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0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1346篇
林业   1191篇
农学   1708篇
基础科学   988篇
  2051篇
综合类   3273篇
农作物   656篇
水产渔业   416篇
畜牧兽医   1409篇
园艺   334篇
植物保护   69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464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06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631篇
  2008年   557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解青海东部黄土高原寒区退耕还林地人工林的水分生产力水平,2001—2003年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的人工林进行了群落蒸散测算、标准地生物量调查和解析木分析,并研究了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紫果云杉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纯林、紫果云杉纯林、白桦纯林等11种林分类型退耕还林人工林的林木水分生产力。结果表明:1)3 000株/hm2左右密度的林分是该区较为适宜的造林密度标准;2)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2 1003333株/hm2密度的青杨灌木混交林成林、白桦纯林、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紫果云杉混交林水分生产效率居所有林分之首,其水分生产力指标可作为该地区常规造林技术条件下乔木成林的水分生产力标准;3)3000株/hm2左右密度的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紫果云杉混交林、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纯林成林的水分生产潜力基本达到了目前当地林木的最大生产能力。表明上述林分类型的造林模式可作为今后退耕还林工程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根据近50年白洋淀最高水位、入淀水量、出淀水量和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白洋淀水位变化呈现的特点及原因;并结合东亚飞蝗的生长发育特点,探讨了水位的年际、年内变化对东亚飞蝗大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白洋淀最高水位呈波动中降低趋势,白洋淀逐月水位年内差异逐渐变小。原因主要为上游来水大量减少所致。白洋淀水位年际变化中,峰值回落阶段和波谷地段对应的年份易于东亚飞蝗大发生。5~10月白洋淀逐月水位偏低有利于东亚飞蝗大发生。这些结论为白洋淀水量调控和预防东亚飞蝗大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堆肥添加剂,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 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 ℃热解的生物质炭(占预备物料质量百分比15%)为B1、B2处理,在预备物料上添加未热解的稻壳(与生物质炭等体积)为CK处理。监测了堆肥体的温度、NH3挥发、N2O排放、pH值等参数变化动态,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生物质炭在堆肥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B1、B2处理促进了堆肥初期的温度快速上升,堆肥体初次升温至55 ℃所需时间分别较CK 缩短了2、6 d,B2 处理的促升温、增温效应优于B1 处理;堆肥43 d 后,CK、B1 与B2处理的NH3挥发累积量分别为378.12、117.22、94.16 mg/kg,N2O排放累积量分别为13.9、26.3、23.6 mg/kg,氮素损失率分别为47.8%、34.1%,30.5%;B1、B2处理增加了堆肥体N2O排放,降低了堆肥体NH3挥发,整个堆肥过程中N2O排放累积量远小于NH3挥发累积量,添加生物质炭对堆肥过程氮素损失表现为正向的减控作用,B1、B2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28.6%、36.19%,B1、B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堆温快速上升、氮素损失控制等指标,B2处理对羊粪堆肥过程保氮效果优于B1处理;堆肥工程中应用生物质炭减控氮素损失及提高堆肥质量,优选热解温度650 ℃制备的生物质炭。  相似文献   
994.
低场核磁探测水稻田改蔬菜地土壤水分的相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水稻土转变为设施蔬菜地后土壤水分的相态变化,该研究在田间土壤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低场核磁测氢技术,评价了田间状态的水稻土和不同转化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水分的相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转化时间的延长,耕层土壤大孔隙吸持的自由水比重下降,土壤小孔隙吸持的束缚水比重上升,犁底层土壤水分的相态分布却无明显变化,土壤水分吸持性能在转化时间序列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优化耕层质量,提升土壤大孔隙吸持自由水的能力,改善土壤水分供释性能;水稻土转化为设施蔬菜地土壤2 a后,出现新犁底层,使得原有的耕层土壤变薄,土壤水分吸持性能下降。核磁共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实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土壤水分的相态变化,可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增硝营养下根系生长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两室分根盒和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增硝营养下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根系生长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全铵培养下的根系相比,氮高效水稻品种南光在铵硝混合培养下的根系干重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增幅达33%和41%;同时其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侧根数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但根系长度却无明显增加。氮低效水稻品种Elio在铵硝混合培养下的根系生长差异均不显著。这表明氮高效水稻品种南光的根系生长对增硝营养的响应度强,进而促进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从本试验的结果可推论,水稻对增硝营养的强响应度可能是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6.
兴国县红壤颗粒分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分析了红壤丘陵山区林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84个耕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2.568~2.828,其中紫色土2.722,红壤2.700,棕红壤2.693,黄红壤2.670,黄壤2.713。D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域的西部和东南部D值较大,而西南部和北部D值较小,D在2.7~2.8的面积最大,为1171km^2,占总面积的47.0%,D在2.8以上的面积最小,为48km。,占总面积的1.9%。土壤分维数和坡向、海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7.
植物多糖的提取及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提法提取枸杞、红枣、甘薯、淮山4种植物原料及花菇多糖,正交设计优化提取条件,并将植物提取多糖用于双歧杆菌的增殖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多糖提取优化条件,加水比例分别为:枸杞、红枣1∶10,花菇1∶15,甘薯1∶3,淮山1∶9;提取温度:80~95℃;提取时间1~3h。5种原料在优化条件下的多糖提取率相对于植物取样质量分别为:枸杞51.8%、红枣53.2%、花菇28.2%、甘薯18.8%、淮山18.3%。5种原料提取多糖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菌体在对数生长期生长速率常数(R)提高135%~85%,世代时间(G)缩短56%~44%。  相似文献   
998.
海河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海河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是缓解首都供水和防洪压力的重要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富民工程,为实施好这项工程,在回顾,总结历年来大同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成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二是科学实施,严把质量关;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干部业务素质;四是加强管护,治管并重。  相似文献   
999.
山地农业与水土保持相关产业的地位和配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牧草业开发的生态经济性、粮食生产的战略性和林业建设的生态性 ,决定了这些行业在山区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应从区域生态资源实际出发 ,按照林草建设疏林化 ,粮果生产梯田化 ,刈割草场轮作化 ,森林利用畜牧化 ,水土保持产业化的战略原则和技术要求 ,镶嵌配置。达到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开发相结合 ,这是实现山地农业和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大棚土壤盐分累积特征与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通过对昆明地区不同年限的大棚土壤的管理现状调查分析及采集次生盐渍化严重的土壤做调控盐分的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保护地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特征以及土壤调理剂对大棚土壤盐分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大棚年限的增长,耕层土壤的盐分在增加,盐分组成以Ca2+和NO-3为主,0~60 cm土层的盐分剖面由露地的直筒型向倒锥形发展,由泥炭、沸石、锯末等改良材料组合成的土壤调理剂控盐效果显著,耕层土壤全盐含量降幅在19%~32%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