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85篇
  2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进一步研究提升自走式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工作性能,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与试验结果,以样机前进速度、纹杆-杆齿组合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和打捆装置主动带轮转速为自变量,籽粒破碎率、碎芒率和成捆率为响应值,依照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籽粒破碎率、碎芒率和成捆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籽粒破碎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纹杆-杆齿组合滚筒转速、脱粒间隙、样机前进速度和打捆装置主动带轮转速;对碎芒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纹杆-杆齿组合滚筒转速、样机前进速度、脱粒间隙和打捆装置主动带轮转速;对成捆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打捆装置主动带轮转速、脱粒间隙、纹杆-杆齿组合滚筒转速和样机前进速度。该一体机最佳工作参数为:样机前进速度为1.95 m·s-1,纹杆-杆齿组合滚筒转速为864 r·min-1,脱粒间隙为13 mm,打捆装置主动带轮转速为600 r·min-1。田间验证试验表明,自走式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作业的籽粒破碎率均值为1.32%、碎芒率均值为97.58%、成捆率为98.36%,表明在优化工作参数条件下一体机能够降低青稞在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籽粒破碎,解决了青稞机械化收获中不易碎芒、秸秆回收劳动强度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42.
针对分段收获后胡麻脱出物形状差异小、混杂程度大、清选困难等问题,设计了胡麻脱粒清选装置。为提高胡麻脱粒清选装置作业效率,探究胡麻脱粒物料气流式清选机理,以装置气流清选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清选系统CFD模型和胡麻脱出物DEM模型。采用CFD-DEM耦合仿真技术,通过研究各组分脱出物料的运动轨迹与空间位置分布,得出清选系统内胡麻脱出物分离规律,并进行验证试验,校验仿真模型可靠性。仿真试验表明,胡麻脱粒物颗粒在清选系统内气流场的作用下表现出较好的分离清选效果,同时,通过分析模拟试验所得到的胡麻脱粒物颗粒数量和平均速度变化曲线,探明了胡麻脱粒物料在分离清选作业过程中运移的平均速度和数量的变化规律。验证试验表明,该装置在最佳工作状态下作业后胡麻籽粒的清选损失率为2.78%,含杂率为2.23%,与仿真模拟胡麻籽粒损失率(2.05%)、含杂率(1.56%)相比,二者试验结果分别仅相差0.73、0.67个百分点,实际试验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3.
利用研华ADAM4000系列数据采集模块,在LabVIEW平台上开发出玉米果穗立式烘干仓监测系统。该系统是由主控、信号通道、文件操作、数字滤波、频谱分析、统计分析、系统监测等模块组成,当烘干过程中的种子接触的温度的数值除以10的值大于等于监测阈值4.3时,系统就实时完成报警,实现了温度、压力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监测。应用情况表明果穗接触温度在256.41 K和484.71 K之间变化,能达到玉米种子果穗烘干的安全要求,证明该监测系统有效的提高了果穗干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4.
马铃薯仿生挖掘铲片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蝼蛄前足胫节爪趾第1趾的体视显微镜照片设计了马铃薯挖掘机挖掘铲铲片,为马铃薯挖掘机提供了一种减阻效率较高的挖掘铲。应用AutoCAD软件获取爪趾外侧曲线和内侧曲线的轮廓点,并将点坐标值数据使用LIST命令导出,并借助EXCEL软件多项式拟合法对爪趾的侧面轮廓线进行拟合,在拟合多项式的基础上在Solidworks软件中进行仿生铲片的建模,最后应用LS-DYNA软件仿真模拟普通铲片与仿生铲片挖削土壤的过程,并测定两种铲片的土壤阻力。仿真结果表明,仿生铲片较普通铲片土壤阻力减小近61%。所设计的仿生挖掘铲片为马铃薯挖掘机挖掘铲减阻技术要求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且结构新颖。  相似文献   
45.
从精细农业的3个技术体系出发,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在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与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方面的发展概况.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设备、技术及方法在这3个体系中的具体应用,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大型国有农场或精细农业示范园区,忽视了集约化程度低、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实际,指出应切实结合我国国情,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低成本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46.
弥雾机雾滴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弥雾机的类型和参数设置对雾滴在目标上的分布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离心式弥雾机和轴流弥雾机在不同工作参数下的试验对比,分析了它们在目标树、下风非目标树和弥雾机经过的地面上雾滴的沉积和滴在目标树不同部位的分布状况。试验表明,当树高在3m以下,并且树冠大小比较整齐时,离心式弥雾机的整体效果优于轴流式弥雾机。机器的行走速度对喷雾质量影响不大,但喷雾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雾滴分布均匀度与增加药物损失。  相似文献   
47.
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一级升运链马铃薯挖掘机土薯分离效果差、人工捡拾铺条劳动强度大的作业难题,设计了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对挖掘机阶梯挖掘铲、两级升运链式土薯分离输送装置及液压开启式集薯箱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选型,并完成其关键参数的计算确定。以样机前进速度、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和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为自变量,以明薯率和伤薯率为响应值,依照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明薯率、伤薯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明薯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样机前进速度和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对伤薯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和样机前进速度;马铃薯挖掘机最佳工作参数为:样机前进速度1. 50 m/s、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1. 37 m/s、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0. 89 m/s。验证试验表明,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作业后,明薯率为95. 11%、伤薯率为3. 36%,性能试验指标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表明在优化工作参数条件下该作业机能够提升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质量。  相似文献   
48.
应用ADAMS软件对小麦免耕播种机悬挂机构提升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得到了工作部件的位置高度、工作部件与拖拉机后轮之间的间距、路面通过角以及悬挂点的受力等参数,找到了悬挂机构的关键参数,通过优化仿真,得到了悬挂机构的最佳工作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变量DV_2、DV_3在结构受限范围内分别取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悬挂机构悬挂点受力最小.  相似文献   
49.
甘肃农业机械化发展技术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环境,分析了甘肃农机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肃“十一五”农机化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选择和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0.
为深入研究双垄种床耕作施肥作业过程中不同结构装置对作业性能和种床构建质量的影响,采用离散元方法分别对起垄开沟与施肥作业过程进行了单因素数值模拟。以两种类型起土铲、施肥铲的作业成型效果与挖掘阻力变化特性以及两种类型排肥器的排肥均匀度变异系数值与稳定性分别进行对比试验,经优化得出以双翼开沟铲、普通施肥铲以及直槽轮式排肥器进行组合并进行数值模拟,以种床耕作合格率、施肥合格率为指标评价该装置对种床构建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在联合机前进速度0.50 m·s-1、旋耕刀组转速200 r·min-1、排肥器转速40 r·min-1的参数条件下,其种床耕作合格率为95.40%,施肥合格率为93.40%。田间验证试验表明:施肥合格率均值为90.30%,与仿真结果相差3.10%,种床耕作合格率均值为93.60%,与仿真结果相差1.80%。可见实际作业工况与仿真模拟结果相差不大,验证了仿真模拟研究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