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辽粳132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2013年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粳132米质优,产量水平较高。米质指标综合评价达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590.3kg/667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1.1%。辽粳132抗病性较好,中抗穗颈瘟,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60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水稻新品种辽粳101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适宜地区;并提出了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3.
辽宁省代表性水稻品种食味特性及其与糙米粒质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食味状况及其与糙米粒质的关系,以优质品种辽粳294为对照,通过品尝试验和食味计分析2种方法分析了直、弯2种穗型30份试材的食味,并分析了充实糙米类别.结果表明:品尝试验中弯穗品种的综合评定值与黏度明显优于对照,味道与外观也有优于对照的趋势,而直穗品种的外观、气味、味道、黏度、综合评定都有低于对照的趋势.直穗品种总体食味不如弯穗品种,其外观、黏度与弯穗品种有显著区别.日本静冈县生产的FOSS TECATOR1241型近红外谷物分析系统的味度值与品尝试验中综合评定值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r=0.394).因此,可用食味计的味度值评价米饭口感的好坏.不论穗型如何,其糙米中均是整糙米占绝大比例.与直穗品种相比,弯穗品种有较高的整糙米率,较少的未熟粒、碎米和被害粒.弯穗品种在糙米粒质上好于直穗品种.但弯穗品种的整糙米率、未熟米率、碎米率品种间变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整糙米率与味度值呈显著正相关,未熟米率、被害米率与味度值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因此,糙米中的整米越多、未熟粒等越少,食味越好.  相似文献   
34.
通过梯度减除上部颖花(减库)处理,研究稻穗下部二次枝梗(弱势粒)籽粒外观和碾磨品质的变化,并分析了logistics方程模拟籽粒灌浆过程的有关参数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以明确籽粒自身活性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稻穗下部弱势粒较各部位强势粒在粒长、粒宽、粒厚、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仅保留稻穗下部枝梗能使弱势粒的粒长、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得到显著改良,但弱势粒的有关性状基本没有达到强势粒水平;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粒形与灌浆时间极显著负相关,与灌浆速率极显著正相关,碾磨品质与灌浆中、后期持续期及整个灌浆持续期显著负相关,与灌浆速率相关不显著。可见,稻穗下部弱势粒稻米品质较差与营养物质供应无必然联系,籽粒内部固有的生理活性可能是导致粒间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以作物遗传学和作物雄性不育理论为依据,以印水型不育系中9A和Ⅱ-32A为基础材料,选用北方典型粳稻及日本纯粳稻品种进行回交转育,培育印水型不育胞质粳稻不育系材料,进行印水型细胞质资源在北方粳稻上的利用与研究。对选育出的印水型粳稻不育系材料,在败育类型、开花习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期育成印水型不育胞质的粳稻不育系和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6.
植物克隆技术是一种新兴现代繁育技术,它具有脱除植物体内的病、毒,恢复优良种性,并大规模生产优质、整齐的优良(种芋)等特点。魔芋属天南星科魔芋属草本植物,是唯一能大量合成葡甘聚糖的植物。葡甘聚糖由于其较高的经济价值、广泛的用途、较长的产业链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产品供不应  相似文献   
37.
不同密度与行比对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水稻特点不同选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两个杂交水稻水稻组合,通过调节不育系栽培密度与行比,构建高产优质制种群体。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和5个行比处理,对制种组合进行行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就杂交粳稻制种产量而言,在母本苗数、父母本行比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栽培密度,或者在栽培密度、基本苗数不变的情况下,调节行比,均能取得较高的制种产量,而且两者达到最高产量的母本有效穗数均在300万~330万穗/hm2,越接近这个区间的群体,产量越高,这样的群体结构与生产实践相吻合。各因子与制种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依次为有效穗数异交结实率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38.
辽宁稻区主要粳稻骨干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地区水稻育种的主要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应用52个SSR标记对55个粳稻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55个标记中,有18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等位基因83个平均每个标记3.75个.品种间相似系数在0.71~0.97之间,相似性较高,以0.82为标准,可分为8个大群,但主要生产应用品种多集中在第一大群中,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遗传基础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39.
对高、中、低产粳稻品种的株高、穗长、有效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进行比较,认为高产、中产、低产品种在颖花数、结实率、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和有效穗数上存在差异,表现为高产品种较高,中产品种次之,低产品种最低,有效穗数表现相反趋势。另外,不论是高产品种还是低产品种,结实率均随颖花数的增加而变小,在相同颖花数量条件下,高产品种的结实率普遍高于低产品种。  相似文献   
40.
对不同产量水平的21个粳稻品种枝梗分布情况进行研究,认为枝梗分布是影响产量的重要性状。高产型品种穗下部一次枝梗单生在穗轴上,无二次枝梗或较少;穗中部一次枝梗单生或对生在穗轴上,有二次枝梗;穗上部一次枝梗对生或环生在穗轴上,二次枝梗数较多。低产型品种穗下部一次枝梗环生在穗轴上,二次枝梗数较多;穗中部一次枝梗对生或单生在穗轴上,有二次枝梗;穗上部一次枝梗单生在穗轴上,无二次枝梗或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