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3篇
  22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为探究中国辽东半岛海域(辽宁群体)、长江口及其两翼海域(江苏群体)、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福建群体)、珠江口及其两翼海域(广东群体)、北部湾海域(广西群体)以及日本伊势湾海域(三重群体)6个不同海域文蛤(Meretrix meretrix)地理群体的亲缘关系,采用18S rRNA基因、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Ⅰ(COⅠ)及16S rRNA基因3种分子标记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测序结果显示,3种基因序列长度分别在1 854、658、596 bp左右;18S rRNA基因碱基组成无偏异,序列较为保守;COⅠ与16S rRNA基因A+T平均含量明显大于G+C含量,符合线粒体基因组成特征。通过Meg Align软件比对6个地理群体文蛤,序列相似百分比分别为99.7%~100.0%(18S)、91.7%~99.8%(COⅠ)、90.2%~99.8%(16S),其中三重文蛤序列差异最大;以文蛤属的帘文蛤(Meretrix lyrata)作外群,采用MEGA 5.03软件中相邻连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我国沿海5个文蛤群体聚为一枝且与日本三重文蛤分开,自展值分别为67%(18S)、99%(COⅠ)、98%(16S);我国沿海5个文蛤群体中,辽宁、江苏、福建文蛤群体首先聚在一起,其次是广西文蛤群体,最后是广东文蛤群体。研究结果表明,辽宁、江苏、福建文蛤群体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最近;广西文蛤群体、广东文蛤群体与我国其它文蛤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大,地理遗传分化明显;而日本三重文蛤与我国沿海文蛤可定为文蛤的2个地理亚种。  相似文献   
142.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辽宁丹东(DD)、河北秦皇岛(QHD)、山东日照(RZ)、江苏吕四(LS)和广西北海(BH)近海5个不同地理野生群体共计150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696~0.853,均呈现高度多态性,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8~22个,共检测到19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4.2,等位基因丰富度为11.05,5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69(DD),0.791(QHD),0.826(RZ),0.815(LS),0.785(BH),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837(DD),0.812(QHD),0.875(RZ),0.809(LS),0.858(BH),表明各群体处于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仅有Sg16位点在丹东群体显著偏离平衡,其余位点在5个群体均正常,表明各群体遗传较稳定,处于平衡状态。5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141 2~0.340 9,DD和QHD的遗传距离最小,DD和BH的遗传距离最大;基于Da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显示,距离相邻的DD、QHD渤海湾群体聚为一支,RZ、LS黄海群体聚为另一支,最后与南海群体BH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密切联系,基于贝叶斯遗传聚类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分析群体间的Fst值可知,两两群体间的Fst值在0.039 1~0.094 7,群体间产生了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并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0 1)。由此可见,中国沿海各地理群体野生大竹蛏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故各增殖放流海区应当加强对放流苗种及繁殖亲本的种质检测,防止异地繁养等人为因素对大竹蛏各野生种群遗传结构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43.
云南三台核桃ISSR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云南三台核桃幼叶为试材提取基因组DNA,并用正交设计方法,比较了Taq酶、Mg2+、引物d、NTPs和DNA模板等5因素5水平共25个反应体系的ISSR-PCR扩增结果。确定三台核桃ISSR-PCR的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Taq酶0.25 U、Mg2+为2.0 mM/L、引物0.8μM/Ld、NTPs 0.4 mM/L1、0×PCR Buffer 2μL和10 ng模板DNA。该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三台核桃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种质资源鉴定与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4.
董静  张雨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164-165
大姚‘三台’核桃品种长寿高产,是果油兼优的优良品种,被评为云南省第二大优良品种,是云南省大力推广和内销外贸的优良品种之一,适宜在云南省滇中、滇西、滇西南、滇南北部、海拔1600~2200m的地区栽培。该品种坚果长圆形,纵径3.84cm、横径3.35cm、侧径2.92cm,核仁充实饱满,出仁率50.6%左右,脂肪质量分数为71.3%,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4.7%,味香微涩,果实成熟期9月下旬,具有果个大、坚果品质优、丰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5.
为构建科学评价西瓜幼苗质量的壮苗指数,本试验以4叶1心西瓜穴盘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加权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出西瓜幼苗的综合评价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14项指标进行成分归类以及指标组合;最后利用西瓜幼苗综合评价指数与壮苗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适宜的壮苗指数,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660株幼苗的综合评价指数范围为0.1...  相似文献   
146.
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布设等高反坡阶后滇中云南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进行估算,并分析了8 a后生态系统各层碳增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布设等高反坡阶后云南松林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高出9.07%,9.29%,8.17%和13.24%,各层高低依次表现为乔木层(75.65 t/hm2) > 凋落物层(23.69 t/hm2) > 灌木层(4.68 t/hm2) > 草本层(1.80 t/hm2);等高反坡阶处理下云南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比对照高出27.10%,各层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土壤层(132.09 t/hm2) > 乔木层(35.32 t/hm2) > 凋落物层(5.94 t/hm2) > 灌木层(2.11 t/hm2) > 草本层(0.74 t/hm2),分别占总碳储量的72.12%,22.26%,3.86%,1.31%和0.45%。等高反坡阶处理下云南松林生态系统的碳增量显著高于对照(29.68%),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和土壤层分别高出31.76%,28.21%,27.17%,15.54%和34.92%,说明等高反坡阶可有效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被层及土壤层碳储量积累,因此人工造林时可因地制宜适度应用一定的等高反坡阶措施,加快当地碳库及生态环境的恢复速率,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7.
农机合作社是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天津市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对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8.
为探明甘肃露蕊乌头内生真菌的种类与种群分布情况,对甘肃天祝的露蕊乌头样品采用表面消毒法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通过MEGA 5.05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露蕊乌头内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从其茎、叶、根、花和种子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共33株,经过鉴定,分别属于...  相似文献   
149.
新生犊牛关节炎是由大肠杆菌、化脓隐秘杆菌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以多发性关节炎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好发于新生犊牛,成年牛偶有发病,淘汰率高,严重影响养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犊牛关节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概述,旨在为新生犊牛关节炎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为探索人工增殖活动对本地大竹蛏(Solen grandis)种质资源带来的影响,采用SSR及ISSR分子标记手段对江苏大竹蛏野生群体与人工增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联合分析。筛选的14对SSR引物扩增获得多态性位点150个(PPB=93.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34 2和0.253 5;筛选的10条ISSR引物获得多态性位点85个(PPB=91.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31 0和0.230 2。两种方法分析得到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均显著高于人工增殖群体,但两群体间并未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实验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大竹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人工增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虽有所下降,但并未导致该地区大竹蛏种质资源遗传结构的显著改变。因此人工增养殖活动仍然能够作为补充大竹蛏资源的主要手段,但应探索采用高效生态的增养殖模式,对大竹蛏的种质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