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1篇
  14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播种量和施肥对丘陵红壤区裸燕麦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西丘陵红壤区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和施肥对裸燕麦品种白燕8号和坝莜6号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个品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播种量和施肥对燕麦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白燕8号和坝莜6号在播种量75 kg/hm2、基肥施复合肥525 kg/hm2、追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60 kg/hm2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42.
用发酵初乳饲喂犊牛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场历年来培育犊牛喂奶量较高,全期喂奶量500公斤左右,哺乳期90天。不仅犊牛培育成本较高,而且减少了牛奶上市量,  相似文献   
43.
藏族人民喝茶的历史至今已有1300年以上。茶树种植却是1960年在察隅县察隅乡的日卡通村开始的,以后在西藏的其他地区逐渐推广开来,从此结束了在高海拔地区不能栽培茶树的历史。现在西藏茶园面积超过4000亩,所产茶叶品质较好,其外形、内质和主要生化指标均可与内地省份的优质茶叶相媲美,茶叶无污染更是其品质优势。本文研究了西藏茶叶产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旨在为合理栽培茶树和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一、茶区分布概况 西藏茶树主要分布在西藏的东南部,在喜马拉雅山的东段以及雅鲁藏布江下游及其支流一带的林…  相似文献   
44.
针对自然保护区内居民搬迁的住宅选址问题提出了一条基于GIS的技术路线。以山西省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设想了搬迁核心区居民的场景。本着就近搬迁的原则,以研究区内的地形、交通、水资源以及居民聚集性为影响因子,借助GIS缓冲区、叠加分析功能划定适宜建造新住宅区的地块,再以面积大小和地块的形状指数为评价指标确定最终选址方案,并对提出的选址方法进行优劣势讨论。  相似文献   
45.
我国畜禽强制免疫病种已达到四种: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免费发放疫苗、实施强制免疫对有效防控这些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疫苗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亟待相关管理部门及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本文就疫苗管理过程中供应、运输等方面出现的管理问题进行初步探析,希望能对改进疫苗管理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6.
我国畜禽强制免疫动物疫苗在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亟待相关管理部门及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本文就疫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供应、运输等方面出现的管理问题进行初步探析,希望能对提高疫苗管理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7.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列举植物生长调节剂增产作用的基础上,介绍其在低温、盐碱、旱涝等环境下诱导作物产生抗性的作用机理及效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植物抗逆性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花生栽培种转录因子基因Ah NAC4(登录号为HM776131.1)属于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对比栽培品种山花11号Ah NAC4的2条c DNA序列(Shr NAC4-a和Shr NAC4-b)及其相应的DNA序列(Sh NAC4-a和Sh NAC4-b)表明,Ah NAC4全长为1244 bp,编码区长度为1050 bp,含有2个内含子,分别位于182~279 bp和547~642 bp处,编码蛋白包含349个氨基酸。从抗旱性不同的32个栽培品种分离得到4类Ah NAC4,分别命名为Ah NAC4-a1、Ah NAC4-a2、Ah NAC4-b1和Ah NAC4-b2,缩写为a1、a2、b1和b2。a1和a2为等位基因,二者在717 bp处存在1个碱基差异,引起第174位氨基酸的改变,b1和b2为等位基因,二者存在14个SNP位点,其中717 bp和924 bp处碱基的差异引起第174位和第244位氨基酸的改变。供试品种中基因型为a1a1b1b1、a1a1b2b2、a2a2b1b1、a2a2b2b2的品种数分别为10、5、15和2。从19个野生种中分离得到11类NAC4的DNA序列(Aw1NAC4–Aw11NAC4),Aw1NAC4与栽培种b1、b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Aw2NAC4与栽培种a1、a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推测栽培种a1基因编码蛋白对花生抵御干旱起关键作用,a1和b1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与野生种更接近。  相似文献   
49.
为探索葛渣资源化利用新途径,通过室内蚯蚓养殖试验,研究了新鲜葛渣、腐熟葛渣及鲜葛渣与牛粪不同配比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蚯蚓堆制处理前后物料肥力属性的变化,并利用种子发芽实验判断蚯蚓堆肥效果.结果 表明,纯鲜葛渣和纯腐熟葛渣不利于蚯蚓生长和繁殖.蚯蚓在鲜葛渣和牛粪的复混物料中可以正常生长繁殖,10%鲜葛渣复混90%牛粪的物料更有利于蚯蚓繁殖.不同物料经蚯蚓堆肥处理后,总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总养分含量显著升高,种子发芽指数有一定程度的升高,70%鲜葛渣复混30%牛粪经蚯蚓堆肥处理后的总养分含量为102.2 g·kg-1,比10%鲜葛渣复混90%牛粪高出57.7%.研究表明,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可应用于葛渣肥料化利用中,采用70%鲜葛渣复混30%牛粪进行蚯蚓堆肥,资源化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0.
针对当前江西双季稻种植中大量施用氮肥和稀植化引发的产量不稳、碳排放增加的问题,设置常氮常密(T1)、减氮常密(T2)和减氮增密(T3)3个处理,研究了减氮增密技术模式对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江西双季稻环境友好型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减施20%的氮肥,即T2和T3处理相比T1处理能够降低早稻季、晚稻季和双季稻季的甲烷累积排放量、综合温室效应,加之稻谷产量的提高,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减施20%氮肥情况下,增加20%的密度,T3处理相比T2对早稻和晚稻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不一致,增加密度可以降低早稻季甲烷累积排放量、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晚稻季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看,江西早晚稻季需要采用不同的栽培措施,早稻季需要在减氮20%的基础上增加栽培密度20%,而晚稻季则只需减施20%氮肥,不需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