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施氮量对魔芋病害发生、产量及粘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田间试验和物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魔芋病害发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病害的发生频率、产量形成及精粉粘度均与氮肥的施用量密切相关。随着施氮量增加,魔芋病害的发生率由9.89%上升到32.13%,球茎膨大系数由2.98倍上升到4.18倍,精粉粘度由26 500 mPa.s下降至20 000 mPa.s。  相似文献   
12.
荞麦轮纹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荞麦轮纹病病原菌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以期为今后荞麦轮纹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草茎点霉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草茎点霉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最适菌丝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胱氨酸、牛肉浸膏和苯丙氨酸。草茎点霉菌丝在12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快,草茎点霉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即用八种消毒剂对土壤基质进行消毒灭菌,加对照共9个处理(组),每处理内含两个非洲菊品种(亚组)。结果表明:不同消毒剂处理间的死苗数有极显著差异,硫磺粉和蒸汽的消毒效果最好;同一消毒剂内两品种的死苗数有显著差异,品种Avalon的死苗数显著少于品种Dante。选用抗病品种Avalon和用硫磺粉、蒸汽进行栽培基质消毒是防治非洲菊根部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富魔1号’是通过系统选育方法,从云南富源地方花魔芋资源中选出的新品种。2年生平均产量为35.94 t ? hm-2,繁殖率为7.1,精粉葡甘露聚糖含量74.8%,粘度21 567.0 mPa ? s。适宜在云南海拔1 600 ~ 2 300 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荞麦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云南荞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适施用量,以‘云荞1 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有机肥(F1、F2、F3)的3个不同施用量(T1:300 kg/hm2、T2:600 kg/hm2、T3:900 kg/hm2)对荞麦病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生物有机肥均有防治荞麦褐斑病的效果,其中F3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但施用量对病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荞麦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看,3 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大株高等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表现值也增加,T3 时各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值为最大值,但这些性状在生物有机肥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荞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褐斑病发病率,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荞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知云南冬燕麦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白燕15号、坝莜6号和远杂2号3个不同生育期的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个播期和3个种植密度对云南冬播燕麦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白燕15号和坝莜6号两品种的主穗小穗数、穗轮层数影响显著(p﹤0.05),对3个供试材料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密度对3个供试材料的单株分蘖数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影响显著(p﹤0.05),对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产量结果显示:白燕15号适宜播期为10月29日,密度为64万株.hm-2;坝莜6号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64万株.hm-2;远杂2号宜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4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藜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藜麦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对10个藜麦新品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分枝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与藜麦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7个农艺性状可以解释51.60%藜麦单株产量的变异,株高(X2)和茎粗(X3)可以解释48.20%藜麦单株产量的变异,最优回归方程为Y=-102.340+1.040X2+3.257X3;株高和茎粗对藜麦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因此,在适宜种植密度基础上,将适当提高株高和茎粗作为云南昆明及周边地区高产藜麦选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荞麦新品种(系)在云南种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种植推广的新品种荞麦。对来自云南省内外14 份苦荞、8 份甜荞新品种(系)的8 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平均单产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平均单产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是31.13%和26.38%,甜荞的单株粒数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是26.06%。应用主成分分析将8 个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 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1.52%,甜荞的8 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3 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2.92%。采用聚类分析,将14 份供试苦荞在遗传距离57.49 时,聚为3 类,将8 份甜荞在遗传距离39.46 时聚为3 类。基于性状表现,筛选到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无倒伏、产量高,较适合云南推广种植的新品种(系),‘晋苦荞6号’、‘云荞1号’、‘六苦3号’、‘荞杂-2’、‘定甜荞2号’、‘本地大粒’。  相似文献   
19.
<正>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 phophallus Blume)含有丰富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的植物,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中,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红魔芋是近年来在中缅边境发现的一个魔芋新品种,该品种耐高温、高湿,抗病能力强,适宜在海拔200~1 500 m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是中缅边境地区罂粟替代种植的最佳作  相似文献   
20.
魔芋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2-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TTC染色法、无机酸法检测魔芋花粉的生活力,同时以培养基萌发法测定花粉萌发率,并以此为对照研究各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培养基萌发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2-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测定结果极显著高于培养基萌发法,不适于魔芋花粉活力的测定;TTC染色法测定结果极显著高于培养基萌发法,但与培养基萌发法极显著相关,适用于魔芋花粉活力的快速检测;无机酸法测定结果与培养基萌发法差异不显著,且与培养基萌发法极显著相关,适于魔芋花粉活力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