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探讨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大豆施肥模式,是目前东北大豆生产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研究基于建立的玉米-大豆轮作体系设置了5种施肥处理,分别为:T1:玉米施用化肥,大豆不施肥;T2: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有机肥;T3: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1/2量的化肥;T4: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化肥;T5:玉米与大豆所需化肥总量一次性全部施入到玉米种植年份,大豆不施肥。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不同生育期0~10、10~20、20~30cm土层深度内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特征时空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经两个轮作周期,T2处理大豆产量最高为 2959kg·hm-2,比T4处理显著高出7.3%,产量提高主要体现在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性状的改善,而T1、T3、T5处理的大豆产量比T4处理显著低出15.4%,8.5%和5.0%。T2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R6期0~10cm土层的根重密度,比T4处理显著高出42.3%,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5(p < 0.01);T2处理也明显增加了大豆R1期0~10、10~20cm土层以及R6期20~3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分别比T4处理显著高出25.3%、71.3%和27.6%,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2 (p < 0.01)。与T4处理相比,尽管T3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R1期10~20、20~30cm土层的根重密度和R6期10~2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密度,但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T4处理只显著增加R1期单位体积的根表面积,而对大豆根平均直径和其它时期单位体积的根表面积的影响不大。因此,不同施肥措施影响大豆根系特征及其产量的关系问题比较复杂。施用有机肥可通过增加表土层根的重量以及深土层根的长度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因此在有机肥源供应充足的地区,玉米、大豆两区轮作基础上,玉米收获后秋施15t·hm-2有机肥,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化肥应用负面环境影响的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82.
从大豆群体冠层内部的光、CO2、温度等微环境指标和冠层光合特性两方面综述了与产量的关系。微环境与光合特性关系密切,产量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3.
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根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金剑  刘晓冰  王光华 《大豆科学》2002,21(3):223-227
从野生大豆Glycine soja与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根系的区别,根系生长与产量关系。不同特性大豆根系性状的比较,根系生理生化特性,根系遗传及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对大豆根系的影响6个方面比较详细地概括了大豆根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4.
 煤矿开发建设活动破坏了原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形成的人为扰动地面水土流失剧烈。采用野外放水冲刷试验,研究神府东胜煤田原地面与扰动地面产流、产沙以及水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扰动地面产流时间小于原地面,产流强度是原地面的12倍;扰动地面的初始含沙量是原地面的1030倍,产沙强度是原地面的1050倍;扰动地面的雷诺数和阻力系数均大于原地面,弗劳德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坡度、不同流量2种处理类型的产沙强度与产流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产沙强度和雷诺数呈幂函数关系,产流强度和雷诺数呈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对矿区扰动地面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5.
水肥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不同灌水和施肥处理,研究水肥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分供应的多少,在水分充足时增施无机肥可以提高大豆的光合速率,产量随着水分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充足水分和无机肥 有机肥耦合情况下,产量最高(2124.5kg/hm2),比无肥干旱增产83.2%。干旱条件下,无机和有机肥配合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而充足水条件下,无机和有机肥配合不利于蛋白质的积累,有利于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86.
金剑 《百姓》2004,(9):15-16
2004年8月16日,备受全国网民关注的"中国网络色情第一案"在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87.
机体对感染的自然抵抗力包括特异的和非特异的保护因素,它是通过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在血液和淋巴中实现机体自然抵抗力的重要体液因素包括备解素、补体、溶菌酶和杀菌活性等。这些因素对免疫感染起着早期屏障作用,给机体形成特异性免疫提供了时间。对血清中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为数不多,而且有些结果是相矛盾的,对淋巴中有关这  相似文献   
88.
金剑  陈秋月  张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74-4075
河北省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就业一直占较大比重,而其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连年下降,相时劳动生产,周期性下降,从业人员增量对GDP增量的弹性值较小且许多年份为负.要解决这些问题,河北省可从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速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黄精蒸制加工过程的抗氧化活力动态变化,探讨黄精九蒸九制的机理。方法 对比仿生提取和化学提取黄精样品的抗氧化活力,采用ABTS、FRAP和AAPH法测定不同蒸制次数黄精样品抗氧化活力动态变化。结果 仿生提取的抗氧化活力整体更强,最高是化学提取的2.97倍。抗氧化活力随着蒸制次数增加而增强。ABTS、FRAP和AAPH 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显示,黄精蒸制后抗氧化活力较鲜黄精分别增强了1.35、2.54和2.53倍。结论 仿生提取更能全面的代表黄精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活力的增强是黄精炮制增效的一个很好解释。  相似文献   
90.
磷浓度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际养分有效性、植物生长发育等关系密切.土壤磷素营养的差异可引起植物根系分泌物和根形态的变化,但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还少有报道.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磷浓度处理对生长在黑土土壤上3个采样时期(v3、R1和R3期)的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对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片段进行解析,对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VCA).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随生育期而迁移,说明生育时期较磷浓度处理而言是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受不同磷浓度处理产生分异体现在v3期,细菌结构产生分异体现在v3和R1期,说明磷浓度处理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豆生育的早期,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这种差异弱化至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