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3篇
  21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蒜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目的]研究大蒜长期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蒜连作0(CK)、5、10、15和20年的土壤再分别盆栽大蒜,以大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真菌数量持续上升,连作20年的土壤约为对照的2.88倍.而其它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只在短期内(5-10年)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连作10年的大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各增加了8.72%和25.81%,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分别为对照的5.63、11.60和3.35倍.连作10年的大蒜根系分泌物对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等土壤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6.67%、41.67%、203.13%、23.73%和43.65%,但长期连作(15-20年)后均呈现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氨化细菌与脲酶、多酚氧化酶均呈显著正相关;芳香族分解菌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微生物总量分别与磷酸酶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蒜连作5-10年,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上升,未发生连作障碍;但连作15-20年,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失调,土壤酶活性下降,连作障碍明显.  相似文献   
42.
根结线虫对不同砧木黄瓜嫁接苗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感染南方根结线虫的嫁接和自根黄瓜植株根系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根结线虫侵染后,嫁接苗根系活力、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高于自根苗,而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自根苗。不同砧木嫁接苗的抗线虫能力也不同,6种砧木嫁接苗的抗线虫能力依次为DTT-RS-39改良火凤凰崛京隆火凤凰优清台木黑籽南瓜。  相似文献   
43.
以银球1号和银球2号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加工型白皮洋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12~15日是加工型白皮洋葱的最佳播种时期,对提高加工型白皮洋葱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银叶病对西葫芦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西葫芦银叶病对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植株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硕丰早玉西葫芦杂交种为材料,烟粉虱诱导西葫芦银叶病,测定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及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烟粉虱诱导的发病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增加。所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由醇类、酯类、烃类、杂环类及少量的其他物质组成,健康叶片共检测到18种物质,发病叶片检测到24种,两者共有物质9种,西葫芦发生银叶病后,叶片合成挥发性物质种类增多,各成分所占比例发生了变化,但数量减少。西葫芦银叶病引起叶片生理代谢紊乱,叶片挥发性物质变化。  相似文献   
45.
为提高设施栽培番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以金鹏1号番茄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相同N、P、K配比下增加施肥量对番茄果实N、P、K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中有2个处理达到目标产量,产量结果与养分吸收结果基本一致,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肥水过剩的条件下,产量与养分吸收量又呈下降趋势。综合各因素,中等土壤肥力的塑料大棚番茄春季栽培中,推荐最佳施肥量大约每667 m2施风干牛粪7 500 kg,尿素125 kg,过磷酸钙250 kg,硫酸钾84 kg。每kg番茄果实(干质量)的氮、磷和钾含量分别为20.63 g/kg4、.3 g/kg和34 g/kg。  相似文献   
46.
硫素对设施水培大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条件下,采用营养液培养大蒜,研究不同施硫水平对大蒜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硫浓度范围内,大蒜株高、叶长、叶面积和假茎粗随着施硫量增加而增大;营养液硫浓度为2.25mmol.L-1时,大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高;不同硫水平处理对大蒜维生素C含量增加不显著;随着硫浓度的增大,鳞茎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当营养液中硫含量为3.75 mmol.L-1时,鳞茎中可溶蛋白质含量最高;蒜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硫浓度为1.50 mmol.L-1时最高。鳞茎和蒜薹大蒜素含量随硫浓度增加而升高,至硫浓度2.25 mmol.L-1时最高,较不施硫处理增加48.78%、12.33%。  相似文献   
47.
通过大田试验系统研究了控释掺混肥对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大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随控释掺混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多,而真菌数量减少。控释掺混肥与习惯施肥(CCF)相比,等量(CRF1)和减量20%(CRF2)时大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极显著地高于CCF,真菌数量极显著地低于CCF。(2)CRF1和CRF2处理土壤生理功能微生物(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不仅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而且还显著高于CCF,60%控释掺混肥用量处理(CRF3)略低于CCF,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控释掺混肥可通过促进细菌、放线菌和生理功能微生物的繁殖来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进而提高大蒜鳞茎产量。  相似文献   
48.
苯丙烷代谢与嫁接黄瓜抗南方根结线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幼苗人工接种的方法,对感染南方根结线虫的黄瓜嫁接苗和砧木的苯丙烷代谢产物及关键酶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以研究苯丙烷代谢与嫁接黄瓜抗根结线虫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黄瓜嫁接苗木质素和总酚含量显著增加,PAL、TAL、PPO活性显著提高,纤维素含量变化不大,根结线虫指数明显下降,表明苯丙烷代谢的加速与黄瓜抗南方根结线虫密切相关;不同砧木具有不同的抗南方根结线虫的能力,6种砧木抗南方根结线虫能力依次为:DTT-RS-39(T4)改良火凤凰(T0)火凤凰(T1)崛京隆(T3)优清台木(T2)黑籽南瓜(T5)。  相似文献   
49.
不同光质对豌豆苗品质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红光、蓝光和红蓝混合光),以普通日光灯(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豌豆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处理下豌豆苗的VC、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且粗纤维含量最低;红光处理下豌豆苗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但是红光显著抑制了VC、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并且红光显著提高了粗纤维含量,可见蓝光处理下豌豆苗的品质最好,红光处理下最差。  相似文献   
50.
促根剂对太湖地区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云  李文军  颜晓元 《土壤》2012,44(2):208-212
为研究一种促根剂对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的影响,设置添加促根剂和不添加促根剂两种处理,在5个施氮水平下分别测定水稻的生物量、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促根剂可以增加水稻生物量,其中在施氮量150、200、250 kg/hm~2施肥水平下,抽穗期和灌浆期地上部生物量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7.95%、8.63%、11.09%和2.16%、12 13%、11.47%,存在显著性差异;促根剂明显增加了拔节期水稻根系干重,由低到高各施氮水平下的增幅依次为27.40%、8.52%、26.12%、6.85%、7.21%。促根剂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并且在氮肥用量大时效果更为明显。在250 kg/hm~2施肥水平,促根剂处理比不添加促根剂的处理增产5.79%,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促根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吸氮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高氮肥施用水平下表现明显,250 kg/hm~2下分别高出不添加促根剂的处理7.14%、33.26%、10.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