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64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25篇
  63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烤烟叶片含水量的光谱检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烤烟叶片中含水量随烘烤时间变化的问题,通过烘烤实验探索烤烟叶片含水量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监测模型。针对光谱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利用交叉验证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发现经过平滑处理的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可以较好地检测烤烟叶片含水量。基于全部波长建立回归模型,训练集r=0.9771,RMSEC=0.0742;交叉验证结果r=0.9573,RMSEC=0.1009;预测集r=0.9683,RMSEC=0.0862。结果表明,基于全部波长原始数据平滑处理的PLS模型预测烤烟叶片含水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2.
糙刺参(Stichopus horrens)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热带海参,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海海域。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野生糙刺参资源量不断下滑,对其进行人工繁育与养殖迫在眉睫。目前,糙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而其人工养殖技术尚待完善。为研究热带海参人工养殖及放流的可行性,2010年~2011年通过在西沙群岛3个不同海区[港池内(A区)、港池外(B区)、泻湖(C区)]进行了糙刺参的幼参和成参的网笼养殖试验,定期监测笼内幼参及成参的成活率、生长情况,研究热带海参野外人工养殖及放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热带经济海参糙刺参幼参和成参均可以实现野外网箱养殖。成参在低密度下7个月网笼中成活率100%,体质量少量下降,其中在A区网箱养殖成参的效果明显优于C区;低密度下大规格幼参a(3 cm左右)比小规格幼参a(1.5 cm左右)生长率更快和成活率更高;而A和B海区由于营养盐、底质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幼参和成参的养殖效果要优于C区。因此,利用网笼在野外养殖糙刺参是可行的,但是必须对海参规格和养殖地点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3.
常熟虞山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25~35年茶树种植区域土壤动物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特征。对常熟市虞山林场茶园土壤环境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样本1095个,隶属于4门7纲27类。优势类群为线虫、蜱螨目和弹尾目3类,占个体总数的88.18%,构成了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主体;常见类群为蜘蛛目、原尾目、膜翅目幼虫和鳞翅目幼虫4类;其他为稀有类群。三样地环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个体密度依次为茶园2>茶园1>茶园3;类群数依次为茶园1>茶园3>茶园2;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茶园3>茶园1>茶园2;均匀度指数(J)依次为茶园3>茶园2>茶园1;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C)依次为茶园1>茶园2>茶园3。茶园中三样地不同群落的相似性(q)分析表明:茶园1与茶园2、茶园1与茶园3、茶园2与茶园3的q值均在0.5<q<0.75之间,均表明相似水平为中等。茶园中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74.
四溴联苯醚对菲律宾蛤仔组织解毒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样本壳高(2.76±0.18)cm,壳长(4.11±0.22)cm;四溴联苯醚(BDE-47)梯度设置为0.25、6.25μg/L,以海水组为对照,取样测定时间为0、1、3、6、10、15和21 d。结果表明:BDE-47对菲律宾蛤仔鳃丝和消化盲囊AhR、CYP4、GST-pi和Pgp mRNA表达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实验时间内,各处理组鳃丝和消化盲囊AhR基因表达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6天、第1天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组织CYP4和GST-pi基因表达均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3天、第1天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其中消化盲囊CYP4基因表达在3 d后保持稳定,且被显著抑制,而组织GST-pi基因表达则在6d后趋于稳定,0.25、6.25μg/L处理组表现为高于和低于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鳃Pgp基因表达在实验时间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1天、第10天达到最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而0.25、6.25μg/L处理组消化盲囊Pgp基因表达在21d内分别呈逐渐升高和峰值变化,6 d后表现为被诱导和抑制。由此可见,菲律宾蛤仔在BDE-47胁迫下组织解毒代谢基因表达均被显著诱导或抑制,其中GST-pi基因在低浓度处理组被诱导,高浓度组被抑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性,可作为BDE-47污染评价的生物效应指标。  相似文献   
75.
The feasibility of co‐culturing the sea cucumber Holothuria leucospilota Brandt in a subtropical fish farm was investigated in a field study. Sea cucumbers were cultured in the fish farm in cages suspended at 4 m deep (suspended culture) and directly on the seafloor (bottom culture).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he sea cucumbers were monitored twice during the 3‐month, summer experimental period (May 26–August 14, 2010).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spension‐cultured sea cucumbers exhibited excellent survival rate (100%) during the whole study period. There also occurred no mortality in the bottom‐cultured sea cucumbers during the first culture period (May 26–July 13); but all these died from anoxia caused by water column stratification during the second culture period (July 14–August 14).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the bottom‐cultured sea cucumbers (1.05 ± 0.21 % day?1) was nearly double that of the suspended culture animals (0.57 ± 0.21 % day?1) during the first culture period, and the growth rates of the suspended culture sea cucumbers in the second culture periods (0.46 ± 0.24 % day?1) was only a littl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period. The sea cucumbers H. leucospilota could ingest and assimilate sediment with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with an average assimilation efficiency of 14.9 ± 3.9%.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fish farm detritus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as a food source for the sea cucumber and that it can be turned into a valuable secondary crop in the form of the sea cucumber biomass.  相似文献   
76.
齐口裂腹鱼维氏气单胞菌16S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齐口裂腹鱼病原菌的检测和生物学特性。从齐口裂腹鱼肠道中分离出菌株Spc0408, 采用常规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该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形,无芽孢。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具该菌有动力性,H2S、尿素阴性、不发酵木糖、鼠李糖、山梨醇等;β-半乳糖苷酶、葡磷胨水、枸橼酸盐阳性等。菌株16SrDNA的长度为1443 bp,登录号为JF929912,其和Genbank中多株维氏气单胞菌相似性高达97%,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Spc0408和多株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结合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可以判定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维氏气单胞菌,本研究可以对相关病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陕北黄土区不同微地形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蒸发性强,降雨成为当地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而黄土坡面微地形对降水进行二次分配,因此研究不同立地类型的微地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为困难立地类型的微地形的植被生长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选择缓台、塌陷、陡坎、切沟和浅沟5种微地形的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在吴起县合沟流域阳坡上的定位观测数据,利用自相关检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研究5种微地形0~160cm各土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在检测期间的全年和生长季中,微地形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其中切沟的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陡坎最低。各土层的土壤水分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性;5种微地形土壤水分在检测期间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其中塌陷的土壤水分在各土层均有微弱增加的趋势,其他4种微地形的土壤水分在各土层的变化趋势均有增有减;缓台、塌陷、陡坎、切沟和浅沟5种微地形在观测期间的变化速率也有差异,相对而言塌陷的土壤水分变化速率最快。结论综合分析可得,在监测期间,切沟的土壤含水量最高,但塌陷的增长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78.
铁皮石斛自交和杂交亲和性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自交和杂交亲和性的生物学机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铁皮石斛自交、种内杂交后柱头性状和花粉管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自花授粉1 h后,花粉粒萌发,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接近子房处,4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8 h后停止生长,72 h后子房萎缩,花粉管消失,不同的亲本间略有差别。种内杂交后的花粉管能够顺利进入子房,发育良好。由于铁皮石斛自交花粉管进入子房后停止生长,导致子房萎缩,可以认为铁皮石斛属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研究结果为铁皮石斛的自交不结实机理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也为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保育、杂交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针对传统噬菌体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缺乏广泛适用性,并且提取中用到酚/氯仿抽提,操作步骤繁琐,会对操作人员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等不足,笔者建立了1种噬菌体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其提取的主要步骤包括宿主核酸降解、噬菌体粒子沉淀、噬菌体DNA释放、杂质去除、DNA吸附、DNA清洗和DNA洗脱等。结果表明,通过此法能快速提取以溶藻弧菌、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为宿主菌的多种噬菌体基因组DNA,最快可以在2 h内完成,而且提取的产量和纯度均较高,DNA浓度超过100 ng·μL~(-1),OD_(260/280)达到1.8以上,提取产物不受宿主菌基因组DNA污染,可用于下游的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明委内瑞拉链霉菌RL-2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活体条件下采用盆栽法研究了RL-2活性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RL-2活性产物对供试的7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5.35mg/L;在活体条件下,不仅能阻止专性寄生的黄瓜霜霉病病原菌菌丝入侵,而且对已侵入的菌丝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RL-2活性产物强烈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引起菌丝膨大和畸形、孢子萌发率降低、萌发孢子芽管畸形。此外,经RL-2活性物质处理的病原菌接种寄主植物后,其致病性减弱、病斑扩展减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