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2篇
  15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明确水稻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性,应用"根箱法"进行试验,获取水稻根系坐标数据,分析根系生长随水稻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采用植物模拟技术,建立了水稻根系三维形态模型,包括根节点初始位置的确定、根节点生长方向的确定、不定根位置的确定、不定根生长方向的确定等。根据水稻根系几何形态参数,采用Visual C++及Open GL标准图形库,对水稻根系的三维形态结构进行重构,使系统生成更加逼真的水稻根系图像。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水稻根系形态结构动态生长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同时也可为其他作物根系的可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稻田生态养殖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为了提升传统的稻鱼共生模式的产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水稻移栽密度和复合肥(N:P:K=14:2:7)施用量对稻田养鱼产量的影响,以及在不产生面源污染的情况下最适宜稻鱼共生系统的生产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的处理所得到的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鱼产量为750 kg/hm2模式下,适当的增加水稻移栽密度(25 cm×25 cm)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05)而不影响田鱼产量(P=0.175);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产量可以降低对复合肥的依赖,将复合肥施用量水平从750 kg/hm2减少到600 kg/hm2,水稻和鱼产量都没有显著性改变,生产成本下降,环境面源污染风险降低。本试验研究提出适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习惯的稻鱼系统管理模式是:水稻移栽密度30 cm×30 cm,复合肥施用480 kg/hm2,投放规格为55±3 g的冬片9000尾/hm2,设计产量为稻7500 kg/hm2、鱼1500 kg/hm2。实践证明,这种优化模式能较好地利用稻鱼共生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不产生面源污染等环境压力,可以推荐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地所在的青田县及其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生态条件及生产消费习惯类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23.
BP神经网络在水稻病虫害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BP神经网络算法及编码的内涵,探讨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稻病虫害专家系统的构建。研究表明,BP神经网络在水稻病虫害诊断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我国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中有87%左右是中轻度污染土壤类型,深入研究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积累规律,是科学利用植物和土壤资源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玻璃网室盆栽模拟污染的手段,研究了玉米6种基因型在铅中度污染胁迫(800mg·kg-1)与轻度污染胁迫(400mg·kg-1)下的植株生长、铅吸收积累及其在玉米不同器官间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铅污染胁迫下,玉米不同基因型的生长及铅吸收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铅在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布形式也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轻度铅污染胁迫不同程度地促进玉米所有供试基因型的生长,而中度污染胁迫下糯玉米基因型生物量最大.与正常土壤对照条件下的表现相比,不同程度铅污染胁迫下基因型申甜1号的生物量增幅最大,表现出较强的铅耐受能力.不同基因型的玉米体内铅积累量随着污染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各器官内铅积累浓度差异规律为根>叶>茎>穗.掖单13号具有较强的铅转运能力(TF=0.662 8),申甜1号的生物富集能力最强(BCF=0.0264),掖单13号和申甜1号均具有较强的铅吸收和积累能力,属于潜在的高积累基因型.但掖单13号根部富集量少而穗部积累多,申甜1号根中铅积累较多而果穗中较少.2个甜玉米基因型果穗内铅积累量较少,其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生产相应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25.
SL-8H(SL-1A/SL-8R)是菲律宾SL Agritech Corporation中国专家利用中国材料选育的热带超级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已通过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越南等国家审定,现已大面积在热带地区推广。印度尼西亚(印尼)2003年引进SL-8H试种成功.  相似文献   
26.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困境,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流程管理来构建农业院校信息系统,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分析高等农业院校核心业务流程,探讨了高等农业院校构建基于流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和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7.
传统稻鱼系统生产力提升对稻田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在提升传统农业系统生产力的同时又不破坏其内涵、还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是一个受到研究者持续性关注的挑战性课题。本研究以具有1 200年历史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系统为例,研究稻鱼系统鱼的放养密度对生产力和环境的影响,探讨能够显著提升稻鱼系统生产力且又不破坏其传统性(产品优质、环境友好)的途径。研究表明,传统稻鱼系统(RF)(田鱼目标产量375 kg.hm 2)与水稻单作系统(RM)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及铵态氮(NH4+-N)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田鱼养殖密度提高(鱼产量由750 kg.hm 2提高到3 000 kg.hm 2)和饲料投入的相应增加,稻鱼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产出大幅度提高(稻鱼系统的净经济收入增加25.2%~101.4%),但稻鱼系统(RF)水体的COD值及TN、TP和NH4+-N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当鱼目标产量增至3 000 kg.hm 2时,水体TP含量和COD值显著提高,面源污染风险增加。分析还表明,鱼放养目标产量为2 250 kg.hm 2时,稻鱼系统经济效益最佳,此时净经济收入比传统稻鱼系统增加55.9%,并且不会对水体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8.
基于图像处理的水稻叶片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水稻叶片几何参数及边缘轮廓曲线的方法,分别利用三角网格化技术和贝塞尔曲线来描述叶片边缘信息,并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二次生长曲线方程实现了水稻叶片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29.
鸡眼草和美丽胡枝子对贫瘠土壤的生态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来自浙江省金衢盆地红壤坡耕地和严重侵蚀退化瘠薄地带的2种土壤,对鸡眼草和美丽胡枝子2种豆科植物进行盆栽实验,比较研究2种豆科植物对贫瘠土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贫瘠土壤条件下,鸡眼草的地上干重,叶绿素含量、浓度氮、浓度磷均极显著高于美丽胡枝子;在正常土壤条件下除浓度磷外,其它理化性状鸡眼草也显著高于美丽胡枝子;在2种土壤条件下,鸡眼草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而美丽胡枝子差异极显著.说明,在贫瘠土壤中鸡眼草较美丽胡枝子具有更强的营养吸收能力,更耐贫瘠.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介绍电刷镀监控器的主要功能、技术性能和工作原理,并应用该装置配套普通直流电源与专用刷镀电源进行电刷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其镀层外观和结合强度与专用电源的无明显差别,镀层质量符合要求。为电刷镀技术的推广,在电源设备方面提供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