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33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给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几种新型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效果显著的两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各处理水稻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及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在乳熟前期差异较大,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小,各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水稻功能叶及籽粒中上述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以PGR4处理酶活性最强,PGR3处理次之,灌浆前期各处理的水稻功能叶蛋白水解酶活性之间的差异较小,而灌浆中、后期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增大,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水稻功能叶蛋白水解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以PGR4处理酶活性最强,PGR3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82.
新型农用药肥对水稻施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含有三氯异氰尿酸(TCCA)和N、P、K、Zn等养分的新型农用药肥处理水稻,结果表明:该药肥对水稻发芽率没有不良影响,对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及植株N、P、K养分含量的影响显著,水稻增产显著,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3.
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湖南益阳、湘阴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高产高效施肥、超高产施肥、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超高产高效施肥B共6个处理,研究养分运筹对早稻叶片SPAD值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在节氮20%的条件下,通过增施有机肥及调节后期施氮比例,益阳、湘阴灌浆期早稻SPAD值分别提高3.05%、7.12%。益阳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灌浆期SPAD值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15.58%、16.65%;湘阴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灌浆期SPAD值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14.96%、15.50%。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地力环境条件下,早稻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养分运筹模式对早稻SPAD值促进作用显著。应用叶绿素计监测早稻叶片最佳测定部位为完全展开叶的中部。  相似文献   
84.
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水稻施肥的准确性,揭示水稻机插与同步一次性侧深减量施肥的应用效果,筛选适宜施肥配方,本试验在典型双季稻种植区,以测土配方施肥量为依据,结合精量施肥机,研究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探讨各构成因素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侧深施N量和稻季品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 10%~30%处理的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6.5%~20.2%和26.4%~31.8%,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5.5%~7.5%、8.2%~25.3%和8.3%~27.6%;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3.9%~11.1%和12.6%~20.9%,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15.8%~22.5%、16.8%~26.5%和14.0%~31.6%。其中,以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 20%~30%处理效果较好。水稻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随着施N量的降低,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早、晚稻侧深施肥N用量分别为130.0和161.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即8 538.2和7 459.1 kg·hm-2。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早、晚稻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最高。综上所述,通过施肥技术和机插模式的集成与优化,能够有效减少稻田N肥施入,有利于形成有效穗数,扩充籽粒库容,从而达到双季稻生产节肥、省工、增产的目的,为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5.
施肥水平对冬油菜产量与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施肥量对冬油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硼肥施用水平下大田冬油菜生长、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冬油菜生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收获期油菜氮、磷、钾、硼养分的积累总量提高,同时,冬油菜的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的增加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86.
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和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一种使作物高产优质的施肥模式,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在洞庭湖地区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和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20%的沼肥和30%的堆肥2种施肥模式均可显著改善春玉米和小白菜的农艺性状,分别使春玉米产量提高了69.3%和73.0%,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2.1%和36.5%,粗淀粉含量提高了12.9%和9.6%;同时分别使小白菜产量提高了98.3%和107.8%,Vc含量提高了48.4%和67.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26.3%和40.8%。因此,这2种施肥模式都可以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研发环境友好型肥料,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纳米制剂对小白菜产量、养分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及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中添加纳米氢醌和纳米茶多酚均可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提高氮肥利用率,以上效果在纳米制剂添加量增加时更加明显。在本试验所设的4种添加纳米制剂处理中,以4%茶多酚处理的效果最好,与未添加纳米制剂处理相比,小白菜产量增加44.6%,氮肥利用率增加134.1%。添加纳米制剂对小白菜品质的影响却不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硝酸盐含量有所提高,维生素C含量也有提高趋势,但干重增加最多的(4%茶多酚)处理维生素C含量并没有提高。总之添加纳米制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并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88.
包膜互混肥对油菜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明包膜肥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互混肥对‘湘杂油1613’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包膜互混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产量达到2646.1 kg/hm2,增产幅度为26.9%。包膜互混肥能够有效提高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也有小幅提高。包膜互混肥处理氮磷钾积累量相对较高,且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9.
节水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中量施肥法"(N,P2O5,K2O施用量分另4为190,90,100kg/hm2)、"氮高量施肥法"(N,P2O5,K2O为210,90,100 kg/hm2)、"氮低量施肥法"(N,P2O5,K2O为170,90,100kg/hm2)对饲料稻威优198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U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ase)活性、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中量施肥法处理水稻旗叶和粒籽中的SPS、SUS、ADPase活性较高;旗叶净光合作用速率较快;叶和籽粒中蔗糖含量较高,蔗糖转化成淀粉的能力较强.氪中量施肥法处理能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德和籽粒产量,有效穗分别比氮高量栽培法和氪低量施肥法提高了7.70%和10.32%,籽粒产量分别比氮高量栽培法和氮低量施肥法提高了12.02%和8.47%.  相似文献   
90.
不同品种油菜子粒产量及氮效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大田试验,以16个冬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油菜子粒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响应度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品种间差异,并初步探讨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对不同品种油菜氮效率差异的贡献。结果表明,无论施氮水平如何,不同品种的子粒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响应度均有显著差异,而氮素吸收量只有在不施氮条件下品种间差异才达到显著水平。根据不施氮时的氮效率和氮素响应度将16个油菜品种分为4种不同类型:1)氮高效–高氮响应(NHE-NHR)型,包括Xy1、Xy16、Xy17、Xh19、Xh20和Xy21; 2)氮低效--低氮响应(NLE-NLR) 型,包括Xy6、Xy8和Xy9;3)氮高效–低氮响应(NHE- NLR)型,包括Xy7、Xy12、Xy14、Xy15和Xy24;4)氮低效–高氮响应(NLE-NHR) 型,包括Xy11和Xy13。无论供氮水平如何,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氮素吸收效率的变异系数,说明氮素利用效率对油菜氮效率差异的贡献大于氮素吸收效率。但是,氮素吸收效率的变异系数不施氮时大于施氮条件,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则相反,说明在氮胁迫条件下,氮效率的差异中来源于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减少,来源于氮素吸收效率的变异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