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3篇
  免费   562篇
  国内免费   867篇
林业   1064篇
农学   1226篇
基础科学   641篇
  1401篇
综合类   3040篇
农作物   461篇
水产渔业   387篇
畜牧兽医   1322篇
园艺   389篇
植物保护   68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659篇
  2011年   693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视觉传感器在采摘机器人目标果实识别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果实的识别和定位是准确采摘的核心,是采摘作业的必要条件。为此,首先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采摘机器人总体框架进行了介绍,然后搭建了双目视觉系统,并建立了摄像机标定模型,最后实现了对目标果实的识别和定位功能。试验结果表明:采摘机器人目标果实识别系统对目标果实的识别定位误差在8mm以内,成功采摘率在96%以上,系统精度高,采摘效果良好,能够满足采摘机器人的作业要求,对实现水果采摘的自动化、无人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大理周城白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扎染文化是当地扎染产业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传统扎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结合周城扎染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扎染技艺在传承、扎染文化内涵体现、扎染产品营销、扎染市场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文化自信视阈下,为避免扎染产业走向衰落,增强白族民族扎染文化自觉、深化传统扎染工艺文化内涵、依靠民族扎染文化创造力源泉力量、转变扎染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周城扎染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旅游行业借此发展 迅猛,逐步成为我国主流经济产业之一。然而由于旅游产业发展过快,也造成了其根基不稳,行 业经营者良莠不齐,法律规范不健全的现状,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经营者的纠纷频发,旅游消费者 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本文将通过对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来完 善对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就城固柑橘近年产销形势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表明,充分运用城固柑橘新品 种引进和选育技术成果,对城固柑橘目前仍较单一的品种和熟期结构提出从果实成熟早熟性、 外观特色性、内质优异性三个方向进行重点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转基因玉米瑞丰1号-双抗-12-5(RF1-12-5)种植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可为RF1-12-5的环境释放和商业化应用提供科学的安全性评价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①在5个生育期内,RF1-12-5与其非转基因对照品种瑞丰1号(RF1)根际土壤碱性蛋白酶、脲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均没有显著性差异;RF1-12-5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收获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乳熟期显著低于RF1,其他生育期差异不显著。②在5个生育期内,RF1-12-5与RF1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McIntosh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未发现RF1-12-5与RF1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存在规律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黄芩汤治疗索拉非尼所致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服用索拉非尼后出现腹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黄芩汤煎服,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及肠道菌群调节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腹泻持续时间、腹泻程度、肠道菌群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泻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治疗组肠球菌、肠杆菌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证候总积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 黄芩汤能明显改善索拉非尼所致腹泻,可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维护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997.
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是3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带森林土壤是CO_2、N_2O重要的源,是CH_4重要的汇,以前的研究大部分都关注这3种温室气体在时间上的变化,而很少开展在空间变化上的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海拔1 560、1 585、1 963、2 040、2 160m,分别为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森林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进行了为期1a的监测。结果表明,CO_2全年都为排放,季节波动较大,总体上随海拔增加排放量减少,海拔由低到高(包括3种林型)年排放量依次为:19.12、12.53、11.78、16.95、14.87t·hm-2;CH_4全年主要为吸收,在非生长季出现排放,季节波动幅度较大,总体上随海拔增加吸收量增加,海拔由低到高年通量依次为:-2.57、-3.60、-5.94、-5.59、-3.92kg·hm-2;N_2O全年以排放过程为主,存在吸收现象,季节波动幅度不大,海拔对其通量影响不明显,海拔由低到高年排放量依次为:0.23、0.62、0.63、0.60、0.95kg·hm-2。土壤温度是影响CO_2、N_2O通量的关键因子。5个样地森林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20~40cm)显著相关(P<0.05)。高的土壤NH_4^+含量对CH_4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在冻融交替期,降雨对N_2O的通量有明显影响。海拔由低到高5个样地的GWP(全球增温潜势)分别为:119.13、12.65、11.85、17.02t·hm-2和15.07t·hm-2。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青杄在不同环境和发育阶段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以关帝山典型森林分布区的青杄(Piceawilsonii)为对象,分析其叶片鲜干比、叶面积、叶绿素和C、N、P含量等重要功能性状在不同年龄(5、15、25、35、45a)和不同海拔梯度(1760、1820、1880、1940、2000m)上的变化,以及C、N、P在各器官间分配格局随年龄和海拔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随树龄的增加,青杄叶面积、叶鲜干比呈增大趋势,叶P和根P含量呈下降趋势,叶有机碳含量下调,但根有机碳在上调。2)随海拔增加,叶绿素、叶面积显著增加,叶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而根有机碳在增加。叶、枝、根中的N、P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相比之下,N、P随海拔的变化较有机碳更为显著。3)随树龄增加,C、N、P在各器官间分配格局表现为:P在幼年时于叶、根中分配比例相对较大,成年时主要集中在枝中。在研究的5~45a范围内,N分配呈叶>枝>根的稳定格局,未随年龄而显著变化。有机碳则在各器官呈近乎均匀分配的基础上随年龄增加根中比例略有增大,相反叶中比例略有下降。C、N、P并未随海拔增加呈现各器官间分配格局上的显著变化。青杄各功能性状随年龄和海拔变化并通过在各器官间相互关联和协调分配来增强其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进一步揭示次生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在浙江省遂昌县垵口村的20~25年生、35~40年生、55~60年生3个次生甜槠木荷林分别设置了面积为50 m×50 m的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通过样地Ripley聚集度分析和点Ripley聚集度分析,对3个样地中的优势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不同年龄的次生甜槠木荷林的上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增加,下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减少,树种数量相对稳定,但各层树种组成变化明显,其中上层木中甜槠、木荷、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3个优势种的比例从20~25年生时的20.41%增长到55~60年生时的73.53%;从空间结构看,20~25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聚集分布,35~4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半聚集半均匀分布状态,55~6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负压湿帘风机降温被广泛应用于温室生产中,但存在降温均匀性差、限制温室长度及对温室密闭性要求高等不足。为克服负压湿帘风机降温的局限性,提高日光温室降温能力,该研究设计了日光温室正压湿帘冷风降温系统,其气流组织方式为湿冷空气从南屋面底部进入日光温室,热空气由顶开窗排出室外。在北京地区无作物的日光温室对系统夏季降温增湿效果及性能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典型夏季高温白天,正压湿帘冷风降温系统配合遮阳网可将日光温室试验区内平均气温控制在30.7~33.4℃,比采用自然通风配合遮阳网的对照区低5.4~11.1℃,比室外低2.4~5.4℃,降温效果良好;夜间系统对温室降温幅度减小。该系统可有效缓解低湿胁迫,日光温室试验区空气平均相对湿度为49.8%~62.3%,比对照区及室外分别高13.6%~21.2%和13.6%~24.6%。室内风速0.35~1 m/s,气流分布差异性较小。试验条件下,正压湿帘冷风降温系统的平均降温效率为91%,比传统的负压湿帘风机高10个百分点以上;实际平均耗水量为0.035~0.079 g/(m~2·s),且耗水量与室外空气水蒸气饱和压差(VPD,vapor pressure deficit)呈正相关(P0.01,r=0.64)。同时,研究构建了日光温室冷负荷计算模型及湿帘冷风降温设备合理选型方法,其中冷负荷模型是降温设备选型的基础,普遍适用于各种日光温室降温方法的研究。计算得到日光温室夏季降温冷负荷为299.1W/m~2,应安装的正压湿帘冷风降温系统最大比通风量为0.067 m/s。该研究为日光温室正压湿帘冷风降温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为日光温室安全越夏生产环境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