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林业   3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福建柏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福建柏人工林树高、胸径生长随坡面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但至坡面近顶部,差异才达显著;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8年生,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12年生之间;直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6年生;材积连年生长量在20年生达到最大值,到32年生为止材积平均生长量未达到最大;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福建柏生长发育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4年生为幼林期,第二阶段4~14年生为速生期,第三阶段14~24年生为杆材阶段,第四阶段24~32年生为近成熟期。  相似文献   
32.
马尾松幼林施肥后营养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尾松幼林叶的养分状况与林木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1 a中 ,N、P、K、Ca、Mg的含量在生理活动最旺盛、生长最快的 5月、 9月呈现高峰 ;不同的施肥处理中 ,在施肥效果理想 ,林木生长比较好的 P50、 P1 0 0、P2 0 0、P50 K1 0 0、P1 0 0 K1 0 0、N1 0 0 P1 0 0 K1 0 0 ( kg·hm-2 )处理中含量比较高 ,其中 P1 0 0 ( kg· hm-2 )最高 ,反之则较低 .外加营养的效果即施肥效果在施肥后第 3、第 4年的反应与前 3a基本一致 ,肥效反应明显 .马尾松人工林存在立地衰退现象 ,施肥可改善立地 ,缓解立地衰退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香椿组培快繁技术,对香椿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GA3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香椿芽增殖的主要因素是6-BA,且对芽增殖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最佳质量浓度为1.0 mg·L~(-1);对芽增殖影响次要因素是NAA,最佳质量浓度为0.1 mg·L~(-1);GA3对芽增殖的影响最小,但对幼茎节间伸长生长有促进作用;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GA30.1 mg·L~(-1),芽增殖倍数可达3.6倍。以MS、1/2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NAA、IBA进行的生根培养试验结果表明:MS+NAA 0.2mg·L~(-1)+IBA 0.2 mg·L~(-1)培养基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25%。腐殖土作为香椿组培苗移栽基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苗木长势好。  相似文献   
34.
龙眼幼苗铝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祥希 《林业科学》2005,41(3):43-47
铝胁迫下龙眼幼苗铝吸收特性试验表明:龙眼铝吸收特性取决于介质中铝的浓度,介质浓度≤0 3 70mmol·L- 1 时,龙眼铝吸收主要受代谢控制,属于主动吸收;介质浓度>0 3 70mmol·L- 1 时,则主要受非代谢因素影响,即为被动扩散。铝胁迫下,龙眼吸收的铝主要集中于根系,根的铝含量是茎的3 5 4~5 6 6倍,是叶片的3 .6 0~5 80倍,其积累量占全苗铝总积累量的5 8 85 %~75 0 7%,且随铝浓度的提高根中铝含量、铝积累量均大幅度增加,根吸收的铝转移到地上部的比例随介质铝浓度的提高而减小。铝在龙眼叶片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铝胁迫下龙眼叶片细胞壁中的铝含量占86 2 0 %~88 5 8%,依次是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核蛋白中最小。  相似文献   
35.
果园土壤酸化及铝毒矫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信玲  肖祥希  谢一青  林剑榕 《土壤》2005,37(5):541-544
模拟酸雨使得土壤pH下降,土壤酸化加重,土壤pH值分别比CK下降了0.23、0.54、1.22、1.79,活性Al含量分别比CK增加了0.22%、14.33%、41.41%、66.38%,交换性K含量下降了0.01~0.08cmol/kg,交换性Na含量下降了0~0.08cmol/kg、交换性Ca含量下降了0.14~0.31cmol/kg、交换性Mg含量下降了0~0.10cmol/kg,盐基总量下降了6.1%~23.1%。MgSO4、CaCl2、KH2PO4、柠檬酸处理减少了土壤活性Al的溶出和盐基离子的流失,也明显抑制了龙眼幼苗对Al的吸收,当Al胁迫浓度为0.185mmol/L时,2mmol/L.Mg2 、Ca2 、PO43-和柠檬酸根处理下,根、茎、叶的含Al量下降了13.9%~39.2%、16.9%~39.7%、30.1%~41.0%;当Al胁迫浓度为1.850mmol/L时,根、茎、叶的含Al量下降了29.3%~51.3%、15.3%~39.7%、16.5%~42.5%。  相似文献   
36.
青鲜素(MH)诱导龙眼焦核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鲜素(MH)诱导乌龙岭龙眼焦核种子的研究发现,MH处理乌龙岭龙眼后其种子GA3、IAA和ABA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GA3含量成熟前达到最低;乌龙岭龙眼焦核的形成与激素之间的比值关系密切,种子形成期间,经MH处理龙眼ABA/GA3和ABA/IAA值高于对照,这可能是龙眼果实焦核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7.
以2年生的麻疯树嫩叶提取的DNA作为模板,固定ISSR-PCR扩增程序,对影响PCR扩增的模板DNA、dNTP、引物、TaqDNA聚合酶以及Mg^2+浓度等5因素(不同水平)进行单因素设计优化,得到适合于麻疯树ISSR-PCR扩增的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300 ng、dNTP 0.15 mmol/L、引物0.20μmol/L、TaqDNA聚合酶1.0 U及Mg^2+3.0 mmol/L。  相似文献   
38.
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尾松在不同坡位生长差异显著 ,坡上部生物量为 6 6 8t.hm-2 ,坡中、下部分别是上部的 2 5、3 0倍 ;坡上部养分积累量N、P、K、Ca、Mg分别为 119 4、10 2、90 3、6 6 6、2 2 5kg hm-2 ,坡中、下部分别是上部的 2 4~ 2 8倍和 3 0~ 3 5倍 ;植被的生物量为 6~ 2 7t .hm-2 ,占马尾松地上部生物量的 11%~ 17% ,植被的各养分积累量占地上部 (马尾松地上部 +植被 )积累量的比例分别为 ,N :34%~ 41% ,P :2 8%~ 33% ,K :2 7%~ 30 % ,Ca :13%~ 38% ,Mg :9%~ 16 % ;在坡面上 0~5 0cm土层内各养分积累量分别为 ,N :386 1~ 6 713kg·hm-2 ,P :6 17~ 6 83kg·hm-2 、交换性K :5 49~ 6 2 3kg·hm-2 、交换性Ca:916~ 96 9kg·hm-2 、交换性Mg :5 3~ 6 0kg·hm-2 ;A0 层的生物量为 9 3~ 9 5t·hm-2 ,A0 层N为 10 4~ 117kg·hm-2 ,P为 7~8kg·hm-2 ,K为 6~ 11kg·hm-2 ,Ca为 46~ 73kg·hm-2 ,Mg为 5~ 8kg·hm-2 ;1年的凋落量为 3 70~ 5 91t .hm-2 ,叶 >枝 >皮 >球果 ,养分积累量N为 2 3 8~ 43 6kg·hm-2 ·a-1,P为 1 5~ 2 8kg·hm-2 ·a-1,K为 7~ 11 5kg·hm-2 ·a-1,Ca为 14 5~ 2 1 8kg·hm-2 ·a-1,Mg为 4 7~ 7 4kg·hm-2 ·a-1,不同坡位养分的归还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9.
果实无核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无核是果实的优良性状之一,尤其是葡萄、柑橘、枇杷等果树栽培中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措施.从果树生理(主要包括雄性不育、胚囊败育、胚乳败育、自交不亲和性、激素平衡和协同机制等方面)和遗传(主要包括自然单性结实、突变、多倍体无核机制、=三倍体应用、化学诱导、无核基因应用等方面)的角度,综述了果实无核的形成原因和机理,并对相关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0.
毛竹笋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笋产量的12个因子(立地等级、表土层厚度、均匀度、整齐度、立竹密度、Ⅰ度竹立竹密度、Ⅱ度竹立竹密度、Ⅲ度竹立竹密度、Ⅳ度竹立竹密度、叶面积指数、大年竹立竹密度、大年竹株数百分比)的调查,并进行多元回归,建立了笋产量预测模型:Y出笋数=-73.1785+0.5890X1—0.4401X2+0.6464X3+227.5612X4,其中立竹密度X1和大年竹株数百分比X4对笋产量影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