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5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三类典型茶园昆虫和螨类群落组成和动态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宝瑜 《茶叶科学》2005,25(4):249-254
2002年7月~2003年7月,每1~2星期1次,对皖南麻姑山区25年生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茶丛、茶丛上空及地表的昆虫和螨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查得普通茶园29018个体,分属于79种41科;无公害茶园35117个体,分属于81种41科;有机茶园12727个体,分属于102种57科。查得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个体数及其占总个体数百分率分别为5176个和40%、14049和40%、17590和60%。蜂类、步甲类、虎甲类、瓢虫类和隐翅甲类是茶园主要天敌昆虫,这几类天敌的种数和个体数在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中分别是40种和2620个、33种和1898个、29种和1610个。三类茶园中,3~4月、9~10月物种数较多,11月下旬~1月上中旬种数较少;4~6月个体数较大,7~8月天气炎热、个体数减少,9~10月个体数又增多较大,12月~次年1月个体数较少。普通茶园个体数波动大;无公害茶园个体数最多,由于及时监测和防治,可控制虫害大发生。有机茶园个体数最少而物种数最多。研究认为有机茶园建在山林间,植物相繁盛,生物多样性大,群落的能流路径复杂,稳定性强,涵养了自然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12.
蚜茧蜂对不同味源的选择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宝瑜 《茶叶科学》1999,19(1):29-34
用“Y”型管嗅觉仪(定向选择)和培养皿(自由选择)法,观测了蚜茧蜂(Aphidiussp.)对茶蚜危害的和非危害的茶树新梢及其不同部位、新梢提取物、茶蚜蜜露和几种非寄主植物材料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只有茶蚜危害的茶树新梢(包括其不同部位)和茶蚜蜜露对蚜茧蜂有显著的引诱力,表现在蚜茧蜂对这些部位的搜索、停留、触角敲打和产卵管刺探等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并且嗜食蜜露,而非危害的茶树相应部位和非寄主植物(如月季、小叶黄杨)则无明显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3.
潘铖  韩善捷  韩宝瑜 《茶叶科学》2015,35(4):316-322
选择树龄相同、品种为安吉白茶而栽培管理模式不同的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丰产茶园,以及种植安吉白茶和龙井43等40多个品种的茶树品种园,通过在1周年内每2月1次的调查,发现:①从品种园、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至丰产茶园,天敌种数和个体数递减;三行密植茶园总个体数最大。②在垂直分层上:天敌种数和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皆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则以上层最多;害虫种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以上层最多;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和三行密植茶园以下层最多,在品种园和有机茶园以中层最多;③在水平分布上,除了品种园,其他3类茶园东、西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分别大于南、北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④在茶丛内、外层,4类茶园皆以内层害虫种数和个体数略多;外层天敌种数和个体数略多;⑤12月至翌年2月的越冬期间,物种数相对较少;4月、6月和10月物种数相对较多;⑥从有机茶园、品种园、丰产茶园至三行密植茶园,多样性指数递减。分析认为:尽管树龄、品种等相同,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的不同管理模式可导致4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时空格局和多样性的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等级霍山黄芽茶滋味的电子舌评价及呈味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科学地判定茶叶等级,采用电子舌技术结合HPLC技术研究不同等级霍山黄芽茶的滋味品质及其呈味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电子舌测得特一级茶、一级茶至三级茶的鲜度值和复合滋味值显著递减,HPLC测得特一级茶、一级茶和三级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1.92 mg/g、46.45 mg/g和43.01mg/g,各级茶的茶氨酸含量均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70%以上,特一级茶和一级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均与三级茶间的差异显著(P0.05);单组分氨基酸含量在0.02~29.811mg/g,特一级茶的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8种主要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一级茶。茶汤鲜度值与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电子舌可凭借茶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区别霍山黄芽茶的等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引物步移法测得白边大叶蝉Kolla paulula(Walker)线粒体基因组90%左右的序列,并分析了该叶蝉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基于23个物种(半翅目)的蛋白编码基因序列,以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头喙亚目系统发育树。已测得序列长度为13 579 bp(AT:73.33%),其中包含了13个蛋白编码基因、21个t RNA基因和1个r RNA基因。除了ND5基因使用GTT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他所有蛋白编码基因均使用ATN作为起始密码子;除了CO II使用不完整的T作为终止密码子,其他所有蛋白编码基因均使用TAA或TAG作为终止密码子。21个t RNA基因中,除了t RNASer(AGN)缺失1个稳定的茎环结构外,其他所有t 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进化树明显可以被分为沫蝉总科+(角蝉总科+蜡蝉总科);白边大叶蝉属于角蝉总科的叶蝉科,白边大叶蝉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与其他叶蝉科昆虫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绿盲蝽在杭白菊上生物学习性、比较其对于3个主栽品种菊花的嗜好性,遂将其各个虫态养于菊苗上,逐日观察,描述了各个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若虫各龄历期、成虫历期天数。盛花期的田间调查发现:晚小洋菊花上绿盲蝽个数最多(21.5±3.6头/330cm~2),早小洋菊花上的个数略次之(19.1±4.5头/330cm~2),异种大白菊花上的最少(7.5±1.5头/330cm~2),前2个品种与后1个品种虫数差异皆显著。连续4日,每块黄板、绿板和白板上累积诱捕绿盲蝽平均数分别为9.5±1.6头、8.1±1.7头和4.9±1.2头,前2个品种与后1个品种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认为菊花香气和黄色可引诱绿盲蝽。  相似文献   
17.
四种不同种植模式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浙江省不同种植模式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于2013—2014年对松阳县4种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数量、时空格局和茶丛上层益害生物比及其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间茶园害虫、天敌物种数和总物种数显著大于其它3种茶园;林间茶园天敌个体数最多,丰产茶园害虫个体数和总个体数最多。在垂直分布上,天敌个体数在母穗园、林间茶园中以上层最多,在丰产茶园和两行密植茶园中以中层最多;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母穗园和林间茶园以中层最多,在两行密植茶园以下层最多,分别占其全株的60%、56%、42%和51%;4种茶园益害个体数比皆以上层最多。在水平分布上,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两行密植茶园、林间茶园皆以朝北方向最多,分别占其全株的35.0%、26.0%和26.3%;害虫个体数以茶丛内层较多,天敌个体数以外层较多;地上部分林间茶园益害个体数比约是丰产茶园的2倍。表明种植模式可改变群落空间格局和益害比。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和水杨酸甲酯在植物抗虫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的生物合成途径、激活植物防御基因的表达而产生抗虫毒素或酶类、诱导植物释放互利素引诱天敌的研究进展,展望了SA和MeSA在虫害治理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黄棪原料香气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棪原料游离态香精油含量以茎中最高,达20.95 mg / kg,梢中含量为12.42 mg / kg,叶中为8.15 mg / kg;其中游离态醇类香气化合物也以茎中含量最高,为14.87 mg / kg,分别是梢、叶中醇类香气化合物的3.46和5.65倍。而香气的化学组成以梢中最丰富,测出36个组分;茎中测出24个组分;叶中仅测出19个。中国乌龙茶的特征香气组分在供试原料中大都检出,且绝大多数组分在茎中有较高的含量。糖苷类结合态香气前体的数量分布与游离态香气的数量分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以'早小洋菊'和'晚小洋菊'为试材,测定2个品种的在成花期的5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对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发育期间茎尖、茎段和叶片3个部位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运输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花芽分化期,茎尖GA和ABA含量增加显著,IAA维持高浓度状态;随着花器官的发育,IAA含量最早出现下降,ABA和GA则下降较晚.不同器官内GA含量的差异性与CmGA20ox基因表达量上调的一致性的特殊现象,揭示GA部分在叶片中合成后向茎尖富集的运输现象;所有部位IAA含量增加,但后期仅茎尖YUC基因合成上调,可猜测IAA表现为茎尖富集一段时间后向下运输,NVCED表达变化显示ABA也可能存在茎尖富集的现象,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可见适宜浓度的GA、ABA和IAA有利于菊花的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发育,高浓度ABA可使胞间连丝闭合阻碍IAA的输出和GA输入,这可能是延迟'晚小洋菊'开花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