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50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8篇
  20篇
综合类   16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为探讨棉花间作模式调节农田生态环境、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作用,以棉花连作30年土壤为对象,设置棉花间作洋葱、间作孜然处理,研究两种间作模式对棉花地上部光合特性、根系生长发育及土壤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间作洋葱和间作孜然处理的棉花根长、根质量、比表面积分别增加54.5%、45.7%、16.3%和22.8%、15.7%、4.9%,初花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比对照分别增加12.7%、12.2%和20.7%、7.2%。间作洋葱、孜然处理棉花根际土壤中3种主要酚酸类化感物质总量分别降低67.9%和57.8%,与单作相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长期连作棉田间作洋葱、孜然降低了棉田土壤中化感物质含量,改良土壤环境,促进棉花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棉花叶片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并且间作洋葱对连作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效果优于间作孜然,可作为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2.
新疆棉花连作现象普遍,连作障碍严重,通过轮作调节农田生态环境、缓解棉花连作障碍对实现新疆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棉花长期连作30年棉田土壤,设置连作棉花(CK)、轮作苜蓿2年后种植棉花(AC)及轮作小麦2年后种植棉花(WC)3个处理的根箱试验,研究这2种轮作模式对连作棉花地下部根系发育与地上部植株生长及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揭示轮作对连作棉花障碍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轮作小麦、苜蓿处理的棉花根长、根干质量和比表面积增加(增幅为6.90%~43.30%),且WC处理的增幅大于AC处理。根系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地上部植株的生长与叶片光合能力。与对照相比,轮作小麦、苜蓿后棉花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单株质量增加(增幅为4.83%~40.49%),且WC处理的增幅大于AC处理。在新疆长期连作棉田轮作小麦和苜蓿,可发挥轮作增加植物多样性、改良土壤生态环境的效果,促进棉花根系发育,提高棉花叶片光合生产能力和生物量。轮作小麦对棉花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轮作苜蓿,可作为当地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较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3.
不同种植模式对连作棉花根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作30年棉田为基础,设置棉花轮作苜蓿、棉花轮作小麦、棉花间作孜然和棉花间作洋葱4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连作棉田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揭示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间作洋葱、间作孜然、轮作苜蓿和轮作小麦与棉花连作(对照)相比,棉花根长分别增加263.9%、52.9%、114.1%和19.4%, 根表面积分别增加215.7%、32.2%、47.5%和125.5%,根体积分别增加226.7%、40.6%、30.4%和80.5%。不同处理棉花根系保护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增加,其中间作洋葱、间作孜然、轮作苜蓿和轮作小麦处理在棉花花铃期根系活力比对照分别增加53.6%、17.3%、13.7%和38.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48.9%、5.3%、44.2%和50.7%,MDA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35.8%、11.7%、24.4%和31.5%。结合根系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分析,4种种植模式对棉花根系生长的促进效果表现为间作洋葱>轮作小麦>轮作苜蓿>间作孜然。  相似文献   
54.
采用QuEChERS结合液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人参中甲霜灵、霜霉威的残留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氯化钠、无水硫酸镁盐析后,上清液加入C18进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结果表明,在0. 002~1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甲霜灵:R2=0. 996 8;霜霉威:R2=0. 999 8; 3个添加水平(0. 02、0. 1、1mg/kg)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6. 0%~110. 0%,相对标准偏差(RSD)7. 61%,方法检出限检出限为0. 002mg/kg,该方法快速,精密度好、回收率高,适用人参中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5.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全市辖6县l区,总人口244.83万人,林地面积2404万甫,占国土面积的81.82%,森林面积1822.3万甫,森林覆盖率62.3%,活直木总蓄积量4318.7万立方米。市森林公安局剐处级建制,7个县区森林公安局正科级建制,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复方中草药对湖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瘤胃组织形态学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30日龄湖羊公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和5%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试验Ⅰ组羊肉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与Ⅱ组的胴体GR值、失水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眼肌面积、熟肉率和脾脏重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瘤胃乳头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试验Ⅱ组(P0.05)。说明在湖羊基础日粮中添加4%和5%的复方中草药均能提高产肉性能、增加羊肉嫩度、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和促进瘤胃发育,且4%添加量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7.
用当归、黄芪、甘草、山楂、陈皮等组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试验组羔羊按日粮的3%、4%、5%添加,3次/d,试验期60d,试验结束后进行肉品质及风味化合物测定。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羊肉的剪切力、脂肪含量、酯类物质、酮类物质、酸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低于对照组,而熟肉率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日粮中添加中草药能够提高羊肉品质及风味。  相似文献   
58.
庞通  刘建国  林伟 《水产学报》2010,34(4):531-539
2007年11月到2009年4月在海南黎安,以养殖多年的红褐色长心卡帕藻为材料,跟踪观察了四分孢子形成、释放、萌发以及配子体苗形态建成过程。结果表明,(1)该长心卡帕藻被确定为四分孢子体,四分孢子形成和释放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2008年4月到2008年10月)。(2)人工诱导可促使四分孢子萌发并形成胚苗,胚苗色泽出现明显分化,有红褐色、黄绿色、深绿色、黄绿—红嵌合等不同类型。(3)四分孢子萌发率达到87.1%±7.2%,培养皿内胚苗平均日生长率为(6.3±1.1) %/d,在四分孢子萌发10 d左右假根出现并于培养30 d左右消失。(4)胚苗经过约5个月实验室培养发育成的配子体苗达到了下海挂养程度大小,在海上培养初期配子体苗日生长率大多在10 %/d以上,最高可达21.2 %/d,但随着藻体长大生长速率逐渐下降。经过4个多月海上挂养栽培,获得了藻枝形态、粗细、疏密程度和生长速率等差异明显的多种配子体,部分配子体活力和抗逆性比其母本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9.
垂体作为鱼类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在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其他一些内分泌相关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作者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牙鲆的脑垂体发生,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腺垂体细胞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孵化后1d仔鱼的间脑下方可见一实心细胞团,于孵化后3d迁移至间脑后方的漏斗体下,与来自漏斗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神经纤维结合共同形成脑垂体,前者形成腺垂体,后者则主要形成神经垂体。孵化后8d腺垂体分为中间部(Pars intermedia,PI)和外侧部(Pars distalis,PD)两部分。孵化后14d腺垂体分化为前外侧部(Rostral pars distalis,RPD)、中外侧部(Proximal pars distalis,PPD)和PI共3部分,为"前后型"脑垂体。稚鱼变态期间及变态完成后的幼鱼,各部分从"前后型"排列开始向"背腹型"排列转变。孵化后14d的牙鲆仔鱼中,PPD细胞多呈强嗜酸性,至变态完成后一直是PPD的主要细胞;PI靠近神经纤维的细胞呈强嗜碱性。孵化后42d的牙鲆幼鱼RPD中,与神经垂体相邻的少量细胞呈嗜碱性,而其下方细胞则呈嗜酸性。根据成体牙鲆激素分泌细胞的染色特征对上述各细胞类型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60.
川甜一号甜椒是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培育的杂交一代新品种。2000年试配成功,2001年进行配合力测定,2002—2003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表现早熟、抗病、丰产、品质优良,适用于早春保护地或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也可做延秋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