工程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各项财务盈利能力指标较好。工程的实施将大力推进沼气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效益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26.
本试验旨在研究八角及其精油和残渣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38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肉仔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肉仔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5 g/kg八角(八角组)、0.2 g/kg八角精油(精油组)和5 g/kg八角残渣(残渣组)的饲粮。八角组和精油组饲粮中反式茴香脑含量为0.204 g/kg,对照组和残渣组饲粮中反式茴香脑含量低于0.005 g/kg。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八角组和精油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残渣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和残渣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八角和八角精油显著提高了肉仔鸡21日龄体重(P0.05)。2)与对照组和残渣组相比,八角组和精油组肉仔鸡空肠的相对长度显著提高(P0.05),同时精油组小肠的相对重量显著提高(P0.05);此外,八角组和精油组肉仔鸡空肠的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和残渣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八角和八角精油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P0.05)。4)精油组粗蛋白质的表观和真实利用率及表观和真实代谢能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 g/kg八角或0.2 g/kg八角精油均可改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并提高肉仔鸡对养分的消化利用,而添加5 g/kg八角残渣没有此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827.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是村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的实施性详细规划。村规划以乡镇规划为依据,在村域空间内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为例,探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路,为即将开展的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28.
不同水氮调控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素分布与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寒地黑土区不同水氮调控模式对铵态氮、硝态氮在不同土层累积及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以田间小区试验为基础,结合~(15)N示踪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调控模式下土壤剖面的无机氮以及肥料氮素的NH_4~+-~(15)N和NO_3~--~(15)N累积情况,并根据同位素测定结果分别计算了土壤氮素有效性“A”值,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水氮调控模式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两种灌溉模式下土壤无机氮和以无机氮形态残留的肥料氮素在土壤剖面的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模式表层土壤(0~20cm)中无机氮和以无机氮形态残留的肥料氮素的累积量均高于常规灌溉,20~40cm和40~60cm土层的无机氮和NO_3~--~(15)N总累积量均低于常规灌溉,不同灌溉模式间20~60cm土层中NH_4~+-~(15)N的累积量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施氮量下常规灌溉模式20~40cm土层的NO_3~--~(15)N累积量较控制灌溉模式增长了10~11倍;40~60cm土层的NO_3~--~(15)N累积量较控制灌溉模式增长了近3倍。不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模式水稻成熟期氮素积累量中77.77%~84.51%来自于土壤氮素,较常规灌溉提高了12.91%~23.12%,且相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模式土壤氮素有效性“A”值较常规灌溉模式分别提高了9.41%、5.65%和3.69%。不同施氮量下与常规灌溉相比,稻作控制灌溉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稻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减少肥料氮素的淋溶损失,起到了节水减排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黑土区稻田合理的水氮调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9.
张忠学  尚文彬  郑恩楠  陈帅宏  陈鹏  刘明 《农业机械学报》2018,49(10):292-299,346
为了研究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情况,试验采用~(15)N示踪技术,通过设置3个灌溉水平(200、400、600 m~3/hm~2)以及5个施氮水平(0、150、200、250、300 kg/hm~2)研究了玉米成熟期各器官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情况,不同水肥处理肥料氮对土壤氮的激发规律以及各处理的氮肥有效率。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吸收肥料中氮素占总氮量的33.32%~43.54%,吸收土壤中氮素占总氮量的56.46%~66.68%。各器官对肥料氮的竞争能力不同,由大到小表现为:籽粒、叶、茎。增加施氮量可以适当提升玉米对土壤中氮素的吸收能力,但过量施氮时必须通过增加灌水量才能使玉米从土壤吸收更多的氮素。当灌水量为400 m~3/hm~2,施氮量为250 kg/hm~2时产量达到1 406 3.04 kg/hm~2,土壤氮库达到平衡状态,既实现了高产又满足环境友好需求。  相似文献   
830.
不同土壤生物工程植物发展特征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  李泽实  王可健  刘瑛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165-168,172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生物工程措施植物随时间推移的发展特征及差异性。[方法]以旱柳活枝条为研究对象,在40 m的人工边坡上设置扦插、灌丛垫、层栽与梢捆4种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对其完工后4、8、12个月的植物生长特征进行调查。[结果]4~12个月梢捆措施覆盖度从35%减少至20%,其他3种措施从40%增加到82.2%;扦插措施生长状况和其他措施存在显著差异,其生长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扦插、灌丛垫、层栽、梢捆;4种措施新生植株4~8个月的平均株高增长率在54.7%~82.3%,平均基径增长率在34.4%~75.0%;8~12个月平均株高增长率在28.9%~62.4%,平均基径增长率在29.1%~65.9%。4~8个月植物的生长速度高于8~12个月。[结论]扦插与层栽措施可快速且有效地稳固深层土壤,灌丛垫与梢捆措施在施工初期就可以很好地起到保护边坡不受水流冲刷的作用,防止表土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