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6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在北京市延庆县试种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的特点是:早熟,块茎卵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食味优良。自1980年始由黑龙江先后向香港、新加坡出口鲜薯。目前在我国东北、内蒙、华北、华东、福建和广东等地均有种植。延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1988年春自东北农学院引入东农303一级良种5000公斤,分别在延庆县东关村和小营村两个基点进  相似文献   
22.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陈伊里,吕文河,秦昕,刘锡武(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150030)1引言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国内外许多科研单位先后研制出了许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并用于农业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王风元等(19...  相似文献   
23.
密度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特用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为材料,在2003~2004年进行了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下单株产量差异显著,在本试验中以行距70 cm和株距3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150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个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和商品薯产量;行距70 cm和株距2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75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群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索一种便于操作、低背景的蛋白质SDS-PAGE凝胶电泳银染色方法,对银染色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并结合DNA银染方法对蛋白质银染方法加以改进,将凝胶固定在长玻璃板上进行染色,避免凝胶在染色过程中破碎。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不仅使染色操作容易进行,背景容易控制,而且还使得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准确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5.
马铃薯新型栽培种耐盐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65份马铃薯新型栽培种材料和4个生产上常用的马铃薯品种的试管苗在含有不同NaHCO3浓度MS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对其耐盐性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各平均株高和生物产量范围内不同耐盐性材料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平均株高2 ̄5cm、生物产量0.5 ̄1.5g.瓶-1的范围内,耐盐性较好的材料分布最多且平均耐盐性最好,在这两个范围内筛选材料,效率要明显高于其它区域。经耐盐性鉴定,A4、B7等7份材料达到耐盐标准,C5、F5等25份材料达到中等耐盐标准。经最小显著差数法测验共筛选出B13、D5等15份耐盐性显著优于生产上常用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26.
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试验针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吸收光谱及其对测定值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分析马铃薯还原糖的最佳条件:λ射波长为510nm,显色剂用量为6mL,在沸水浴的显色时间范围为12~15min,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得到了提高。由于该方法具有方便、安全、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于常规实验室马铃薯还原糖批量和定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7.
大垄栽培条件下的土壤环境与马铃薯产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试验进行了大垄与小垄两种栽培模式下的一些土壤环境因子及马铃薯产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垄栽培改善了结薯区及根区的土壤生态环境,使该区的土壤容重和出苗后10 ̄25cm耕层土壤温度显著降低;使20 ̄30cm土壤含水量显著地增加;促进了养分释放;大垄栽培相对于小垄使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明显增加,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垄栽培使总产增加24.31%,商品薯产量增加得更大,达到61.74%。大垄栽培是可以在黑龙江省大范围推广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8.
不同生态条件下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把北方一作区的6个品种,中大1号、内薯7号、克新12号、东农303、延97-8和尤金分别种植在加格达奇、牙克石、克山、哈尔滨、延吉和本溪6个地点,对各品种在各地点的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大1号的淀粉含量最高,但在试验区域内其品种稳定性差,延97-8的淀粉含量较高,且在试验区域内的品种稳定性好;加格达奇地区种植马铃薯的淀粉含量均值最高,本溪为淀粉含量均值最低,淀粉含量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9.
中国马铃薯部分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邸宏  陈伊里  金黎平 《园艺学报》2006,33(6):1349-1352
 采用AFLP方法分析中国各地79个马铃薯栽培品种, 获得了8对引物组合的扩增谱带, 为马铃薯品种的鉴定提供了分子依据。8对引物组合扩增结果共获得801条带, 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00.13条带。其中493条为多态性条带, 平均多态性检出率为61.2% , 引物组合E11 /M51扩增的多态性比率最高。聚类分析将材料分成3类, 聚类结果与地域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以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脱毒种薯为试验材料,将种薯分成(20±5)g和(30±5)g两组,分别按5个密度进行种植(行距均为70cm,株距分别为12.5、15.0、17.5、20,0和22.5cm).试验结果表明,在哈尔滨的自然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单位面积块茎数目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个块茎重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大种薯(30±5)g播种可以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在本试验中,种薯重量为(30±5)g、株12.5和15.0cm时,获得了较高的块茎产量和较多的块茎数.通过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分析,表明高密度群体具有发育快、生长旺盛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