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试验参考Gen Bank上鸡氨肽酶N(g APN)基因序列(登录号为NM_204861.1)设计多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分段克隆g APN基因各段克隆产物并利用SOE-PCR将其进行连接,得到大小为2 906 bp的全长基因。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构建重组质粒p ET-g APN并转化E.coli Rosetta,经诱导表达得到大小为113 ku目的条带。以纯化g APN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兔抗g APN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方法检测多抗血清效价为215。Western Blot试验证明,此多克隆抗体可以与原核表达的蛋白产生特异性条带,同时与18日龄鸡肾组织中获得的天然g APN蛋白样品有良好的反应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多克隆抗体可检测到pc DNA-g APN转染HELA细胞所表达的g APN蛋白。上述结果可为g APN蛋白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2.
利用阳春观测站1956—2010年逐日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阳春市冬种期(冬季)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阳春市各气温要素呈阶段性变化趋势,大致以1986年为界,在此之前气温的平滑曲线大多在平均线之下,寒冷天气和低温天气频繁出现,冷冬气候事件也都发生在此期间,在此之后气温的平滑曲线大多在平均线之上,寒冷天气和低温天气明显减少,暖冬气候事件也大都发生在此期间;冬季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4℃/10年,M-K突变检验显示在1996年发生了增温性突变,突变后与突变前相比上升了1.2℃;冬季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呈非对称变化,最低气温以2.6倍于最高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上升(0.51℃/0.20℃),冬季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寒冷天气和低温天气出现日数均呈减少趋势,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最明显,有效积温显著上升,冷冬减少而暖冬增加,这说明伴随全球变暖阳春市冬季低温冷害的发生呈现减弱和减少的趋势,而近几年阳春市冬季气温有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
微管(microtubule,MT)是由微管蛋白组装成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微管外径的平均值为24 nm,对较高的压力、较低的温度和秋水仙素很敏感。微管在细胞内呈网状和束状分布,并连同其它蛋白质组装成神经管、轴突、纤毛、鞭毛、中心粒、基粒、纺锤体等结构,参与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微管由两种类型的微管蛋白亚基组成,即α-微  相似文献   
44.
本文比较分析了桑树青枯病发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肥力以及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差异,旨在挖掘和利用丰富微生物资源的有益功能,为构建桑树青枯病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桑树青枯病发病植株根际土壤中指示土壤肥力与健康状况的生物学性状指标β-葡糖苷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显著下降;细菌门分类水平上,发病植株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等优势细菌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粘球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优势细菌相对丰度增加;细菌属分类水平上,发病植株根际土壤富集了硝化螺菌属和放线菌属等特有细菌属,缺失了诸如链霉菌属等具有分泌抗生素功能的优势细菌属。真菌门分类水平上,发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真菌相对丰度增加,unclassified_k_Fungi和霉菌门真菌相对丰度降低;真菌属分类水平上,发病植株根际土壤富集了地霉菌属、腐质霉属和丝孢菌属等腐生真菌,缺失了被孢霉属、枝顶孢属和曲霉属等具有产抑菌化合物功能的优势真菌。研究表明,桑树青枯病与根际土壤β-葡糖苷酶、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磷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链霉菌属细菌以及被孢霉属、枝顶孢属和曲霉属真菌有望作为生物防控青枯病的有效备选菌属。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哺乳动物在泌乳期前后乳腺上皮细胞凋亡数量及泌乳量变化的规律,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母兔泌乳前后乳腺上皮细胞凋亡数量;采用仔兔吃奶前后窝体重变化差值法测量泌乳量。结果表明:泌乳全期乳腺上皮细胞凋亡数量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泌乳量高峰期时细胞凋亡不显著,泌乳期兔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凋亡与兔的泌乳量呈强负相关。  相似文献   
46.
副结核病(Bovine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para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以牛、羊等反刍动物为主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Johne和HothinghOW于1895年首先发现此病,因此又称为Johne病。本病在全球流行广泛,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对养牛业尤其是奶牛饲养业有重大危害,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除此病的惟一办法就是检出,隔离或淘汰病牛。因此,极早正确诊断奶牛副结核病对预防和控制奶牛副结核病的扩散有重要的作用。现将一例副结核病奶牛的剖检变化、组织学观察、细菌学观察、诊断和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7.
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以牛、羊等反刍动物为主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Johne和Hothinghow于1895年首先发现此病,因此又称为Johne病.本病在全球流行广泛,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对养牛业尤其是奶牛饲养业有重大危害,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除此病的惟一办法就是检出,隔离或淘汰病牛.因此,极早正确诊断奶牛副结核病对预防和控制奶牛副结核病的扩散有重要的作用.现将一例副结核病奶牛的剖检变化、组织学观察、细菌学观察、诊断和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8.
胆固醇是维持细胞膜脂筏稳定结构重要组分。一些囊膜病毒感染过程依赖胆固醇。研究利用Real Time PCR和病毒滴度试验,分析细胞膜和病毒囊膜胆固醇是否影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鸡胚肾(CEK)细胞。结果表明,胆固醇萃取剂甲基-β-环糊精去除细胞膜胆固醇后,可抑制IBV感染CEK细胞并呈剂量依赖性,补充外源性胆固醇后,IBV感染力部分恢复,说明IBV感染依赖细胞膜胆固醇;去除细胞膜胆固醇可影响IBV感染侵入和释放过程。去除病毒囊膜胆固醇对IBV感染力无显著影响。IBV感染CEK细胞时依赖细胞膜胆固醇,而非病毒囊膜胆固醇。  相似文献   
49.
南瓜富含糖类,是制作应子和果丹皮的好原料。南瓜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另外还含有胨化酶,能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本草纲目》说:南瓜“气味甘,性温,无毒,具有补中益气之功用。”南瓜的适应性很强,能在不适宜农耕的隙地生长良好。所以,南瓜在我国南北普遍栽培。为了开发南瓜这一丰富资源,我们从1985年至1987年进行了南瓜应子和果丹皮的研制。产品深受人们欢迎,畅销市场,并在多次的展览会上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我国从澳大利亚引进种牛数量急剧增多。本文对近3年来部分口岸澳大利亚输华活牛检疫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今后两国间动物贸易提供参考。按照中澳协定对2012-2014年间19 611份澳大利亚输华活牛样品进行了6种传染病的检测并检出105份阳性样品,总阳性率为0.54%。其中蓝舌病阳性样品10份(0.05%)、副结核病13份(0.07%)、赤羽病57份(0.29%)、病毒性腹泻25份(0.13%),未检出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和鹿流行性出血热阳性样品。2012—2014年,蓝舌病和赤羽病阳性率先增高后下降,牛病毒性腹泻阳性率呈持续增长趋势。不同品种牛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有一定差异,娟姗牛的赤羽病和病毒性腹泻阳性率最高,荷斯坦牛和安格斯牛疾病阳性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而海福特牛中未检出阳性,只在荷斯坦牛中检出蓝舌病。夏季入境牛的疾病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秋季均未检出阳性牛。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实施境外预检工作制度对于筛选对口农场及疾病控制取得明显效果。分析表明,应继续加强对蓝舌病、赤羽病、副结核病和牛病毒性腹泻的检疫力度,同时要考虑季节和牛品种因素,以保障种牛引进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