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5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崔林  刘月生  韩宝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3):127-127,113
茶毛虫作为一种茶树害虫为害严重,本文运用了性信息素、EpNPV和农药对其进行了防治试验,为茶毛虫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七省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RAPD分析及其亲缘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16条10 bp随机引物对采自浙江、江苏、安徽、云南、福建、海南和山东7省茶区的假眼小绿叶蝉种群进行RAPD标记,探讨不同地域种群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6个随机引物从供试的叶蝉种群中共得到121条稳定清晰的片段,片段长度约为200-2 000 bp,其中7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64.46%。根据RAPD图谱上扩增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Nei’s遗传距离指数,运用NTSYS软件中的UPGMA方法对这些谱带进行聚类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确定7个种群间的亲缘关系。系统树显示:安徽省十字铺和福建省福安两种群首先聚为一支,山东临沂种群和云南西双版纳种群与最后其他5种群聚类。表明假眼小绿叶蝉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假眼小绿叶蝉卵及卵寄生蜂缨小蜂形态观察和寄生率考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假眼小绿叶蝉成为我国大陆茶园首要害虫,近年在浙苏皖茶区发现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um empoascae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 Ogloblin 寄生叶蝉卵.拍摄并描述叶蝉卵及其孵化前的形态,以及2种缨小蜂蛹、雌雄隐成蜂和雌雄成蜂形态特征.秋季于叶蝉虫口高峰期调查龙井茶原产地10个典型茶园环境中叶蝉卵的寄生率,尽管丰产类型的茶园叶蝉密度较高,但9月份的寄生率达50%~75%,其他叶蝉密度较低的茶园中寄生率也为16%~48%;10月份,这10块茶园的卵寄生率又有增加;叶蝉三棒缨小蜂为优势种.还发现这2种缨小蜂种群对叶蝉种群呈现跟随效应.认为这2种缨小蜂是叶蝉种群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44.
为制备高效诱捕茶树害虫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成虫携带茶树信息物质的诱虫色板,连续5年在浙南、浙中、苏南和皖南茶园检测了12种粘性色板对该粉虱成虫的诱效,筛选出携带茶树信息物质的最佳引诱色板,并探讨其对该虫趋色效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黑刺粉虱成虫强烈趋向黄绿色和高亮度色板,即素馨黄、土黄、芽绿和桔黄色板,较少着落于果绿、桃红、纯白和大红板上,紫色、湖蓝、天蓝和墨绿色板上甚少。在素馨黄粘板上分别携带10种茶树信息物质引诱剂,即香叶醇、芳樟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1-戊烯-3-醇、2-戊烯-1-醇和β-紫罗酮7种单组分制剂,反-2己烯醛和顺-3-己烯-1-醇(1∶5)二组分制剂,以及反-2己烯醛、1-戊烯-3-醇、2-戊烯-1-醇、反-2-戊烯醛、顺-3-己烯-1-醇、顺-3-己烯乙酸酯(1∶1∶1∶1∶5∶25)六组分制剂和对照正己烷,其中六组分和二组分引诱剂增效最高,对黑刺粉虱成虫的诱效显著高于其余制剂,比对照多诱捕54.7%和31.8%,除反-2-己烯醛和β-紫罗酮外的其余单组分制剂也有一定增效。表明茶树信息物质以适当比例混合后可显著强化黑刺粉虱的趋色性。  相似文献   
45.
以SDE法提取健康茶梢、假眼小绿叶蝉为害茶梢挥发物,用GC-MS配合标准样品从二者中鉴定了17种共有成分,包括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芳樟醇、香叶醇、β-紫罗酮和橙花叔醇等常见茶叶香气成分。从前者另外检出顺-3-己烯基丁酸酯等9种成分,还从后者另外测出了己醛等7种成分。假眼小绿叶蝉为害茶梢挥发物各组分总含量、健康茶梢挥发物各组分总含量相对于内标含量的比例分别是1783.8%和360.3%。从蝉害茶梢测出了丰富的反-2-己烯醛、苯甲醛、α-法呢烯和水杨酸甲酯,4种成分占蝉害茶梢、健康茶梢挥发物总量分别为11.8%和8.3%;室内以蝉害茶梢19种主要挥发物的10-2 g/m L剂量为味源,液体石蜡为CK,以Y管嗅觉仪进行行为测定,结果表明这4种成分皆显著引诱微小裂骨缨小蜂(P0.05)。认为蝉害改变了茶梢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尤其是产生的反-2-己烯醛、苯甲醛、α-法呢烯和水杨酸甲酯等互利素显著地引诱该叶蝉的卵寄生蜂微小裂骨缨小蜂。  相似文献   
46.
杭菊栽培品种小黄菊鲜花和制成品香气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DE法提取小黄菊鲜花和制成品的香精油,用GC 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 (1)从鲜花和制成品中分别检出76和8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单萜、倍半萜及含氧衍生物;(2)鲜花和制成品中共有成分62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桉叶醇、樟脑、马鞭草烯醇乙酸酯、六甲基苯等;(3)在鲜花中的含量至少十倍于制成品的组分有莰烯、β 水芹烯、α 水芹烯、(E) 罗勒烯、(Z) 罗勒烯、二环[222]辛 5 烯 2 酮、别罗勒烯、D 马鞭草烯酮、藏花醛、六甲基苯;(4)鲜花精油中有14种组分是制成品精油中没有的,有α 宁烯醛、α 小茴香烯、古巴烯等;(5)制成品精油中的含量远高于鲜花中含量的组分有6 甲基 5 庚烯 2 酮、α 姜烯、β 倍半水芹烯、α 柠檬醛、棕榈酸、α 姜黄烯、反 柠檬烯氧化物、α 没药醇等;(6)制成品中特有组分有26种,有麝香草酚、苯乙醛、α 萜品醇、γ 毕澄茄烯等。研究结果揭示了小黄菊香气特征,可供栽培、加工和品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7.
贵州省茶园蜘蛛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贵州茶园蜘蛛25科203种,其中优势类群园蛛科48种,跳蛛科25种,肖蛸科22种,平腹蛛科13种,蟹蛛科13种,球腹蛛科12种,狼蛛科10种.在我国动物区划中,贵州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华中区的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仅西部少数地区属于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结合茶树适生格局。把蜘蛛区系划分为:黔中山地丘陵区(Ⅰ)、黔东低山丘陵盆地区(Ⅱ)、黔南低山河谷区(Ⅲ)、黔北中山峡谷区(Ⅳ)、黔西高原中山区(Ⅴ)。Ⅰ区20科139种,优势种为角因蛛、黄褐新园蛛、灌木新园蛛、青新园蛛、悦目金蛛和红高亮腹蛛,特殊种:贵州花蟹蛛、中华刺足蛛、桐庐指蛛和四点亮腹蛛。Ⅱ区25科183种,优势种为角园蛛、黄褐新园蛛、悦目金蛛、棒络新妇、前齿肖蛸、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特殊种:武陵银鳞蛛、王氏银鳞蛛、森林桂齐蛛、四斑粗螯蛛和;门狂蛛等。Ⅲ区13科77种,优势种:角园蛛、黄褐新园蛛、悦目金蛛、前齿肖蛸、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Ⅳ13科73种,优势种:角园蛛、黄褐新园蛛、悦目金蛛、前齿肖蛸、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V13科60种,优势种:角园蛛、黄褐新园蛛、前齿肖蛸、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蜘蛛是茶园重要捕食性昆虫天敌。  相似文献   
48.
昆虫化学信息素诱集绒茧蜂控制茶尺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主要依赖化学防治,许多茶园每年施药5~10次,只少量茶园偶尔使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制剂。但NPV制剂的防效易受环境温湿度、紫外线、制剂质量、虫口密度和虫龄等因子的影响。殷坤山等[1]分离鉴定了茶尺蠖性信息素,经生物测定,发现主要组分(Z,Z)-3,  相似文献   
49.
在皖南春季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时期,于安徽长江以南采用不同治虫策略的5个林场,选立地条件和林分状况类似的马尾松纯林,对节肢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调查表明,常年释放白僵菌的林场和长期监测虫情、准确挑治虫源地的林场害虫种数约占群落总种数的50%,个体数约占70%,益害物种数比(Ns/Ps)为0.72~0.83,个体数比(Nn/Pn)为0.44~0.45,多样性指数(H′)波动小,松毛虫虫口≤2.0条·株-1.交替放菌和施药的林场,滥用农药、尤其不治虫的林场,害虫种数约占群落总种数的60%左右,个体数>74%,Ns/Ps0.46~0.54,Nn/Pn0.23~0.34,H′波动大,松毛虫虫口6.0~10.0条·株-1,超过防治指标(5条·株-1).长期的放菌或及时施药挑治利于优化群落结构,增大多样性指数,强化生态控制的力度  相似文献   
50.
茶园污染与无公害茶叶生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