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5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5篇
园艺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为了探究油菜品种油蔬两用的适宜栽培方式、筛选出适宜湖北省栽培的油蔬两用早熟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以1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1个白菜薹品种和1个红菜薹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和肥力对菜薹品种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高密度低肥力(移栽密度为10.8万株/hm~2,无外施复混肥)、高密度高肥力(移栽密度为10.8万株/hm~2,抽薹前增施1次复混肥,施用量约600 kg/hm~2)和低密度高肥力(移栽密度5.4万株/hm~2,抽薹前增施1次复混肥,施用量约300 kg/hm~2)3种处理。结果表明,在21个品种中,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处理下4个品种增产极显著,8个品种增产显著,6个品种增产不显著,3个品种减产;与低肥力相比,高肥力处理下9个品种增产显著或极显著,7个品种减产显著;6个表现较晚熟的油菜品种平均产薹量在高密度条件下比低密度增加61.21%,在高肥力条件下比低肥力增加49.50%;13个早熟品种平均产薹量在高密度种植下比低密度增加31.53%,而在高肥力条件下与低肥力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知,增加种植密度有助于提高油菜品种菜薹产量,而肥力对菜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32.
菜用甘蓝型油菜品种 狮山菜薹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低芥酸、低硫苷)"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菜薹具有色泽浓绿、口感好、微甜清香等特点,但是薹少叶多、看相差,上市时间短、且集中在红菜薹和白菜薹的供应旺季。本课题组培育出的"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狮山菜薹,具有早熟、分枝性强和产量高等特性,其母本为自交不亲和系70A、父本为自交系2503。  相似文献   
33.
菜用油菜新品种狮山201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不同来源的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与22个父本品种的遗传距离及它们以NCII法配制的66个杂交组合的产量、物候期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3个自交不亲和系与父本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它们与国外品种间的杂种F1产量性状平均优势均较强.杂种生育期及初花至成熟期日数均介于双亲之间,但前者偏向晚熟亲本,而后者却偏向早熟亲本.与其它产量构成因子相比,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不仅对单株产量贡献率最大,且对单株产量杂种优势贡献率亦最高.在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中,特别是在杂种优势利用中,首选目标性状应为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在保证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前提下,提高角粒数、千粒重亦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5.
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低、低硫、低芥3种类型的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系为亲本,配置了双低×低芥、低硫×双低和低芥×低硫3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系统.通过配合力分析,选出了各自的优良亲本和优良组合;重复亲本在各系统中显著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表现为:效应值方向一致,大小上略有差异,相对位置稳定;当选的优良组合亲本至少有一为优良的,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相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一致.  相似文献   
36.
RAPDs和RFLPs分析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RAPD和R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1)20个亲本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0个引物扩增出277条多态性带,其中21条带为10个亲本所特有,12个探针得到了117条多态性杂交带,其中7条带为5个亲本所特有;(2)不育系与恢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不育系内和恢复系内的遗传差异;(3)依RAPDs与RFLPs估  相似文献   
37.
甘蓝型油菜“棒状”突变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傅廷栋院士在5148-2与黄籽DH系YN90-1016的杂交F1代经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群体中,发现了一个“棒状”突变体。其表现为矮杆、株型紧凑、主花序及分枝短小簇生、角果不易炸裂、花期集中,非常适合高密度种植和机械化收获。利用SSR技术,我们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对其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8.
将一个甘蓝型黄籽油菜RAPD标记(S1130)发展成显性SCAR标记(SCS1130)。比较SCS1130的三种检测方法,包括测定PCR反应物浓度、PCR板EB直接染色和电泳,结果表明EB直接染色是最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可降低成本、省时。SCS1130的发展为开展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造条件,将便利和加快其选育。  相似文献   
39.
以收集的94份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为材料,利用大田小区试验,设正常施肥(CK)、低氮(LN)、低磷(LP)3种处理,在成熟期考察籽粒产量、株高、一次分枝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和角果数以及低氮或低磷与正常施肥间的籽粒产量比值(氮、磷效率),研究评价不同油菜材料对低氮、低磷胁迫反应的差异和产量潜力。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在3种处理条件下都具有最高的平均籽粒产量,生产潜力大;白菜型的氮、磷效率最高,可能携带更多氮、磷高效相关的基因;芥菜型油菜的氮、磷效率虽不及白菜型油菜,但高于甘蓝型油菜,同时还具有黄籽和角果数多、抗虫抗病性强等优良性状,二者均可为甘蓝型油菜的遗传改良提供优良基因来源。在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类型油菜的性状都有较大的变异,并且与其籽粒产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说明不同油菜种类的相关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资源,且同一类油菜不同基因型或品种间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40.
利用SNP芯片构建我国冬油菜参试品种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6?2017年度187份国家油菜参试品种及2015?2016年度33份续试品种为材料, 利用油菜60K Illumina Infinium 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进行基因分型, 得到52 157个SNP标记。按照分型为AA和BB频率不为0、最小基因型频率(minor freq)大于0.05、SNP得率(call freq)大于0.80、样品缺失率小于5%及分型明晰的要求筛选出5374个SNP标记。这些标记的PIC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均值为0.27, PIC值大于0.25的SNP标记占55.94%。其中有5143个SNP标记能对应到A1~A10、C1~C9连锁群上, 且比较全面地覆盖了油菜的基因组。用PowerMarker、MEGA等软件对224份样品的5374个标记分析, 结果显示: (1)设置8个品种重复2次点样对照, 得出Infinium芯片的技术误差为0.36%, 与Illumina公司公布的0.1%的技术误差十分接近。(2) NJ (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中, 97.86%的区试品种的相似系数小于95%、87.88%的续试品种相似系数大于95%, 相似系数95%可作为品种特异性及一致性鉴定的阈值。这5374个SNP标记在油菜全基因组上分布均匀、多态性高、区分度好, 可用于甘蓝型油菜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的鉴定分析及甘蓝型油菜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