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我国苹果资源丰富,苹果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苹果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多种功效.本文主要介绍了苹果多酚的提取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豫西夏休闲坡耕地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水分变化规律及其生态效益的研究 ,结果表明 :免耕、深松的土体内含水量、接纳降水能力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 ,免耕与深松处理降水贮蓄率分别比传统高 1 3 .3 3 %和 5 .84% ,能促使降水在不同坡位中均匀分布 ,其中免耕优于深松。免耕条件下 ,提高了冬小麦出苗率 ,明显地促进生长发育 ,产量比传统耕作增产了1 9.3 % ,水分利用效率也提高了 1 7.5 % ;深松也提高了冬小麦出苗率 ,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 ,产量比传统耕作增产了 9.4%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 8.5 %。  相似文献   
73.
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半湿润偏旱的豫西丘陵区坡耕地上,进行了夏季休闲期间不同耕作方式的试验研究,观测其对降水的保蓄能力与减少地表径流之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之间差异明显:免耕和深松处理比对照(一般耕作)的保蓄能力分别提高5.67和6.11个百分点,径流量减少0.43mm和0.72mm;单纯深翻的处理两种作用均低于对照。而以种植作物的防径流效果最佳,比对照少2.33mm,比免耕、深松也减少1.87mm与1.59mm,比深翻耕作减少4.07mm。  相似文献   
74.
液态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对抚顺研制的两种液态地膜试样品“F1”和“F2”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和在冬小麦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地膜可增加水稳性团粒和土壤稳定性熵(QS),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成倍增加,有利土壤蓄水保墒;可提高冬小麦的产量,产量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6.5%;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实现的;当用量相同时,F2增产效果好于F1。  相似文献   
75.
我国随着水危机、水土流失、干旱及土壤障碍等问题逐年增加,各种先进的节水增产增效技术陆续引进我国,应用液态地膜就是其中被看好的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护土促苗和增产前景的技术之一。特别是1979年以来随着我国地膜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同时引发出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对应用液态地膜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自1986年中比科技合作开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率先从比利时Labofina公司引进BIT产品,  相似文献   
76.
<正>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主要支流葫芦河下游,属陇东南黄土梁峁沟壑区,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沟道下切严重,全县总面积1601平方公里,海拔由南至北从1120米抬升3米,相对高差900米,境内葫芦河有四条支流,即南小河、清水河、西小河和显清河,受长期严重水土流失作用小流域发育充分,气候属温带干旱半干旱类型,年均气温10.4℃,年均降水474.4毫米,年均蒸发能力1458毫米。  相似文献   
77.
78.
化肥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化肥的应用研究在我国一个世纪来的进展情况,回顾了我国化肥的引进过程,总结了我国化肥应用研究在不同阶段所研究的主题,及各个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化肥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复合化、高浓度及专用化,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探索提高化肥利用率及方法。  相似文献   
79.
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在洛阳典型的丘陵坡耕旱地上,经过8年的连续研究表明:深松覆盖与免耕覆盖技术能显著提高土壤对降水的贮蓄能力,最高可较对照增加20%以上;深松覆盖较免耕覆盖的增产作用更为显著,两者在试验3年以后均表现出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豫西地区夏玉米适时晚收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郑单958、浚单20和洛玉4号为材料,对不同收获期夏玉米子粒长、乳线长、含水量、容重、千粒重及其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豫西生态条件下,与玉米吐丝后45 d比较,推迟15 d收获平均增产1 333.6 kg/hm2,千粒重平均提高42.55 g。对吐丝后天数与子粒产量及子粒特性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表明该地区玉米粒重和产量最高值出现在吐丝后第62天,至完熟期3个品种子粒乳线均未完全消失,子粒含水量下降到27%以下可作为收获期的标准,容重最高值出现在吐丝后第49天,晚收影响子粒容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