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4篇
  30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建立“节水型社会”,对“节水型社会”的概念从提出到最终的确立进行了考察,分析了“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及其特点,并根据我国各个地区和流域的水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程度将全国分为华北、西北、东北和南方等几个“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而且给出了每个区域的建设模式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2.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乔灌林地土壤水分及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水分是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对该区典型流域不同林龄主要乔灌林地土壤容重、水分特征和持水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容重表现出天然灌木林乔木林人工灌木林果园,且容重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即20a25a30a。下层土壤容重与表层变化规律相似。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容重和非活性孔度变化规律相反,与土壤活性孔度和土壤孔隙比变化基本一致。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顺序为果园刺槐柠条狼牙刺,50-500cm土层则是刺槐林地最小,灌木林地在50-200cm土层的变动幅度较大,200-350cm土层柠条小于狼牙刺,350-500cm土层狼牙刺则小于柠条,主要受人工林种植密度和人为干扰措施影响。苹果园经过隔坡梯田整地措施,其林下0-5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最高。该区提倡"灌木先行"的植被恢复措施是必要的。表层土壤总持水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土壤总持水量变化顺序为天然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人工灌木林地,有效持水量却表现出与总持水量相反的变化趋势,容重越低,土壤有效持水性越强。20-40cm土层及40-60cm土层的持水特性表现出与表层土壤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63.
由于我国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空间分布范围较广和暴雨相对集中等特点,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对大范围区域内的暴雨特性进行分析具有关键作用。结合最新在线运行的全球卫星降水数据(GPM IMERG),综合利用EOF方法、快速时段累积雨量提取和空间数据插值等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数据的暴雨分析方法;在湖北省范围内对数据进行适用性评价后,进一步开展了方法应用研究,其结果表明:(1)基于全球卫星降水数据(GPM IMERG)在湖北省范围内适用性良好,相关系数在日尺度上达到了0.759;(2)EOF(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方法所识别的关键模态对暴雨中心分布具有指示作用;(3)基于全球卫星降水数据(GPM IMERG)在快速时段累积雨量提取和空间数据插值法所得出的暴雨中心与EOF的某一个关键模态在暴雨空间上分布一致。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为地面雨量站缺乏地区的暴雨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4.
对比分析西南紫色土区植物固结地埂和等高植物篱的结构差异,并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西南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坡位不同高度地埂土壤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有地埂存在的坡耕地地埂土壤的颗粒组成主要分布在0.002~0.02 mm粒径范围内,较无地埂的对照坡耕地该粒径范围的含量高2.41%。说明地埂的存在增强了其对坡面上方侵蚀泥沙的拦截作用。而不同坡位地埂土壤的分形维数变化如下:坡面上部 > 坡面中部 > 坡面下部,且同一坡位有地埂土壤的分形维数小于无地埂土壤的分形维数。不同地埂高度土壤的分形特征变化规律为:CK > LS-H10G > LS-H15G。地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与黏粒和砂粒体积百分含量相关性较好,地埂土壤的分形维数可作为西南紫色土坡耕地地埂土壤质量评价的定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5.
水土流失是个世界范围的严重环境问题,比如由于丰沛的降雨和陡坡耕作,造成的中国西南部偏僻山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这些区域采取了多种保持土壤措施减少土壤流失,可当地农民并不接受引进的等高植物篱措施;而植物固结地埂是一项传统的且当地农民乐意接受的水土保持措施.本文比较了等高植物篱和植物固结地埂的结构,设置3种植物固结地埂高度0 (CK)、10cm (H10H)、和15 cm (H15H),分析了等高植物篱(H0H)和上述3种地埂高度的植物固结地埂对径流、侵蚀量的影响及产投比和经济效益,旨在理解当地农民的选择.研究结果显示最明显的区别是植物固结地埂具有一定高度的地埂能够方便农事活动并且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植物固结地埂的第2个处理(H15H)比无地埂无植物篱的坡耕地处理(CK)减少径流55.56%±6.25%,减少侵蚀量79.26%±3.50%.不同处理的径流量、土壤侵蚀减少量和土壤抗蚀性变化顺序为:H15H>H10H>H0H>CK.H15H的产投比最高为1.52.与其他试验处理相比,虽然H15H措施需要的劳动力更多,但它具有较高的植物篱收获量和产投比以及较强的抗冲蚀性.因此,西南地区坡耕地上推荐具有15 cm地埂高度的植物固结地埂措施(H15H),甚至该项水土保持措施可适用于与西南地区气候相似的其它区域或是其它国家.  相似文献   
66.
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紫色土为对象,研究了稻田、果园、菜田和人工林地等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总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的土壤容重最低、孔隙度最大、田间持水量最大;而林地土壤的孔隙性和持水性最差。>0.25mm总团聚体以菜田最高,稻田最低;>0.25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表现为:菜田>林地=稻田>果园(P<0.05);稻田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高,明显高于果园、菜田和人工林地,稻田土壤碱解氮含量明显高于果园和人工林地(P<0.05),土壤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果园最高,林地最低。  相似文献   
67.
2003年6月23日,全省旱粮产业化开发工作会议在郴州市召开,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湖南省农业厅副厅长吴新民在会上说,发展旱粮生产是调整和优化我省粮食生产结构的重要途径.我省种植旱粮已有成熟的技术,推广旱粮种植已有成功的经验,完全具备了发展旱粮生产的条件.目前我省旱粮生产总量逐年增加,旱粮规模化的产业开发正在兴起,已形成以饲用玉米为主的多种旱粮作物开发的生产格局. ……  相似文献   
68.
对7个晚粳品种,用5种药剂浸种,4个催芽期的发芽试验表明,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次序为催芽时间>药剂处理>品种。药剂浸种影响以402最小,浸种灵次之,稻种清再次,使百克的影响最大。催芽3 d发芽率仅为65%,4 d迅速上升,5 d可达85%以上。药剂与品种互作的影响以浸种灵为最小,使百克最大,稻种清次之。药剂、品种与催芽时间的互作趋势相仿,以3 d的影响最大,随时间延长差异缩小。使百克浸种对发芽势有显著抑制作用,以选用402、稻种清或浸种灵为妥,催芽时间以4 d以上为好。  相似文献   
69.
中国松材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松材线虫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 自其发现之日起就对中国的松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冲击。松材线虫在中国有着相当广泛的适生区, 到目前为止已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及台湾和香港等17个省(市)和地区发生危害。由于其致病机理尚不明确, 致使该病的防治和控制工作进展缓慢。文中指出目前该病的检验检疫与防治方法中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松材线虫致病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松属树木抗病机制研究、松林系统对松材线虫病入侵的生态抵御机制等几个方面是将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0.
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泥沙沉积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三峡水库消落带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对泥沙沉积过程的影响及判别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采用原位观测方法,对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的泥沙沉积量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消落带微地形、河流水文泥沙条件、消落带土壤侵蚀、消落带植被状况和人类活动)展开调查、分析和量化测算,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泥沙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库尾江津—涪陵河段以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剧烈,自然环境因素与泥沙沉积量均无显著关系.2)库中涪陵—奉节河段以消落带地形特征中的坡度和高程影响较为明显,二者与泥沙沉积量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508和-0.714;坡度越小,泥沙沉积越多;高程越低,消落带被含沙水流淹没的时间越长,泥沙沉积量也越多.3)库首奉节-秭归段则以坡度的影响为主,其与泥沙沉积量的相关程度为-0.517,坡度越小,泥沙沉积越多,不同高程间的泥沙沉积量并无太大差异.研究说明,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泥沙沉积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消落带坡度、高程、河流水沙条件和人类活动4种,植被盖度对消落带泥沙沉积过程没有影响,4种因素的影响范围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