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29篇
综合类   5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梅单瓣复瓣花的相关分子标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和SCAR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梅单瓣花与复瓣花相关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从34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到一个多态性引物OPP01 , 扩增出只有单瓣花类型具有的分子量为1899 bp的DNA 特异片段, 即OPP01-DS-1899 ; 根据该序列设计大小分别为25 bp 和24bp 的一对引物SSD-1 和SSD-2 ,将RAPD 标记转为SCAR 标记, 该标记大小为1079 bp 。  相似文献   
102.
果梅种质枝条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高志红  章镇  韩振海 《果树学报》2005,22(6):709-711
通过电导法对28份果梅种质的枝条抗寒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研究了枝条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与果梅种质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果梅种质资源的枝条抗寒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经12h低温处理,其枝条的半致死温度为-9.3℃--20.2℃,其中丰后、高田丰后、软条红梅等种质比较抗寒,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0.2℃、-17.7℃、-19.3℃;东青、开蒂和红顶等种质抗寒性较差,半致死温度分别为-9.4℃、-9.4℃、-9.3℃;果梅枝条中可溶性蛋白和糖类与种质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59和0.86709,而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2122。  相似文献   
103.
水分胁迫下苹果实生苗茉莉酸的积累及其与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抗旱种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db) Roem. ]和较不抗旱种平邑甜茶[M. hupehensis (Pamp) Rehd.]根系、叶片和木质部汁液茉莉酸(jasmonic acid , JA) 对快速和缓慢水分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 两个种对水分胁迫反应灵敏。水分胁迫下两个种叶片气孔阻力与根系、木质部汁液中JA 含量呈显著对数相关关系, 而与叶片中JA 含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4.
三种苹果属植物幼苗拒Na2+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苹果属耐盐性不同的山定子、小金海棠和珠眉海棠的幼苗为试材,通过拒Na2+ 能力的测定确定了盐敏感种的整体拒Na2+ 能力为65%左右,中等耐盐种的整体拒Na2+ 能力为80%左右,耐盐种的整体拒Na 能力为90%左右,根部和茎基部的拒Na 能力是苹果属植物幼苗整体拒Na2+ 能力的主要部分,耐盐种根部和茎基部的拒Na2+ 能力明显大于盐敏感种。耐盐种侧根、茎基木质部和老叶的Na2+累积效应明显,是主要的聚Na2+ 部位。耐盐种通过地上部Na2+ 的重新分配和再转运,使幼叶和成熟叶Na2+ 含量更低。  相似文献   
105.
苹果部分品种的授粉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苹果授粉结实性研究结果表明, 除‘惠’以外, 多数品种的自花授粉结实率较低, 表现自交不亲和。而绝大多数品种异花授粉结实率较高, 表现异花授粉结实性; 个别异花授粉品种组合之间授粉结实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授粉双方具有相同的S 基因型所致。花粉发芽率除三倍体品种花粉败育及二倍体品种‘王林’以外, 发芽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06.
草莓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AFLP技术对我国国家草莓资源圃内保存的107个草莓品种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64对“2 + 2”引物中筛选出10对引物应用于扩增基因组DNA, 共获得清晰可辨的581条带, 其中412条为多态性带。UPGMA方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AFLP分子鉴定结果与其系谱关系非常一致, 表明AFLP指纹图谱分析能很好地鉴别草莓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07.
苹果属小金海棠转录因子MxMYB1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xMYB1是苹果属小金海棠MYB类转录因子。MxMYB1含1个重复序列及MYB蛋白特有的氨基酸组成。酶切、PCR扩增及测序分析表明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结构正确, 未出现碱基突变及移码现象。1 mmol/L IPTG诱导2 h后, 在预期的蛋白分子量38 kD处出现1条表达加强的蛋白条带, 而未经诱导的转化子没有此蛋白条带。为进一步目的蛋白的纯化和鉴定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对3种不同成熟度的板栗及其贮藏1个月后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并分析了各指标与成熟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板栗成熟度的提高,其水分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而脂肪含量显著升高,成熟前期积累的淀粉有一部分在后期会分解转化为糖和脂肪等其他风味物质和能量;随着板栗逐渐成熟,其贮藏1个月后,失水降低,脂肪含量上升,淀粉含量下降.充分成熟的板栗,果实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得到充分积累,生命代谢处于最低水平,具有较好的商品和贮藏性能.  相似文献   
109.
山葡萄性别相关AFLP标记筛选及SCAR标记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AFLP分子标记方法,应用64对引物组合EcoR Ⅰ-NNN/Mse Ⅰ-NNN对山葡萄雌花、雄花和两性花植株基因池进行筛选,引物E-AGC/M-CTG在雄花和两性花植株基因池DNA中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283 bp的特异性条带;经组池个体和其它品系验证,该特异性条带能在雄株和完全植株中稳定出现.将该特异性条带回收、克隆、测序,设计SCAR标记引物,对已知性别的85份山葡萄种质进行盲测,准确率达到97.6%,表明标记转化成功.由于该SCAR标记在绝大多数山葡萄栽培品种和有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中得到验证,可利用该SCAR标记对山葡萄杂交后代在苗期进行性别鉴定,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10.
‘鸭梨’芽变‘闫庄梨’自交亲和性分子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鸭梨’(S21S34)及其芽变‘闫庄梨’自花授粉和相互授粉结实率和种子数调查发现,‘鸭梨’自花授粉结实率为9.1%,果实平均种子数为0,表现自交不亲和性;‘闫庄梨’自花授粉结实率为56.9%,果实平均种子数为8.64,表现自交亲和性;以‘闫庄梨’为母本,‘鸭梨’为父本,授粉结实率为39.3%,果实平均种子数为3.36,也表现亲和性,而以‘鸭梨’为母本,‘闫庄梨’为父本,授粉结实率仅为2.0%,果实平均种子数为0粒,表现不亲和性。因此,初步推断‘闫庄梨’自交亲和性可能是由于花柱突变所致。利用S21和S34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对‘闫庄梨’自交后代S-RNase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发现S21在所有后代中均有扩增条带,进一步证明‘闫庄梨’花柱S21等位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可能发生了突变。蛋白质印迹杂交分析结果表明,‘闫庄梨’花柱S-RNase缺失了一条带,而没有缺失的条带蛋白含量也比‘鸭梨’低。由此初步证明‘闫庄梨’的自交亲和性可能是由于花柱S-RNase的突变和表达量低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