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57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78篇
  36篇
综合类   304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224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61.
本研究在对新沂市耕地产能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空间自相关性等方法,对新沂市耕地产能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提出耕地保护分区方法。结果表明:(1)从气候、自然因素及技术水平出发的耕地产能体系对于耕地综合产出及效果评定具有适用性;(2)新沂市耕地产能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具有较强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且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多以组团形式出现,负相关类型(LH型和HL型)则分布零散;(3)空间分异特征与空间尺度密切相关,大尺度下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异程度较小,但不同尺度下的空间自相关性的分布格局具有趋同性;(4)结合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局部自相关分析提出耕地保护分区,以期为研究区域的耕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2.
为了解香梨叶片中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对不同产量园的香梨生育期叶片9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量园香梨叶片内同一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香梨的生长发育,香梨叶片中的N、P含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Mg、Mn含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K、Ca、Cu、Fe、Zn含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香梨生长发育期叶片内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NKCaPMgFeMnZnCu,N、P、Ca、Mg、Cu、Mn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低产园中产园高产园,K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低产园高产园中产园,Fe、Zn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高产园中产园低产园。相关性分析表明,库尔勒香梨叶片中各营养元素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性与拮抗性。N、Mg、Mn含量的平均值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含量的平均值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Fe含量的平均值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N与Mg、P与Ca、Ca与Cu、Mg与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与Mn、P与Cu、Fe与Zn、K与Ca和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N与Fe、Mg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Fe与M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生产中要在继续稳定香梨N、P、K、Ca、Mg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微量元素Fe、Zn、Cu、Mn肥料的施用量,平衡树体营养,实现香梨稳产、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63.
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不同季节生产的古茶树红茶为原料,采用GB/T8314-2013方法对其游离氨基酸总量进行测定,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中的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定量。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总量以春茶夏茶秋茶,不同季节产的古茶树红茶茶汤中共检测出22种游离氨基酸,共有的氨基酸19种,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丝氨酸等5种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8.00%~48.55%;各类氨基酸中以脂肪族氨基酸含量最高,占比为88.16%~90.91%,而芳香族和杂环族氨基酸含量较低;特征氨基酸(茶氨酸)与功能氨基酸(γ-氨基丁酸)均以春季样品含量最高;呈现苦味、甜味与鲜味的氨基酸共有12种,在茶汤中普遍低于阈值。  相似文献   
964.
农业水价改革是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压采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区的实地调研,运用交叉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业水价改革情景中农户节水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75.32%的农户在农业水价改革情景中没有节水意愿。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家中有耕地参加休养生息政策的农户,在农业水价改革情景中的节水意愿越强;农户认为冬小麦春灌节水会导致小麦减产的程度越高,节水意愿越弱。因此得出推广农作物抗旱育种技术以及促进田间灌溉技术升级、加强农业节水宣传和培训、设计并实施系统和综合的农业水价改革三点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65.
以已醇化3年的福建南平C3F、云南曲靖C3F、贵州黔西南C3F和C4F片烟为材料,连续5年取样,测定片烟在滞库期间常规化学成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高级脂肪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十六酸、十八酸)和多酚化合物(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片烟的总糖、还原糖、亚麻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随着滞库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片烟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滞库期间逐年下降,且在滞库2~3年后片烟会出现明显的品质下降;比较黔西南C3F和C4F片烟,C3F片烟在滞库4年后的综合得分开始低于滞库前的C4F片烟综合得分,说明滞库时间过长会使得片烟发生品质降级现象;比较南平、曲靖、黔西南的C3F片烟,曲靖片烟较耐贮藏,南平片烟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966.
为系统评价豫中烟叶质量,明确影响豫中烟叶感官质量的主要因素,对豫中8个植烟县的265份代表性烤烟烟叶样品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豫中烟叶整体外观质量较好,颜色多为橘黄,成熟度成熟至完熟,叶片结构尚疏松至疏松,身份中等至稍厚,油分稍有至多。烟叶厚薄适中至较厚,弹性较好,含梗率偏高、叶质较重。烟叶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糖、氮、碱等指标均处于优质烟合理区间,钾含量略低,氯含量稍高,糖碱比较为合理。烟叶风格彰显程度较强,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劲头和余味等方面均有较好表现,但烟叶燃烧性稍差,杂气稍有。烟叶主要理化指标中的成熟度、油分、单叶重、叶片厚度、叶质重、烟碱、还原糖是影响豫中烟叶感官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提升烟叶油分和成熟度、平衡烟碱和还原糖含量,适当降低烟叶单叶重、叶片厚度和叶质重,能显著提升豫中烟叶感官质量,彰显烟叶香型风格。  相似文献   
967.
为探明香蕉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其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的可行性,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种植面积广泛的双季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测定添加0.5%、1.0%和2.0%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的变化特征,阐明添加不同比例的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碳库组成和碳库管理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香蕉秆能提高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系数(ASI),降低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而香蕉秆生物炭处理降低了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ASI,增加了PADELT。添加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EOC)含量,降低土壤氧化稳定系数(Kos),其中香蕉秆处理对EOC的提高更显著,而香蕉秆生物炭处理对TOC的提高更显著。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处理分别通过提高碳库活度指数(CPAI)和碳库指数(CPI)来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土壤EOC占比,而非TOC含量。研究表明,添加香蕉秆更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和土壤EOC的积累,2.0%香蕉秆添加比例具有最佳的土壤培肥效果。  相似文献   
968.
变电运维人员工作种类多、工作环境多变、一二次设备运行工况复杂,导致班组人员的绩效考核面临薪酬分配不规范、透明度低、大锅饭现象严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构建了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员工评价3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应用3标度层次分析法分析各项指标所占的权重,进而得出员工月度绩效值。实例验证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变电运维绩效管理合理有效,最大限度展现变电运维岗位的工作实际,变电运维员工满意度较高,有助于变电运维管理人员合理安排绩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对发苦的牡蛎进行脱苦试验,寻找合适的脱苦剂。结果表明:用0.3%的食用碱水溶液处理30 min是牡蛎脱苦的最佳条件.根据车间小试设置了合适的脱苦工艺,进行了连续生产试验以及牡蛎中苦味物质的安全性验证,证明牡蛎中的未知苦味物质以及脱苦后的牡蛎均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970.
为了探索露天矿区褐土层适宜的改良剂配方,选择蛭石、改性秸秆和腐殖酸3种改良剂,每种改良剂设置3个添加量梯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当地表土为对照,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分枝期紫花苜蓿生长性能和抗逆性能对不同改良剂组合改良后褐土的响应。结果表明,空白组分枝期紫花苜蓿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改良剂组合改良后褐土组分枝期紫花苜蓿叶片SPAD值没有得到显著改进,叶面积、株高、根长、生物量等生产性能和叶片SOD、POD、CAT活性等抗逆性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分枝期紫花苜蓿在m(蛭石)∶m(秸秆)∶m(腐殖酸)=10∶30∶1.5时生产性能最佳,m(蛭石)∶m(秸秆)∶m(腐殖酸)=50∶50∶0.5(质量比)时抗逆性能最佳。可见:不同改良剂组合对褐土的改良效果存在差异,m(蛭石)∶m(秸秆)∶m(腐殖酸)=50∶50∶0.5对褐土进行改良后作为表土替代材料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