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章晓雅  郑剑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54-155
以雪莲果为原料制成饮料,通过设计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从而制成风味合适、具有一定保质期的雪莲果饮料。结果表明最佳配方及稳定剂的最优添加量:原汁合量为40%、蔗糖添加量为6%、柠檬酸添加量为0.3%、CMC—Na添加量为0.04%、卡拉胶添加量为0.03%、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05%、黄原胶添加量为0.02%。  相似文献   
32.
腌制竹笋防褐变无硫护色剂的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子铖  李海平  郑剑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67-168,153
以雷竹笋作为原料,研究腌制雷笋护色工艺中的热烫时间和护色配方。结果表明:(1)根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得出80℃热烫的较佳时间为12min;(2)以笋亮度为主要试验指标,通过试验和结果分析得出较佳护色配方为0.20%柠檬酸、0.50%Vc、0.035%EDTA-2Na。  相似文献   
33.
为了实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快速自动分选,研究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褐变板栗无损检测方法。首先采用Antaris Ⅱ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获取70个正常板栗和110个褐变板栗的近红外光谱(1 000.00~2 500.00 nm),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褐变板栗识别的影响,随后采用一种新的变量选择方法即随机青蛙算法(random frog)提取与板栗褐变相关的特征波长变量,最后基于特征波长建立和比较了褐变板栗识别的偏最小二乘?鄄线性判别分析模型(PLS-LD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结果显示:经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和随机青蛙算法优选的23个特征波长所建LS-SVM模型的性能最优,该模型对测试集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识别正确率分别为0.92,1.00和95.00%。随机青蛙算法可以有效筛选重要的特征变量,不仅能简化模型,而且可以提高识别准确率和识别速度。图4表3参22  相似文献   
34.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伞形花内酯对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生长的影响;同时以美味猕猴桃‘布鲁诺’(Actinidia deliciosa‘Bruno’)为材料,研究0.5 mg · mL-1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腐烂率,以及果实损伤接种P. expansum后病斑直径和抗病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伞形花内酯能够有效抑制P. expansum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体外);延缓猕猴桃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降低果实的腐烂率;降低贮藏后期果实损伤接种P. expansum后病斑直径,延缓棒曲霉素的积累,提高果肉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GLU)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编码这些酶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伞形花内酯处理有助于保持猕猴桃采后果实品质,并诱导提高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5.
郑剑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4):128-129
对生物化学的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探索,包括:从依据大纲制定教学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以及注重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等方面,为多媒体在生化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为从油茶饼粕中提取蛋白,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油茶饼粕蛋白碱提的重要影响因子,得到的最优制备条件为:起始p H值为10,温度为50℃,料液比为1︰14,时间为60 min;在此碱提条件下,油茶饼粕蛋白的溶出率为47.9%。文中还就其酶解物对·OH的清除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实验,结果得到的最佳水解条件为:起始p H值为10,酶解温度为40℃,酶用量为1.0%、酶解时间为120 min;在此酶解条件下,酶解物对·OH的清除率达到38.9%。文中还对油茶饼粕蛋白活性肽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其浓度为150μg/m L时,其对·OH和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34.49%和37.73%。  相似文献   
37.
张元泽  郑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46-147
以竹笋和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微波膨化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竹笋产品。通过实验设计考察了微波膨化竹笋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出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参数为:笋粉2.2g,淀粉25g,水30mL;微波功率为60%,微波膨化时间为6min。  相似文献   
38.
郑剑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39-39
本文综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在提取天然色素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减压贮藏延缓采后去壳黄甜竹笋木质化和褐变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本试验以黄甜竹笋为试验材料,笋剥壳后于温度6 ±1℃、相对湿度80%~85%、55 kPa减压环境下贮藏10 d,测定其品质指标、竹笋木质化和褐变关键酶的活性和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减压贮藏(中后期)显著抑制了黄甜竹笋基部切面的褐变(P<0.05),显著延缓了黄甜竹笋的呼吸速率、电导率、硬度,以及丙二醛、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上升(P<0.05),同时也显著抑制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肉桂醇脱氢酶(CA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其编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本研究结果为减压贮藏在黄甜竹笋采后保鲜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果实有机酸(特别是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是决定甜度或糖酸比等风味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调节酸度以提高果实品质一直是园艺领域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果实内有机酸代谢与调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牵涉到合成、转运、贮存和降解,而这些生物学过程均受到果实类型、基因型、果实发育、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的综合影响。经过多年的遗传研究,一些与果实酸度连锁或相关的基因已经被克隆或鉴定,同时,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增加了我们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对酸度调控的理解,加上最近系统生物学的引入使得我们可以从系统水平上探测柑桔和苹果果实酸度的基因调控网络,所有这些进展为最终应用分子遗传学手段改进果实糖酸品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