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豆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大豆4个生育阶段350~2500nm波段的冠层高光谱数据,用近红外波段760nm-850nm及红光波段650nm-670nm的2个范围内的波段反射率,组成了高光谱比值植被指数(RVI)和800nm和670nm2个波段反射率组成修改型二次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2);基于RVI和MSAVI2植被指数,建立了大豆叶面积指数(LAI)的6种单变量线性与非线性函数模型,经检验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其中,以RVI所构建洲的幂函数、MSAVI2所构建LAI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估测模型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用MSAVI2所构建的LAI精度较高的对数函数模型反演大豆叶面积指数,实测LAI与估测LAI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0.9098^**,n=46),模型方程的估算精度达84.9%,实测值与估算值的RMSE=0.2420,平均相对误差为0.1510。表明采用高光谱植被指数,能够实时、无损、动态、定量提取大豆叶面积指数,为设计理想的大豆群体和大豆遥感估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为筛选出适合新疆种植的综合性状较优的水稻种质资源,对国、内外355份水稻资源的17个质量性状和20个数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质量性状指标中穗抽出度、二次枝梗、穗立形态、叶片茸毛和分蘖力上表现出丰富的变异类型;数量性状变异范围为3.906%~57.519%,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13~2.067。通过对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355份水稻种质资源划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属于极端粒型的特异性种质,共97份;类群Ⅱ属于潜在增产种质,共81份;类群Ⅲ属于晚熟极端种质,共94份;类群Ⅳ属于优质高产种质,共83份。20个数量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综合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4.989%,各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7.472%(PC1)、17.071%(PC2)、15.738%(PC3)、15.237%(PC4)和9.429%(PC5);水稻种质资源的综合得分范围为0.416 8~1.240 8,综合得分前10名的种质资源依次为‘21Y137’‘21Y271’‘21Y162’‘21Y280’‘21Y276’‘21Y87’‘21Y132’‘21Y254’‘21Y294’‘21Y318’,均属于类群Ⅳ...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NaHCO3前处理对不同种类生物炭性质及其磷吸附能力的影响,借助元素分析、光电子能谱、孔径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比处理前后秸秆、壳核及其他3类生物炭表面特性和孔结构的差异,基于吸附等温线和Freundlich与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拟合,探讨生物炭性质控制磷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NaHCO3前处理总体提高了各类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幅分别为2.70%~110.84%和1.42%~123.80%,提高其芳香性(C=C),H/C增幅为5.56%~29.41%,同时降低了极性官能团(C—O和C=O)含量,极性指数[(O+N)/C]降幅为13.18%~46.34%。原始生物炭的磷释放量范围为78.33~568.33 mg·kg-1,NaHCO3前处理显著增加各类生物炭对磷的吸附,使其表现出近似的磷吸附能力(Freundlich吸附系数KF范围为119~254 mg1-n·Ln·kg-1)...  相似文献   
24.
谷子是粮草兼用作物。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在我国有7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在黑龙江省杂粮占主要成分。谷草含粗蛋白质3.16%、粗脂肪1.35%、钙0.32%、磷0.14%,其饲料价值接近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弗吉尼亚栎引种人工林的调查观察,探讨其种子产量、脱落过程与种子形态特征的变异规律。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滨海盐土上栽种的树龄9~11年生、栽植密度1 200株·hm-2的弗栎林分中,2012—2014年间随机标定35~42株母树定期观测脱落种子质量和年产量,并分析相同母树的种子产量、脱落期和种子大小与形状的个体差异及年度稳定性。连续3 a内弗栎平均单株种子产量分别为2.32 kg(变幅0.00~8.51 kg)、1.38 kg(0.03~5.61 kg)和2.92 kg(0.40~6.58 kg)。整个林分种子脱落过程历时长达80100 d,落籽量的累计分布十分吻合Logistic模型,种子年产量的69.79%~82.56%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的40 d内脱落。26株相同母树的种子产量存在显著的株间差异和年度差异(P≤0.001 3),单株种子产量的年度变异系数值变化于9.78%138.76%。种子脱落开始期、高峰期、停止期的早迟也存在极显著的株间和年度差异(P≤0.000 5),年度相关较高(r=0.42~0.67**)。种子百粒质量、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和形状指数(种子长宽比)的株间差异极显著(P≤0.000 4),但年度差异不明显,年度相关更高(r=0.64**~0.87**),种子形状是最稳定的特征。该研究表明,10 a左右的弗栎人工林具有相当高的种子生产能力,但单株间种子产量的差异巨大,年度稳定性较差;种子脱落期和种子形态特征的个体变异极其丰富,且较稳定;通过长期观察,可以识别出相对稳定的高产型、低产型和早熟型、晚熟型母树。  相似文献   
26.
西藏阿里草地资源现状及载畜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畅慧勤  徐文勇  袁杰  吕继照  张硕新 《草业科学》2012,29(11):1660-1664
以西藏阿里地区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资源概况、草地资源类型和草地载畜量等进行了分析。阿里地区草地理论载畜量为299.37万绵羊单位,2010年实际载畜量为346.66万绵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与理论载畜量相比超载15.80%。通过分析认为,阿里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草地畜牧业,合理布局草地载畜量,科学利用草地资源,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7.
袁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345-10347
针对当前农民收入水平低和农作物生产的盲目性等普遍问题,着眼于区域农作物生产扎堆和农民丰产不丰收的现状,从统计该区域农户生产计划,结合历史数据和市场需求等信息入手,综合统计学和数学建模的方法,尝试地提出了构建区域农作物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8.
大豆是勃利县主栽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5万hm2左右,占总耕地面积50%以上。由于重迎茬种植,加之向日葵、油菜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加,菌核病逐渐成为大豆生产田主要病害,大发生年份病株率高达20%以上,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适期开展科学有效防治成为控制此病的必然。  相似文献   
29.
30.
环青海湖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环青海湖区38个表层土壤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特征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环青海湖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占所有采样点土壤粒度组成的52%,砂含量次之,占37%,黏粒含量最少,占11%;环湖区38个采样点主要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壤粒度百分比中也表现出粉砂砂黏粒;环青海湖区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特征表明青海湖以东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特征呈单峰模式、以西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特征呈不对称双峰模式、以南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特征近乎正态分布、以北表层土壤沉积物粒度特征呈多峰模式;环青海湖区表层土壤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为1.96~6.71Ф,平均值为4.68Ф,为粉砂粒级;峰态值为0.75KG1.89,平均值为1.09;标准离差变化范围为0.81~2.63,平均值为1.77;偏度变化范围为-0.03~0.43,平均值为0.14。分析结果说明环青海湖区湖东区域为典型的风成砂沉积、湖西和湖南区域表层土壤沉积为风成黄土、湖北表层土壤沉积环境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