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本文报道分布于我国、寄生于蚜茧蜂的大痣细蜂科Megaspilidae白木细蜂属Dendrocerus的3种蚜虫的重寄生蜂。文中列有分种检索表,形态描述、特征图、生物学记述、重寄生的寄主和初寄生蜂的寄主蚜虫。其中合沟细蜂Dendrocerus carpenteri Curtis和粗脊细蜂Dendrocerus laevis(Ratzeburg)为中国分布的新记录。蚜虫初寄生蜂经常被各类群重寄生蜂寄生,导致田间后期初寄生蜂虫口下降,影响蚜茧蜂控制蚜虫的效果。白木细蜂属仅产卵于僵蚜内的蚜茧蜂的老熟幼虫或蛹期,该蜂产卵于僵蚜内初寄生幼虫的体表,属外寄生的重寄生蜂。该蜂在福建6月份的自然条件下,从卵到成蜂羽化的历期为15~17天。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营养、pH值、温度及湿度条件对荔蝽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0-2(质量分数,下同)的蛋白胨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在1×10-2的蛋白胨溶液中,孢子萌发率(Y)与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Y=-42.512+7.0665T.在PDA+1×10-2蛋白胨培养基25℃条件下,菌落直径(Y')和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Y'=-0.098+0.3413T,pH6.4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pH6.0最适于菌落快速生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2.75+5.1T(pH=6.47)和Y'=0.1943+0.3497T.温度在20-30℃时,较适合于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其中以25℃为最好.只有在RH为100%的条件下,孢子才能大量萌发.  相似文献   
43.
桔小实蝇及其寄生蜂消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漳州地区桔小实蝇及其主要寄生蜂的种群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漳州天宝地区发生期为3~11月,种群高峰为6~9月;寄生桔小实蝇的寄生蜂有4种,各自种群消长与桔小实蝇种群的消长呈跟随效应,其中切割潜蝇茧蜂占已知寄生蜂总量的77.6%,在田间寄生率达11.42%,发生期为5~11月,在已知寄生蜂种类中为优势寄生种群,是控制桔小实蝇的主要蜂种;桔小实蝇和切割潜蝇茧蜂对寄主水果都有明显的选择性,其种群数量关系为:番石榴≈杨桃>莲雾,表明该蜂更趋向在番石榴和杨桃上的桔小实蝇幼虫上产卵.  相似文献   
44.
影响直喷式柴油机挤流特征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不同结构燃烧室所对应的缸内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挤流的演变过程和柴油机转速、燃烧室结构、进气涡流对其特征的影响。在上止点前或后较大的曲轴转角范围内流场相似,逆挤流叠加于由气体惯性作用保持的环涡之上并集中于燃烧室边缘,燃烧室内速度和湍流度随柴油机转速和燃烧室缩口度同向变化。进气涡流是湍流生成的主要因素并使流场复杂化,随涡流和挤流相对强弱的变化,燃烧室内形成的环涡的个数、转向和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45.
直喷式柴油机喷油特性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和性能,在喷油泵试验台上用W.Bosch长管法研究了喷油过程。介绍了试验装置和原理,分析了测试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喷油管内气泡产生与压力波尾部形状有关;长管内残余压力很低,燃油声速接近理论声速;喷油率图近似于梯形,燃油喷射呈“先急后缓”的特征;喷油压力、喷油始点、喷油持续角和喷油率均取决于柴油机转速和负荷。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卵期辐照对橘小实蝇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取12、24、36 h卵龄的橘小实蝇卵分别经过60Co 5.0、10.0、15.0、20.0、25.0、30.0、35.0、40.0Gy的剂量辐照,比较辐照后橘小实蝇卵的孵化率。结果显示,大于5.0Gy的辐照剂量显著抑制12 h卵的孵化,而各剂量的辐照对24、36 h的橘小实蝇卵的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取孵化率较高的36h的辐照卵做后续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剂量辐照对橘小实蝇的影响无性别差异;20Gy及以上的剂量辐照显著降低蛹重,且均使橘小实蝇的蛹不能羽化;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橘小实蝇成虫飞出率、死亡率增大,子一代F1卵孵化率降低。15~20Gy的剂量辐照36 h卵龄的卵可达到对橘小实蝇幼虫和蛹的影响最小但能显著降低或抑制成虫羽化的目的。本研究为有效分离橘小实蝇与以橘小实蝇卵为寄主的寄生蜂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为人工大量饲养寄生蜂防治橘小实蝇的危害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7.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Prima蛋白饵剂和自行研制蛋白饵剂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两者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引诱效果相当,但水解后的同种蛋白饵剂引诱效果高于水解前。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Acc Q·Tag法)测定以上两种蛋白饵剂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这两种蛋白饵剂中均含有游离氨基酸17种,总氨基酸18种。其中Prima蛋白饵剂总氨基酸含量为52.847 6mg/m L,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736 4 mg/m L,多肽含量为4.711 12 mg/m L;自行研制的橘小实蝇蛋白饵剂总氨基酸含量为65.624 3 mg/m L,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301 0 mg/m L,多肽含量为59.323 3 mg/m L。通过比较两者氨基酸的差别,为蛋白饵剂的工业化生产质量监控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48.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29、32、35、38、41℃)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幼虫、蛹和成蜂体内保护酶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不同高温处理后,阿里山潜蝇茧蜂各虫态体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为幼虫、蛹和雌蜂体内CAT清除H2O2的最适温度.同一处理温度下,幼虫体内CAT活性高于蛹,雄蜂体内CAT活性高于雌虫.(2)热胁迫处理后,雌雄蜂体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雄蜂体内POD活性高于雌蜂.幼虫、蛹和雌蜂体内POD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呈“M”形变化趋势,分别在35、38、35℃时达最大值.(3)阿里山潜蝇茧蜂高温暴露后,幼虫和蛹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均在35℃时达最大值,雌雄蜂体内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分别在35、32℃时活性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9.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切割潜蝇茧蜂的触角感器,并测定了触角对其寄主植物主要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EAG).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雌成虫触角有毛形感器、板状感器、腔锥形感器、蒲姆氏鬃等4种,雄虫除了有以上4种外,还有腔形感器;雄虫的腔锥形感器比雌虫多.切割潜蝇茧蜂交配前的雌雄虫对反-2-癸烯醛和香橙烯的EAG反应最强烈;交配后雌雄虫触角最高EAG反应值均由里那醇引发.雌虫的里那醇在交配前后差异显著,其余化合物差异不显著;雄虫的里那醇和α-法呢烯在交配前后差异显著,其余化合物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0.
农药对烟蚜茧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杀蚜农药的田间使用浓度,对烟蚜茧蜂的成蜂和僵蚜体内该蜂的毒杀作用进行了研究。对烟蚜茧蜂成蜂测定的结果,其毒性顺序为:溴氰菊酯>功夫菊酯>氧化乐果>来福灵>杀灭菊酯。在田间实际用药浓度下,来福灵对成蜂影响最小,但喷药后24小时接蜂,48小时后,其存活率亦仅40%。而对僵蚜中的蚜茧蜂均影响较小。其中氧化乐果羽化率达96.6%,杀灭菊酯、来福灵和溴氰菊酯达60.0~6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