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基础科学   10篇
  64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垫料过程存在的内部抄板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垫料品质差等问题,采用试验与离散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滚筒发酵生产垫料过程的牛粪颗粒运动进行研究,并就滚筒内部抄板结构为2组螺旋线排布且抄板与滚筒中轴线夹角(θ)为0°,2组螺旋线排布且θ=45°和4组螺旋线排布且θ=45°时,固体牛粪在滚筒内的滞留时间及混合状态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离散单元法能较好地描述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垫料过程;2)抄板结构为4组螺旋线排布且θ=45°时,牛粪颗粒在滚筒内的轴向运行速度为1.7×10~(-4) m/s,较采用其他2种抄板结构时牛粪颗粒轴向运行速度快,此时牛粪在筒仓内的滞留时间为16.2h,满足牛粪垫料生产要求且滚筒生产效率较高。综上,根据离散元仿真结果,可确定滚筒内抄板的最优结构为4组螺旋线排布且夹角θ为45°。本研究为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垫料的结构优化、品质改进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针对农用轴流风机通风量小、能效比偏低的问题,以ATK48HS3P1H型农用轴流风机为研究对象,采用风室试验、逆向建模、CFD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扩散器扩散角(φ)和长度(L)对风机风量(Q0)和能效比(N)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扩散器的静压恢复系数(CP)随着φ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扩散器风速分布均匀度(γ)随φ的增大上下波动,风量优化量(τ)随着φ的增大呈先增加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N曲线的变化趋势整体与τ的趋势一致,φ=12°时CP、γ、τ、N同时取得较大值;2)当L=575mm,φ为3°~25°时,τ和N随着φ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少,φ=12°时同时取得较优性能;当φ=12°,L为485~665mm时,随着L的增大τ和N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当L=575mm时同时取得最大值;3)交叉模拟试验证明φ=12°,L=575mm是该扩散器的最优参数,此时较原型风机Q0提高了6.11%,N提高了7.83%。  相似文献   
53.
夏季水冷式猪床的降温效果及其对母猪躺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成年母猪夏季热应激问题一直是困扰现代养猪生产的一大技术难题。该研究利用猪场井水为自然冷源,开发一种水冷式母猪用降温猪床,试验研究不同舍内环境温度(以下简称舍温)条件下,小群饲养母猪的猪床降温效果和母猪对躺卧区域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舍温31.3℃、降温猪床进水温度21.5℃,猪床内的黑球温度较床外低2.7℃;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母猪的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显著降低;舍温23~27℃,77%的猪选择在舍外运动场上躺卧,舍温在27~31℃时,有50%的猪躺卧在降温猪床内;舍温>31℃时,选择在猪床内躺卧的比例达到75%。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躺卧在降温猪床内猪的头数增多。该降温猪床可有效地减缓猪的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4.
为缓解奶牛热应激,该研究基于奶牛胸颈部热敏感区产热及散热理论,开发了一套卧床冷水管局部降温系统。该研究在自然通风牛舍,通过水管壁温与试验组卧床表面温度变化测试了系统性能,并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核心体温、呼吸频率、产奶量及躺卧行为的差异分析了系统的应用效果。试验期间,系统水管壁温的变化范围为18~22 ℃,进出水温差1.7 ℃;试验组卧床表面平均温度维持在21~23 ℃,比对照组显著降低2.1 ℃(P<0.01)。结果表明,卧床冷水管局部降温系统水管壁温与距进水口的管道长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THI)达到72时,试验组奶牛核心体温比对照组降低0.3 ℃(P<0.01),呼吸频率降低9次/min(P<0.01),证明卧床冷水管局部降温系统可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该研究为牛舍环境局部降温及缓解奶牛热应激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5.
鸡舍有组织通风的侧挡导流式活动进风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纵向通风的密闭式蛋鸡舍,冬季舍内的环境一直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垂直温差和水平温差均较大、进风口处的鸡群长时间处于冷应激状态和产蛋率低等问题。根据气体贴附射流的基本原理对传统的进风口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前后进风口对舍内环境的影响作了实测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进风口,具有避免鸡群冷应激、使舍内温度和二氧化碳分布趋于均匀、消除屋顶积灰、提高产蛋率等作用。对冬季蛋鸡舍进风口的适宜宽度作了分析,建立了确定冬季蛋鸡舍的进风口数量及其布置的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56.
对北京地区的典型密闭式蛋鸡舍的冬季环境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对三七外墙和200mm厚加气混凝土屋面的密闭式蛋鸡舍,每只蛋鸡的通风量为1.3m3/h时,可维持舍内外温差19℃左右,舍内CO浓度2 100×10-6左右,最高NH3浓度不超过18×10-6。不同的进气口形式与位置对舍内温度、有害气体的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7.
自动化蛋鸡养殖设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自动化蛋鸡养殖生产工艺及相关设备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养殖设施与设备、环境调控设备、清粪设备、福利化健康养殖技术四个方面分析国内外自动化蛋鸡养殖设备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热碱或热酸循环冲洗是奶牛场挤奶系统原位清洗(clean-in-place,CIP)的关键步骤,所采用的商业清洗剂多呈强碱性或强酸性,长期使用会腐蚀挤奶系统,且产生的废水处理困难。该试验研究了碱性电解水(清洗时间为8 min、温度为70.3℃、pH值为12)和微酸性电解水(清洗时间为9.9 min、温度为37.8℃、有效氯浓度(available chlorine concentration,ACC)为60 mg/L)对100 L立式储奶罐的实际清洗效果,测试了一碱一酸、两碱一酸和三碱一酸的不同模式对清洗效果的影响,以验证作为节能环保型清洗消毒剂的电解水对奶罐的清洗效果,并探索适宜的清洗模式。与传统的商业清洗剂的清洗效果对比表明,碱性电解水和微酸性电解水均可应用于储奶罐的清洗消毒,综合考虑对细菌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的清除效果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推荐在储奶罐中采用一碱一酸的电解水清洗模式。  相似文献   
59.
分娩限位栏PIC母猪的死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PIC(Pig Improvement Company)祖代母猪的死胎率,从云南省某中美合资PIC猪场收集了2004—2008年6 415窝母猪的产仔资料,分析胎次、分娩年份、分娩季节,分娩年份×分娩季节的互作和产仔总数对每窝仔猪死胎数(Number of Stillborn,NSB)和产活率(Percentag...  相似文献   
60.
挡风板对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内空气流场影响的PIV测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低屋面横向通风(low profile cross ventilated,LPCV)牛舍内的空气流场由于受到舍内建筑设施的影响而分布不均匀。为了研究舍内挡风板、矮墙、入口风速、奶牛等对舍内气流的影响,分析目前LPCV牛舍内气流分布不均匀的原因,该文按模型/原型=1/15的比例制作了LPCV牛舍和奶牛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原型牛舍在正常通风情况下的雷诺数为4.92×10~5,只要模型入口风速大于2.56 m/s,欧拉数不再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改变,此时空气流动已经进入自动模拟区,根据近似模型法理论,原型和模型中的气体流动已经进入了自动模拟区,两者的气体流动是相似的。根据挡风板、矮墙的设置情况、不同的入口风速等设计了6种不同工况,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分别对模型内6种工况下的空气流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LPCV牛舍内挡风板和矮墙的同时设置是造成舍内空气流向发生偏转的根本原因,挡风板和矮墙单独设置时都不会造成舍内气流分布的不均匀,但挡风板能够增加舍内下方奶牛活动区域的气流速度。舍内奶牛的存在和入口风速的大小都不会对舍内气流的分布造成影响。该研究可为LPCV牛舍内挡风板优化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