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金平  陈维 《猪业科学》2020,37(9):46-48
育肥猪肠道疾病问题是当前规模化猪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病因复杂导致防控难度增加,常见发病原因分为病原性因素与非病原性因素两种。病原性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非病原性因素如生产管理、饲料营养、应激等外部环境引起。在我国当前的养殖环境下,病原性因素引起的猪肠道疾病占据大多数,常见的导致育肥猪腹泻的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猪回肠炎)、猪密螺旋体痢疾、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寄生虫及部分病毒性疾病等的感染在我国的猪场广泛存在,这些病原微生物会导致育肥猪群发生急性或慢性消耗性腹泻,使育肥猪发生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僵猪和残次猪比例升高等情况,给生长育肥猪的正常生长和出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文章通过对育肥猪肠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与危害以及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为提高桃品质并确定最佳采收期,以‘久保’为供试材料,分析果实的单果重、果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果实品质与关键气象因子的综合模型。结果表明:桃果实单果重和果径生长发育动态呈现“慢—快—慢”阶段性特征,且均符合Logister曲线,单果重增长极大值出现在花后91 d,纵径增长极大值出现在花后66 d,横径增长极大值出现时间比纵径推迟5 d;随着果实的成熟,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逐渐加快,可滴定酸含量先小范围波动后迅速下降。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可判定,果实品质主要受≥18℃积温、≥24℃积温、日均气温和累计日照时数的共同影响。在≥18℃积温≥1170.21℃、≥24℃积温≥769.23℃、日均气温≥27.00℃、累计日照时数≥318.89 h条件下,果实品质达到最佳成熟度。  相似文献   
33.
针对铬污染土壤不易处置的难题,文章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猪粪源沼液对铬污染土壤中铬的淋洗效果,优化了固液比、淋洗时间和淋洗次数等影响土壤中总铬和六价铬洗脱效果的因子,并研究了猪粪源沼液淋洗前后土壤中铬形态分布及DOM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0℃,振荡速度200 r·min^-1时,沼液洗脱土壤铬的最优条件为:固液比1∶10,振荡6 h,淋洗1次。该条件下,当土壤总铬浓度为121.54 mg·kg^-1(六价铬浓度为119.9 mg·kg^-1)时,其总铬和六价铬洗脱率分别为43.27%,48.99%;当土壤总铬浓度为941.9 mg·kg^-1(六价铬浓度为856.9 mg·kg^-1)时,洗脱率达84.89%,96.32%。猪粪源沼液对水溶态、弱酸提取态和残渣态铬有较好的洗脱效果,有效削减了土壤环境风险。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淋洗后土壤DOM芳香性物质及疏水性物质减少,类腐殖酸类还原性物质增多,使得沼液对铬污染土壤有解毒效果。该研究可为铬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35.
谭涛  梅小伟  陈维 《猪业科学》2019,36(9):54-56
<正>随着我国集团化、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壮大,规模化猪场养殖设施设备和饲养管理水平的更新迭代,促使我国养猪业在许多传统的猪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在我国广大猪场中,猪的疾病仍然种类繁多,系统性疾病多发,如母猪繁殖障碍系统疾病仍然是当前危害规模化猪场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严重制约着规模化猪场母猪的生产效率。通过我国多个检测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36.
日前,山东临沭县郑山街道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班成来到沟北村养殖户吴福国的猪棚里,给他讲解卫生防疫知识。老吴高兴地说:"自从俺聘请了‘科技养殖家教’,养猪可省心多了,他们给我送技术、送信息,帮我解了许多忧愁,减少了许多损失。"今年以来,郑山街道结合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37.
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山羊、绵羊及一些野生小反刍兽的类似牛瘟症状的烈性接触性A类传染病.本病自1942年在象牙海岸首次记述以来,先后给非洲、中东等地区的小反刍动物养殖业带来严重灾害.到2006年初,我国周边孟加拉国、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先后暴发疫情,近几年呈现蔓延趋势.2007年7月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疫情在西藏发生,至今该病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反刍兽的健康.本文结合当地养殖情况,对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诊断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8.
以安徽省中南部5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土壤中各类菌群数量均呈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同一深度的土层中,阔叶林的微生物总数最多,其次是针阔混交林,最少的为针叶林;各森林类型均有相似的垂直分布特征,即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杉木纯林与杉木间伐林对比实验,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9.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杂10号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天英  钟成飞  王涛  陈维 《种子》2015,34(1):84-86,89
在贵州安顺对青杂10号油菜播期和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杂10号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其中播期对产量影响较大。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2.0万株/667 m2是青杂10号在安顺地区种植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在该播期和种植密度下,青杂10号可获得159.513 kg的产量水平。播期×密度互作效应表明:早播稀植可获得较高产量水平,主要是通过增加单株的生物积累和单株产量来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而在晚播条件下则要通过提高种植密度,以增加群体产量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品质测试结果表明:播期越早,密度较高,青杂10号种子含油量较高;而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降低,其含油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0.
浙东白鹅原产于浙江省东部地区,是我国优秀地方品种。象山县是浙东白鹅的主要饲养地,2004年,全县饲养量达到200万羽,其中种鹅存栏9万羽,年生产苗鹅210万羽以上。我县已成为浙江省畜禽种苗工程浙东白鹅繁育基地、宁波市种苗工程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