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桂育9号在广西中西部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采用2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测定相关农艺性状和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最高苗数和结实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P<0.05);施氮量对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显著,A3B2处理的农艺性状最佳,产量最高(7 550kg/hm 2)。在广西中西部地区种植桂育9号时,种植密度以3.0×10 5蔸/hm 2、每蔸2苗、施氮量165kg/hm 2为宜。  相似文献   
12.
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与香稻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6对SSR引物,分析24份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资源和18份广西种植香稻的SSR等位变异、多态信息含量、基因多样性等。结果表明,在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38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基因多样性(Hs)分别为0.53和0.60;而在广西种植香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9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44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基因多样性(Hs)为0.41和0.47。说明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资源比香稻资源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和香稻资源各自聚为一类,说明二者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选育出适合广西稻作区的早晚兼用香型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提高广西香米市场品牌竞争力。以传统香稻品种‘田东香’和‘早香1号’为母本和父本,杂交后以系谱法选育,并通过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区域试验和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鉴定,育成浓香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广粮香2号’。201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广粮香2号’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912.0 kg/hm2,比对照增产11.81%;早、晚稻米质均达部标优质二等,香味值83分;适应性广,可在桂南、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并已获广东、江西、湖南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是2020年唯一入选广西农业农村厅首批确认的7个水稻绿色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是“广西香米”公共品牌建设主用品种,深受各地种植户、米商青睐。‘广粮香2号’兼具产量高、米质优、香味浓、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广西及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2011年广西育成并通过审定的50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米质、产量、抗性等,分析了广西优质常规稻品种育种现状及存在问题,如米质虽已取得较大改良但直链淀粉含量仍偏低;育成了一系列米质优且产量高的香稻品种如广香1号、三香628、桂香3号、柳丰香占、家福香1号、兆香1号等;近3年(2009~2011年)的优质常规稻产量明显稳定提升,每年均超过6600 kg/ha,但育成水稻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抗病育种徘徊不前等.今后需根据稻米市场导向,以长粒型、高胶稠度、中等偏低直链淀粉含量、低垩白度的大米类型为选育目标;引进国内外现有的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品种资源,直接或创新后作为杂交亲本加以利用;以粗长粒型作为选育目标,通过提高千粒重来进一步提高优质常规稻的单产;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育种技术,并加大抗病及抗逆育种力度,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在优质常规稻育种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5.
2009年自然低温下优质稻种质资源耐冷性初步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供试水稻种质材料中筛选耐冷性强的优良种质,为水稻耐冷性研究和利用积累材料,为优质稻耐冷品种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方法]利用早春低温和晚稻寒露风自然低温条件,采用早播早植法及晚播晚植法,对458份优质稻种质资源材料分别进行发芽期、幼苗期和抽穗扬花期的耐冷性初步鉴定与评价.[结果]在458份优质稻种质资源材料中,发芽期、幼苗期、抽穗扬花期表现耐冷性极强和强的种质分别有21份、15和76份、5和80份,分别占鉴定份数的4.59%、3.28%和16.59%、1.48%和23.74%.不同种质在不同生育期耐冷性表现不完全一致,但发芽期耐冷性强的种质在幼苗期也表现较强的耐冷性.筛选出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各生育期均表现强或极强耐冷性的优质稻种质6份,如TKM10、三粒寸、湘晚籼13号、恢968选、649/五大稻种//649///649、253/P117//253///253.[结论]利用自然低温条件,可初步区分不同生育期耐冷性强与弱的优质稻种质资源,其适合对大量稻种资源进行耐冷性筛选鉴定;筛选出的耐冷性极强或强的种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不同生育期均表现强耐冷性的6份优质稻种质,可作为耐冷亲本材料在水稻的耐冷性研究及优质稻耐冷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加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选育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扩区试验,观察其综合表现.[结果]桂育9号的生育期早造123 d,晚造108 d,粒长7.1~7.3 mm,整精米率61.8%,千粒重23.5 g,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76.6%,综合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在品比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达8628.0和6978.0 kg/ha,比对照种柳沙油占202(对照,CK)分别增产11.50%和13.50%.在区域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为6426.0和7290.0 kg/ha,比CK增产5.75%和11.47%.在生产试验中,晚造平均产量6514.5 kg/ha,比CK增产10.08%.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时平均产量分别为9235.5和8433.0 kg/ha.在百色市和河池市百亩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分别为9836.1和10944.0 kg/ha.桂育9号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4039号,2017年9月获新品种权授权,授权号CNA20140926.1.[结论]桂育9号具有粒型长、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优、耐肥、抗倒力强等优点,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北稻作区作为早、中稻种植,也可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新育成的超高产优质常规稻品种桂育9号的应用价值,在广西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对其进行生产适应性试验,以期为扩大桂育9号的种植区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桂育9号作中稻、晚稻种植,生育期适中,在119~139d之间,适应性较广;产量水平较高,最高产量达9.53t/hm2;田间抗性较好,无倒伏现象,未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发生。桂育9号适宜在广西桂北稻作区作中稻和一季稻种植,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水稻高代回交导入系优良株系中筛选在抽穗扬花期耐冷性强或极强的株系,为抽穗扬花期耐冷水稻品种的育成打下基础.[方法]利用人工气候室控制的低温条件,测定146份水稻高代回交导入系优良株系在抽穗扬花期经平均温度18℃低温连续处理5d后的结实率,以相对结实率为鉴定指标进行耐冷性评价.[结果]从146份高代回交导入系优良株系中鉴定出在抽穗扬花期耐冷性极强(1级)、强(3级)、中(5级)和弱(7级)的株系材料分别有3、19、89和35份,分别占供试株系材料的2.06%、13.01%、60.96%和23.97%,无耐冷性极弱(9级)的株系材料.供试材料中,以籼稻优异种质为供体的高代回交导入系材料蕴含更多抽穗扬花期耐冷基因,以桂649为背景的株系材料耐冷性强于以测253为背景的株系材料,以中农127、中农128、中农139、中农143、中农145和中农146为供体的高代回交导入系出现耐冷性强或极强株系材料的频率较高.[结论]筛选出22份具有强恢复系遗传背景且耐冷性强或极强的优良株系,可作为优良耐冷亲本在水稻耐冷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21世纪初广西育成"小粒丝苗米型"常规优质稻品种与杂交稻品种及国际高档优质品牌米的差距,提出以增加谷粒长度从而提高千粒重为核心,实现优质常规稻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的广西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育种策略,该策略包括了大长粒型育种策略和细长粒型育种策略.采取大长粒型育种策略育成了桂育7号等4个大长粒型品种,千粒重在22 g以上,产量、品质均较"小粒丝苗米型"品种显著提升,粒长有较大幅度增长,平均粒长达70.mm,最高产量达到109.t/hm2,实现广西优质常规稻产量和品质的最新突破,采取细长型育种策略育成力源占2号,米粒长达到75.mm,长宽比达46.,粒长和米质赶超国际名牌米水平,填补了广西细长粒型高档优质稻品种空白.  相似文献   
20.
用5对与香味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对广西种植的香稻、非香地方籼型栽培稻、非香地方粳型栽培稻以及南亚香稻UPRB系列、UPRH系列、B系列共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居群在第8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南亚香稻B系列居群的最大;聚类表明,南亚香稻居群与广西水稻居群(包括香稻与非香稻居群)各自聚为一类,说明南亚香稻与广西水稻种质在第8染色体上存在遗传差异,证明了南亚香稻类群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