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0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61.
为探究不同类型微生物肥料对云南保山烟区烤烟种植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云烟87为供试烤烟品种,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考察了由根孢囊霉属AM真菌(T1)、哈茨木霉(T2)、枯草芽孢杆菌(T3)分别制成的3种微生物菌肥对烤烟根系状态、土壤酶活、土壤养分以及烤烟化学成分、物理性状、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与对照相比,T3处理(由枯草芽孢杆菌制成,有效活菌数≥20.0亿/mL)的烤烟根系下扎深度平均提高了23.85%,根系体积平均增大了37.56%,根系平均直径平均提高了18.17%,根系总面积平均提高了38.68%;土壤内部酶活性及有效磷、烟叶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烤后烟叶的CCUI、PPI以及烟叶产量、产值和均价也得到显著提高,其中产量、产值和均价分别比CK提高了2.5%、3.4%和0.8%。这表明微生物菌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植烟土壤改良均有积极作用,其中又以枯草芽孢杆菌制成的菌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2.
新鲜果蔬的储藏是一个复杂多变且又难以控制的过程,会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臭氧、超声波、电解水和微波等物理加工技术,可以延缓果蔬的后熟及老化,从而保持果蔬的品质,维持果蔬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本文综述了臭氧、超声波、电解水和微波等物理加工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作用原理和优势,尤其是在减缓果蔬氧化褐变、延长保质期和保持品质等方面的作用,为果蔬保鲜加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3.
采用软性纤维生物绳(聚烯烃聚酰胺复合材料)、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细叶莎草(Cyperus rotundus L.)3种载体,分别构建了载体型菌藻共生系统,研究其净化低碳高氮农田排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纤维绳为载体,填充密度在10%~30%范围时,系统内藻类浓度随填充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对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的去除效果提升明显。其中,30%纤维绳系统效果最好,在水力停留时间(HRT) 2 d,平均气温25℃,进水化学需氧量(COD)、TN、TP、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73.69、15.45、0.73、6.32 mg·L-1的条件下,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9.17、1.76、0.14、1.48 mg·L-1,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水质标准。细叶莎草系统对COD的处理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77%,苦草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一般。此外,系统中叶绿素浓度与出水NH+4-N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载体的引入会使系统内世代周期长的硝化细菌增殖。研究表明,采用纤维绳为载体,填充密度30%时,最有利于提升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农田排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4.
【目的】以白、黄、粉、紫 4 个不同花色的香水莲花品种为试材,检测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探明不同品种香水莲花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及其特征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香水莲花的挥发性化合物成分,内标法计算其相对含量。根据含量和感官阈值计算出各物质的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各组分对香水莲花香气的贡献。【结果】从4 个品种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 127 种,主要包括烃类、酮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萜类及其他类化合物,其中对香气有贡献的化合物有 45 种,相对含量较高的为正十五烷烃、6,9- 十七碳二烯、苯甲醇、乙酸苄酯、反式 -α-佛手柑烯、反式 -β- 金合欢烯、γ- 红没药烯、β- 紫罗兰酮、二氢 -β- 紫罗兰酮等。分析了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OAV>1 的主要物质 有金合欢烯、β- 倍半水芹烯、佛手柑烯、乙酸苄酯、乙酸茴香酯、α- 紫罗兰酮、β- 紫罗兰酮、二氢 -β- 紫罗兰酮、红没药烯、苯甲酸乙酯。这些物质具有橘香、花香、青香、草本香、甜香和木香等 6 种香气属性,其中花香和木香是香水莲花的主体香韵。【结论】明确了不同品种香水莲花中香气贡献较大的香气物质,白色品种的香气特征为具有较强紫罗兰香韵的花香、草本香和木质香,黄色品种具有紫丁香 / 茉莉的花香、木质香和油脂香,粉色品种具有桂花 / 海藻的花香、草香和木质香,紫色品种具有木香、柑橘香、花香、果香、草本香和香脂香气。  相似文献   
165.
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又名天门冬、明天冬,为百合科天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集药用、食用兼观赏于一体的优良植物,经济价值很高。天冬非常适合华南地区种植,为进一步规范天冬的无公害生产,总结了天冬无公害生产技术要点,包括园地选择与规划、繁殖、田间管理、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  相似文献   
166.
羊驼作为我国引进的观赏、伴侣动物,现全国各地都有小规模的养殖,但养殖历史短,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繁殖、饲养等方面,本文主要总结羊驼疫苗接种种类和方案、常见疾病防控技术,并从日常消毒等防控工作方面提出建议,促进羊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7.
该文对珠海台创园羊驼养殖基地出现的羊驼死亡病例进行病理剖检、组织病理学和血液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提示羊驼出现炎症,尸体剖检和切片检查显示多器官充血和出血,通过PCR及序列测定确认该羊驼存在念珠菌性肺支原体感染。本文通过对该病例的确诊,积累了同类疫病防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8.
采用线路调查法对铜仁学院校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铜仁学院校园的外来入侵植物有11种,隶属5科8属。其中菊科最多,有6种,占总数的54.55%;从入侵植物的原产地来看,来源于北美洲和欧洲的最多,均占总数的27.27%;从危害程度来看,铜仁学院校园内无高风险危害入侵植物,但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评分最高,危害最大。铜仁学院外来植物入侵现状与校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对校园内植物的管理,重点防控喜旱莲子草,并对校园外来入侵植物进行定期调查,确保校园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9.
隐孢子虫病可引起人与脊椎动物呕吐、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没有物种特异性,不同阶段的脊椎动物均可被感染,但年龄越小,感染后发病率越高,威胁着人类及牲畜健康,同时也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隐孢子虫引发的隐孢子虫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主要从隐孢子虫病原体的特征、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6个方面对隐孢子虫进行综述,以期为隐孢子虫引发的各种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0.
为了解贵州湄潭茶区土壤-茶叶系统中微量元素的迁移与特征规律,采集湄潭县洗马镇、鱼泉镇等12个村镇的茶叶与土壤,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茶叶、土壤中11种微量元素(Ce、Co、Fe、La、Mg、Mn、Na、Ni、Pr、Se、Zn)的含量。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土壤Ni、Zn等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低于国家限定标准,所测重金属中单项污染指数(Pi)≤1,地累计指数(Igeo)≤0,表明这些地区土壤均未受到污染,且湄潭茶区达到富硒土壤要求;但Co、Pr、Ni的污染指数接近污染值界限,建议茶区减少含有Co、Pr、Ni 3种元素的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以便解决未来元素污染的隐患,保持土壤清洁状态;对照国家标准,湄潭茶叶重金属含量未超标,且湄潭部分茶区符合富硒茶叶要求;茶叶-土壤-pH值系统中,茶叶与土壤上下层大部分元素含量有正或负相关关系,上下层土壤pH值与其部分元素含量也有正或负相关关系,茶树中Mn元素富集能力较强,Mn元素的吸收与Mg、Na、Ni、Pr、Co、Se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拮抗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典则判别分析探讨湄潭茶区土壤上下层以及茶叶特征规律,发现主成分分析和典则判别分析均可将12个茶区的茶叶、土壤各自区分,其不仅实现了不同茶区土壤的区分,而且相同茶区土壤上下层也得到区分,且典则判别分析结果图中数据点的聚集性更好,以上结果证实,湄潭茶区不同地域茶叶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存在差异性,特征规律明显。系统地对湄潭茶区土壤-茶叶体系中微量元素的特征规律进行探究,可为贵州省湄潭茶区土壤-茶叶体系中微量元素富集、迁移规律,以及产地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