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2008年6月,山东半岛南部沿海海域浒苔泛滥,有关浒苔是怎样形成的,是否会对近岸海域造成危害以及怎样防治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根据近2年908项目的研究和近海的水质监测等有关材料,就上述问题作了以下探讨。1浒苔潮的形成浒苔,是一种底栖性绿藻,藻体绿色,管状,系世界性的温带性海藻,我国东南沿海为优势种,一般生长  相似文献   
102.
混合式教学是结合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以教师为主导及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得实混合式教学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从教学行为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探索该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山茱萸中总苷类物质的提取、分离现状以及山茱萸在保健酒、果汁、果酱、罐头、口服液等食品中的应用,并对山茱萸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苹果多酚抑制油脂氧化与抑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ncimat法和滤纸片法分别研究了AP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和对大肠杆菌活性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AP、BHT、TBHQ和VC4种抗氧化剂的花生油样品。AP的诱导时间最长,表明AP的抑制油脂氧化能力最强;0.1%以上浓度的AP溶液具有明显的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而且在0.1%-0.5%浓度范围内,抑菌效果与苹果多酚溶液浓度呈正相关。说明AP是一种天然、高效的油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相似文献   
105.
旱坡地麦田夏闲期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麦田夏闲期末 ,免耕覆盖和深松留高茬处理的土壤蓄水量各增加 12~ 33和 9~ 2 4mm。土壤水分蒸发量(E)在 1999和 2 0 0 1年夏休闲期间分别减少 7~ 8和 34~ 36mm ,然而 ,小麦生育期的水分蒸散量 (ET) ,尤其是在2 0 0 0~ 2 0 0 1年期间较传统耕翻处理提高约 4 7mm。连续采用保持耕作措施的第 2年冬小麦产量增加 ,少耕、免耕和深松处理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 3%、5 %和 8%。深松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 ;免耕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采用保持耕作措施 ,尤其免耕和深松 ,对于增加土壤蓄水、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分有效性、节省能耗以及改善作物产量显示出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6.
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保护耕作土壤碳素转化及增产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在豫西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小麦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增加较明显,深松覆盖有机碳(SOC)含量最高,为6.79g·kg-1,比传统耕作高13.8%;其次是免耕,较传统耕作高11.6%;而少耕降低了1.4%.随土层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对耕作敏感,其含量为免耕>深松>传统耕作>少耕,免耕、深松和少耕较传统耕作增加79.3%、19.9%和-2.5%.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都有坡下富集现象.免耕和深松的土壤微生物商(SMBC/SOC)较高,分别为3.11%和2.04%.深松覆盖在任何年型均能提高小麦产量,免耕覆盖在欠水年能提高小麦产量,但增产效果低于深松;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土壤含水量较高,小麦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能延缓小麦植株衰老.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建立田间模拟降雨试验场,分析测试降雨强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安装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结果表明降雨系统的降雨分布均匀,重复性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1999~2006年),在豫西旱区坡耕地上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冬小麦生育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随着实施年限增加,均有增产效果.深松覆盖稳产、增产效果好于免耕覆盖.与传统耕作比,深松覆盖增产幅度为4.88%~20.90%,平均增产8.77%.免耕覆盖在实施初表现出显著减产,但免耕覆盖在生育期内干旱及夏休闲干旱年份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平均增产3.70%.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下冬小麦前期生长发育迟缓,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次生根数和叶面积减少,根重和生物量减轻;拔节后,冬小麦生长发育快,各项指标(除单株分蘖)逐渐赶上并超过传统耕作.从灌浆特性分析,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能提高最大灌浆速率,延缓后期灌浆速率下降,延长灌浆时间,进而提高小麦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9.
不同生态型夏玉米灌浆参数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灌溉处理和自然降水处理2种种植模式和聚类分析法,对1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夏玉米灌浆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均较自然降水条件下有所提高,且不同程度的延长灌浆持续时间。模糊聚类分析表明,灌溉和自然降水两种处理均分为3种类型,灌水处理下,金豫8号为代表的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最多,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灌浆持续时间一般;洛06-2为代表的品种灌浆持续时间较长,但平均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都处于中等水平;郑单958为代表的品种,灌浆特性一般。自然降水处理以中科4号、洛玉5号、金豫8号为代表的品种归为第一类,此类品种灌浆性能最好,干物质积累量最大;金赛29干物质积累量、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等灌浆特性较差,归为第二类;以郑单958为代表的品种灌浆性能一般,归为第三类。灌水处理对金赛29、浚单20、郑单958、中科4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金豫8号平均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最大,灌浆性能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0.
豫西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地膜、秸秆和液膜三种覆盖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产量,增产8.32%,增产效果优于秸秆覆盖和液膜覆盖;地膜覆盖和液膜覆盖返青期有增温保墒作用,耕层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增加4.4%和3.0%;秸秆覆盖在冬小麦的关键生育期保墒效果好,返青期和抽穗期0~100 cm贮水量较对照高15.2mm和9.8 mm,前期的低温效应,对冬小麦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后期表现出优势。不同覆盖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有利于豫西地区土壤的培肥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