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田间条件下水稻根系分布及其与土壤容重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采用大田和筒栽方法研究了超高产三系杂交稻协优9308和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在穗分化期和开花期根系生长和分布及土壤容重对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条件下,土层15 cm内水稻根系占根系总量的89%~98%,深层根系丛间比丛中比例高。不早衰的协优9308根系生长量较两优培九大。土壤容重提高,根系总生长量下降,且深层根系的量和比例下降。就深耕法对水稻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油菜渍害若干生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3.
乐清市稻田环境状况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清市稻田水质富营养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空气CO2浓度升高,稻谷大米污染,建议加强对环境的监测、预报和管理,根据灌溉水的富营养化程度,相应减少肥料用量,并对稻田环境污染管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水稻强化栽培(SRI)的起源及其栽培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强化栽培是英文the Systemof(for)Rice Intensification的译文,也称SRI栽培,是由Fr.Henri deLaulanie’,S.J.最早提出。他于1961年来到马达加斯加,一开始便与当地农民一起在田里参加农活,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水稻经验,直到1995年6月逝世,  相似文献   
25.
稻田免耕马铃薯稻草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稻田免耕马铃薯稻草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表明通过稻草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效果,能促进马铃薯芽早发,提早收获1~2周.同时,稻草地膜覆盖能提高产量.种植密度以9.00万丛/hm2较好.  相似文献   
26.
水稻不同灌溉方式下的高产生理特性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以3个高产杂交水稻组合中优6号、两优培九、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好气灌溉条件下的生理特性。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较,好气灌溉条件下水稻整个生育期田间水位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分蘖早发,前期分蘖和大分蘖比例提高,分蘖成穗数提高7.1%~18.3%,增产8.6%~10.8%。同时,好气灌溉在单丛叶面积没有显著下降的情况下,提高群体各层次的透光率。与传统方式比较,水稻好气灌溉处理在孕穗期和开花期根系单茎伤流量增加,花后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比叶重提高。  相似文献   
27.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原理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32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ystemofRiceIntensification,SRI)是1983年由Fr.HenrideLaulanie倡导和发展而成的。他在推广水稻生产技术中发现小苗移栽的水稻分蘖和产量能大幅度增加。后来进一步对小苗移栽和其他技术措施配套研究提出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于1993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论文。1990年在他的推动下在马达加斯加建立了ATS(AssociationofTefySaina)协会 ,这是一个非政府机构 ,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改进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至今 ,在马达加斯加大约有10 %的水稻种植面积应用SRI技术。近年来主要技术在东南亚等产稻国…  相似文献   
28.
总结了<水稻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在中浙优1号生产示范上的应用结果和评价.通过在农民稻田分别进行高肥力田块及低肥力田块决策方案和对照方案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力田块及低肥力田块条件下,实施计算机生成的决策方案种植中浙优1号与对照方案比较,均表现出分蘖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配置理想、单位面积物质生产量高,产量构成因素的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增产效果明显.实施计算机生成的决策方案增产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9.
浅述2008年全球水稻生产、价格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预计全球水稻总产、面积和单产分别比2007年增长2.4%,1.5%和1.0%。其中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920万hm^2,预计平均单产(每667m^2产量)比2007年增加3~5kg。与2007年相比,2008年5月全球稻米价格大幅上涨,其中高档籼米、低档籼米、粳米和香米分别上涨124%、159%、40%和74%。5月份以后稻米价格总体回落,9月份高档籼米和低档籼米价格比5月份分别下降27.2%和39.1%,香米价格下降13.0%,粳米价格依然上涨29.0%。为提高水稻产量,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全球研发和推广了水稻生产集成技术、杂交稻技术、非洲新水稻、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提高氮肥利用率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水稻产量差异弥合技术和省工节本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水稻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0.
穗生长发育阶段水分逆境对超级稻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分仪结合称重法人为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穗生长发育阶段水分逆境胁迫条件对不同类型超级稻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穗分化开始至分化后30 d,不同时段的水分逆境均导致叶片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加速了叶片膜脂过氧化,并且所受影响的程度随生育时间的增加、控水天数的延长以及叶位的降低而加重。水分逆境导致叶片尤其是下部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倒三叶丙二醛含量最高,增加的程度也最大,其次是倒二叶,剑叶相对较低。不同品种受水分逆境影响的程度不同,普通杂交稻汕优63受影响较大,其次是超级稻Ⅱ优602,超级稻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受影响相对较小,对水分逆境的敏感性不同品种表现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