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5篇
  20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以大白菜蜡质突变体YW71为对象,研究其亮绿无蜡粉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调控基因。通过遗传分析,表明YW71中的亮绿无蜡粉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等位基因互补实验证明YW71的亮绿性状是BrWAX2等位突变引起的。序列分析表明,在YW71中BrWAX2基因在第3个外显子末端发生了39 bp的缺失,进而引起转录水平的可变剪切和翻译水平的提前终止。表达模式分析表明,BrWAX2基因在YW71茎和叶中表达量显著下降。此外,研究针对39 bp的变异开发并验证了共显性标记BrWAX2-In Del1。研究结果丰富了白菜类蔬菜蜡质突变遗传资源,将为亮绿无蜡粉品种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42.
全球变暖表现出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的非对称性增温特点,小麦作为温凉型作物,产量和生理特性易受非对称性增温的影响。为探究花前夜间增温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最形成的影响,以春性品种扬麦18和半冬性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盆栽方式,利用被动式增温装置分别在分蘖期至拔节期(WT-J)、拔节期至孕穗期(WJ-B)、孕穗期至开花期(WB-A)三个时间段进行夜间增温处理,以不增温为对照(CK),分析经过三个花前不同时段夜间增温后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前夜间增温使小麦旗叶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有所增加,WT-J、WJ-B处理均提高了冬小麦旗叶面积、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同时使旗叶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较CK分别增加了12.64%、8.45%和10.21%、7.56%。扬麦18、烟农19的可孕小穗数在WT-J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9.01%和5.25%。扬麦18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在WT-J和WJ-B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13.18%和10.23%,烟农19在WT-J和WJ-B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16.21%和1...  相似文献   
243.
[目的]了解炼山后火烧迹地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特征.[方法]以宜宾市来复镇8 a生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檫木(Sassafras tzumu)、香椿(Toona sinensis)、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纯林以及混交林(油樟、檫木、香椿以1:...  相似文献   
244.
小麦孕穗期对低温非常敏感,低温胁迫后外源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能够缓解低温胁迫对小麦造成的伤害,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6-BA提高小麦抗寒性的分子机制。选用低温敏感型品种皖麦52和低温迟钝型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低温胁迫后喷施20 mg L–1的6-BA溶液,以喷施等量蒸馏水处理为对照。观察幼穗形态,并测定幼穗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再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探究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及可能参与的调控通路,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外源6-BA处理10d后,与对照相比小麦幼穗形态发育良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升高。转录组结果表明,在皖麦52和烟农19中分别鉴定出22,770个和9866个差异基因,其中有661个基因在两个品种中均上调,从中筛选出ARF5、AGPL1、1-SST、SWEET15等基因,这些基因与调节植物激素水平、淀粉合成、糖代谢等有关。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GO注释表明皖麦52和烟农19差异基因的功能都主要富集于细胞结构稳定性、代谢、催化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表示信号转导、内源激素水平的调节、碳代谢...  相似文献   
245.
为研究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对油菜薹的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应,文章以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施肥+氨基酸水溶肥料、常规施肥+清水对照、常规施肥对照3个处理,于油菜6叶期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清水对照和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常规施肥+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处理的油菜薹产量提高433~589 kg·hm-2,油菜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06%~0.11%、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2.27~2.70mg·100 g-1,产值增加2 167~2 944元·hm-2,纯收益增加967~1 744元·hm-2,产投比达到1∶1.81~2.45。  相似文献   
246.
[目的]了解湖南阳明山山顶矮林的群落结构及土壤环境状况。[方法]对湖南阳明山的山顶矮林进行野外调查,并对生境土壤进行测定。[结果]阳明山山顶矮林样地内共记录到37科51属68种植物,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是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优势植物,而乔木层的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在数量、高度及重要值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呈单优种群落结构特征。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各科重要值与土壤有机质(OM)、全氮(TN)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湖南阳明山山顶矮林是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在山顶特殊生境下长期发育形成的特殊群落变型,具有单优种群落的结构特征;其中,土壤因子对亚热带山顶植被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7.
为探索安徽省沿淮稻茬弱筋小麦提升产量、品质的适宜施氮量,在大田试验的条件下,设置0、75、150、225和300 kg·hm-2共5个施氮水平,研究施氮对安徽省沿淮稻茬麦区弱筋小麦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0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分蘖数、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呈上升趋势,花后21 d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在760~925 nm逐渐上升,在925~1 300 nm先升后降。在孕穗至成熟期,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不断下降,而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和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逐渐升高。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小麦穗粒数和有效穗数,而小麦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小麦籽粒产量均在225 kg·hm-2施氮量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量为75~300 kg·hm-2时,试验点1和试验点2的小麦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127.58%~2...  相似文献   
248.
为给安徽江淮地区弱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支撑,在安徽省江淮地区选取8个弱筋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其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SPAD值、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等农艺性状;在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基础上,对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相关分析,并对部分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通径分析,以筛选出适合安徽江淮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品种和对产量有重要影响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扬麦24在成熟期茎蘖数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其最终成穗率也最高,扬麦18和扬麦15成穗率次之;扬麦24和扬麦20在孕穗期和花后21d的LAI较大,且花后28 d SPAD值较大,花后叶片能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皖西麦0638、扬麦24、扬麦20和扬麦18的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较大,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转运能力较强;扬麦24、扬麦18和扬麦15产量较高,分别为7 157.46、7 062.89和6 784.50 kg·hm-2;皖西麦0638、扬麦24、扬麦18和扬麦15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沉降值和硬度指数等综合品质指标符合国家弱筋小麦标准。相关性分析显示,成穗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孕穗期...  相似文献   
24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分散式家庭经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发展起来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取得了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实践效果,要强化宣传、认真指导扶持,促进规范化发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0.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萝卜(Raphanus sativus L.)VQ1基因CDS序列,并对其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Rs VQ1开放阅读框长861 bp,编码286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量为31.3 kD,理论等电点为6.49,脂肪指数为62.69,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RsVQ1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结构构成,预测其可定位于细胞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十字花科作物VQ蛋白存在较高同源性。本研究为RsVQ1的表达和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