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81.
大豆重迎茬危害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重迎茬危害与综合治理马淑梅孙伟王耀(黑龙江省农机工程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市植物园)(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机推广站研究表明,大豆重迎茬导致减产是发展大豆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一般情况下,重茬使大豆减产20%~30%(或更多);迎茬使大豆减产5%~7%。由...  相似文献   
82.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生理小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来采用自行筛选出的一套鉴别品种进行了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的测定。在黑龙江省各地共采集分离了100个菌株,此外还有吉林及辽宁省6个菌株,共鉴定出11个生理小种。黑龙江省发现的10个小种中,以1号及7号小种出现频率高,分布广,为我省的优势小种,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10号小种。 用已知的主要小种,对一批合丰、合交系统大豆推广品种和新品系进行了小种接种鉴定,明确了其对主要小种的抗性谱。其中新选育的合丰27、28、29和30号对优势小种均表现抗病。  相似文献   
83.
逆向工程技术与快速原型技术结合而形成的集成逆向工程技术,能够为林业机械产品的快速开发制造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工具.对目前的集成逆向工程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4.
黑龙江省即将推广的大豆新品种对灰斑病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淑梅  李宝英 《大豆科学》1993,12(2):154-158
  相似文献   
85.
(续第4期第9页) 三、技术模式 根据各地种植习惯和现有农机具,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带状间作模式3~4行大豆与2行玉米为一个生产单元,大豆玉米同时播种,几乎同时收获,适宜排涝条件较好的平作地块,湖南省各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86.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发生危害情况调查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黑龙江省每年因稻瘟病的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黑龙江省水稻总产量的5%左右,且导致稻谷品质降低。近年稻瘟病发生呈加重趋势。为了了解生产上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减少稻瘟病的发生危害,2005年对黑龙江省重点稻区稻瘟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7.
大豆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春大豆产区主要病害灰斑病的发生和病害消长规律;在国内首次用自行筛选的一套鉴别寄主,鉴定出14个生理小种,明确了黑龙江省以及东北部分地区的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分布。为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抗源材料,配合育种部门,在短期内选育出和大面积推广了一批抗病新品种,并提出大豆灰斑病药剂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8.
89.
本试验以荧光灯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光谱组合LED灯(A(21%蓝+30%绿+24%黄+25%红)、B(35%蓝+35%绿+18%黄+12%红)、C(27%蓝+30%绿+22%黄+21%红))对AA肉鸡的生长、屠宰性能和抗应激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只1日龄AA肉鸡,平均分配到4个光照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半),自由采食和饮水。第1周光照强度为20 lx,从第2周开始至试验结束为5 lx,间歇光照节律(14L:4D:2L:4D)。结果表明,B光源组1~2周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C和荧光灯组显著降低了15.05%、14.40%和20.47%(P0.05);C光源组3~5周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光源和荧光灯组降低了8.62%和9.39%(P0.05);且B光源组1~6周平均日增重与其他组相比有减小的趋势(P=0.06)。B光源组1~2周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低于和高于其他3组(P0.05)且1~6周的料重比与其他组相比有增大的趋势(P=0.09)。C光源组3~5周料重比显著高于B光源(P0.05)。荧光灯组腹脂重和脂带宽显著低于B和C光源组(P0.05);C光源组腿肌率显著高于A和B光源组(P0.05);A光源组SOD值和荧光灯组T-AOC值显著提高(P0.05)。C光源组H:L显著高于A和D光源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A光源和荧光灯均有利于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提高抗氧化能力,缓解肉鸡的应激反应。从节能的角度考虑,肉鸡实际生产中可采用均衡型光谱组合LED灯更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危害性,本研究选取灰菜、苋菜、甜菜和葱4种植物进行了选择性实验,并同时研究了幼虫对4种植物的营养利用。结果表明:甜菜夜蛾1龄幼虫的趋性表现为灰菜、苋菜、甜菜、葱;3龄幼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低于1龄幼虫,且随观测时间的延长,选择性明显减弱。取食甜菜组的幼虫相对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余组;取食葱组的幼虫相对取食量和近似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余组;取食灰菜组的食物利用率最高。甜菜夜蛾3龄幼虫可严重为害甜菜和葱。因此,在农业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监控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