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5篇
  6篇
综合类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为了揭示不同灌溉方式下果园土壤氧气分布特征,以7年生矮砧苹果树为试验对象,设置灌溉方式(蓄水坑灌、地面灌溉)作为控制因子,采用土壤原位氧气测定仪对距离地表不同垂向位置处和距离树干不同径向位置处土壤氧饱和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氧饱和度随垂向深度增加均呈现指数型递减趋势;蓄水坑灌下土壤氧饱和度随径向距离增加呈现"几"字形变化趋势,地面灌溉方式下土壤氧饱和度在径向变化不大,基本稳定于一常数,蓄水坑灌处理沿垂向和径向土壤氧饱和度均高于地面灌溉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面灌溉一维垂向指数型分布模型,模型决定系数为0.903~0.916;蓄水坑灌一维垂向、一维径向和二维空间指数型分布模型,模拟决定系数分别为0.872~0.983、0.605~0.814和0.890,均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22.
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的Green-Ampt模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蓄水坑灌灌水时,蓄水坑内入渗水头的增加会改变入渗界面土壤结构性状,从而导致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发生变化。为了能够模拟不同入渗水头作用下的入渗过程,该文在分析入渗水头对水分入渗影响的机制基础上,将入渗水头对入渗的影响归结为对概化饱和区导水率的影响,建立了能够模拟不同入渗水头对入渗影响的改进Green-Ampt模型。在室内进行了不同入渗水头入渗试验对改进后的Green-Ampt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不同时刻对应入渗率的Green-Ampt模型计算值和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改进的Green-Ampt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的入渗过程。  相似文献   
23.
通过热扩散技术对苹果树茎流速率的测定来研究蓄水坑灌不同灌水处理(处理1:灌水上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100%和70%,处理2:灌水上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90%和60%,处理3:灌水上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0%和50%)以及地面灌溉(处理4)下苹果树茎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分析了系统水势及气象因子对茎流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下茎流速率在各生育期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为先增大后减小。通过与地面灌溉对比分析得出蓄水坑灌下处理2是相对合理的灌水方案。影响因子方面,叶水势与茎流速率呈负相关,土-叶水势梯度与茎流速率呈正相关,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究不同水分、沸石量以及沸石埋深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奥冠8号"为试材,以水分(W50-70、W60-80、W70-90)、沸石量(Z3、Z6、Z9)和埋深(H15、H30、H45)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番茄果实膨大期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与Pn、Gs及Tr均为正相关.沸石量与Gs、埋深与Pn均为负相关,沸石量对Pn和Tr影响表现分别为先促后抑及先抑后促,埋深对Gs和Tr的影响表现均为先抑后促.此外,水分对Pn达到显著(P<0.05)影响,对Gs达到极显著(P<0.01)影响,但对Tr无显著影响.沸石量和埋深对各光合参数均无显著影响.三因素对Pn和Gs的影响表现均为W>Z>H,对Tr的影响表现为W>H>Z.W70-90Z6H15为番茄光合特性的最优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施肥与灌水方式对糯玉米各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以晋糯41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I0(播种期75%θf~85%θf,苗期~拔节前期65%θf~75%θf,拔节后期~孕穗期70%θf~80%θf,孕穗期~开花期70%θf~80%θf)、I1(播种期75%θf~85%θf,拔节后期~孕穗期75%θf~85%θf)2种灌水方式,F0(N、P、K肥全部基施)、F1(N、K肥基施30%+拔节期30%追施+大喇叭口期追施40%,P肥全部基施)和F2(N、K肥基施30%+大喇叭口期追施70%,P肥全部基施)3种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F1、F2相比F0可增加株高2.86%~4.29%,增加叶面积指数6.47%~11.61%,增加鲜穗产量0.63%~8.42%,提高水分利用效率6.41%~21.34%,提高灌溉水利用率1.94%~21.88%,提高氮肥农学效率10.02%~19.80%,I1水平效果更加显著,I0相比I1在F0、F1、F2施肥方式下分别可增加鲜穗产量13.57%、5.54%、8.59%,增加籽粒产量16.14%、2.77%、6.49%,I1水平相比I0水平可减少灌水量29.55%、37.02%、25.20%,减少土壤耗水量20.82%、22.01%、13.44%,增加灌溉水利用率11.50%、33.31%、17.57%,增加水分利用效率4.09%、18.69%、6.51%。研究表明F1I0处理为最优水肥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6.
太原市高校不同下垫面条件下降雨径流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积蓄利用工程是一种可持续性的节水工程。在确定蓄水池规模而进行的可积蓄雨量计算时,为了合理的选取径流系数值,进行了室外实地径流系数模拟试验。本次试验选取了沥青路面、水泥路面、透水性铺装三种下垫面,降雨强度(四个水平)、地面坡降(三个水平)、降雨历时三个变量,研究了径流系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径流系数均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地面坡降的增大而增大;透水性铺装在雨强较小时,径流系数与坡降成负相关关系,当降雨强度较大时,径流系数与坡降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对不同降雨强度、地面坡降、降雨历时条件下径流系数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为雨水积蓄利用工程中确定可积蓄雨量的多少、确定蓄水池规模的大小、集雨工程的推广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滴灌以其突出的节水效果成为山地果园灌溉模式的首选。山西省山地丘陵地果园滴灌中,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普遍较低,因此,从取值角度探讨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滴灌工程技术参数,以期为山地果园滴灌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使滴灌能充分发挥效益,真正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28.
蓄水坑灌法技术要素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蓄水坑灌法的技术要素包括蓄水坑的坑半径、坑深、坑数、坑距及蓄水坑的渗水结构形式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蓄水坑的半径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单坑直径可定为25~35cm;蓄水坑深根据果树主要根系活动层的分布和蓄水坑湿润情况,将其确定为60cm蓄水坑底部宜采用不透水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蓄水坑的坑数、坑距的确定与土壤水分在土体中的水平最大推进距离有直接关系,其大小需根据果园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蓄水坑灌法可实行小定额灌水.是一种节水灌溉方法。  相似文献   
29.
蓄水坑灌单坑土壤水分运动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合理设计干旱地区果树蓄水坑灌,该文根据土壤水动力学原理和单坑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特点,建立了单坑二维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求解,并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确定坑内水位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室内单坑入渗土壤水分运动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坑内水位变化过程、土壤含水率、湿润锋的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单坑二维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和坑内水位变化过程数学模型是正确的,采用有限元法对其求解是可行的,该模型可用于模拟单坑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究蓄水坑灌下不同灌水上限对苹果树吸水根系、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以12 a生矮砧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处理(灌水下限均为田持的60%,蓄水坑灌处理T1、T2的灌水上限分别为田持的100%和80%,地面灌溉处理CK的灌水上限为田持的80%),对全生育期果树吸水根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以及果实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吸水根系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大小整体表现为:T1>T2>CK.CK处理吸水根系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不同生育期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分别占整个吸水根系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的82.1%~85.3%和82.1%~86.3%;T1和T2处理主要分布在20~80 cm土层,其中不同生育期根长密度分别占整个吸水根系根长密度的66.3%~74.3%和67.3%~78.1%,根表面积密度分别占整个吸水根系根表面积密度的65.7%~73.5%和67.3%~78.4%.CK处理灌水量比T2处理多25%但减产4.55%,并且灌溉水利用率显著小于T1和T2处理.T2处理灌水量比T1处理少33.33%,但产量仅减少8.82%,且灌溉水利用率显著大于T1处理.综合对比可知,T2是本试验最优处理,蓄水坑灌法能诱导果树根系生长和深扎,降低灌水上限能够达到节水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