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基于CASA模型,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FY-3C气象卫星资料和同期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估算了2016年海南岛天然橡胶林的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分布。2016年海南岛橡胶林NPP平均为556.32 g C/m~2/a,儋州、白沙、澄迈等市县是橡胶林NPP的高值区, NPP在600 g C/m~2/a以上。水热条件的改善会直接影响天然橡胶的NPP,其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4~9月海南岛气温适宜、降水充沛、太阳辐射充足,此段时间内的NPP约占生长季总NPP的82.05%,其中, 8月最大,达到95.75 g C/m~2/月, 10月之后开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函数变换分析了海南岛1961~2011年的年平均和四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和四季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年强降水日数、年降水强度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1 a来海南岛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通过信度为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8℃/10 a和0.29℃/10 a;各气温要素均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突变,并存在3~4 a和12 a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2)年平均和四季降水量呈微弱的线性增加趋势,而达到暴雨等级的年强降水日数和年降水强度线性增加趋势明显,分别通过了信度为0.05和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3)四季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存在12~14 a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年降水量、年强降水日数和年降水强度存在8~10 a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同时,各个要素均叠加有周期较小的高频振荡。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海南岛18个市县气象站1981~2010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参照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气候区划三级指标体系,对海南岛进行新的气候区划,以阐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岛的气候概况。区划结果显示:海南岛划分为2个温度带、3个干湿区、8个气候区。区划结果中对8个气候区进行了分区简述,概括了其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这对于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选择海南省琼海市东线高速公路以东的沿海农村周边自然植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路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野外植被调查方法,研究该地区自然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其植被类型的情况,结果显示:该地区自然植被物种比较丰富,共记录维管植物有426种,隶属108科,311属,其中双子叶植物占绝对优势。另外,对该地区的不同生境下的自然植被聚类结果显示,总体植被类型可分为3个植被型,10个群丛。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华南水稻生长发育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估算气候变化、品种更替对水稻物候期变化的贡献,选取1981-2013年华南双季水稻种植区物候和气象观测数据,采用Theil-Sen估计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分析双季水稻物候期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其它地区不同,华南早稻播种期提前、晚稻成熟期推迟趋势较小;早稻、晚稻营养生长期存在缩短趋势,而生殖生长期存在延长趋势。早稻、晚稻的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均随着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延长,随着气温上升而缩短;平均气温每上升1℃,生长期长度缩短0.5~4.7d。气候变化与品种对水稻物候期影响的贡献率分析表明,品种更替对早稻和晚稻生长期长度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研究期内品种更替中,早稻倾向于选择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均长的品种;晚稻倾向于选择营养生长期短、生殖生长期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长春花细胞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长春花组织培养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及目前此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进行精细化气候风险区划,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产业区域布局提供指导,利用2006—2020年海南岛南部8个市县144个区域气象站的资料,在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风险等级指标,制定海南岛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不育临界温度22℃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昌江、东方、乐东、三亚、保亭、陵水和万宁;不育临界温度23℃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东方、乐东、三亚、保亭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3.5℃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4℃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沿海地区。所构建的气候风险区划可为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种植规划提供有效借鉴,对南繁扩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掌握两系杂交稻在海南制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是科学合理安排两系杂交稻制种生长期的重要依据。针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的3个关键阶段(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授粉安全期和灌浆安全期)的气象灾害概率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实例验证得出各地区制种的安全时段,以及需重点考虑的气象灾害。海南两系杂交水稻育性敏感安全期可安排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三亚、陵水地区从3月上旬开始;乐东、东方、昌江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临高在4月中旬至下旬左右,不同界限温度变化略有先后。各地花期的阴雨天气较为随机且概率较小;临高、昌江地区制种重点关注灌浆安全期干热风等危害,提早播种。目前海南水稻制种区域和时段合理,可根据不育系材料不育起点温度阈值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短,适当调整播种时段。  相似文献   
19.
应用植物群落学方法,调查分析了铜鼓岭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优势树种为黄椿木姜(Litsea variabilis)、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滨木患(Arytera littoralis)、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和禾串树(Bridelia balansae)等。立木胸径及树高结构分析表明,该群落中2.5~7.5 cm胸径级的个体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树高2~8 m各级分布较均匀,整个群落处于稳定发展当中。分别运用y=aD+b和ω=aD+b对优势树种的胸径与树高和冠幅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除禾串种群外,各直线方程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今后的调查中可用胸径来估测树高和冠幅。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罗非鱼养殖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对海南岛气候资源进行分析,探讨海南岛罗非鱼养殖的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海南岛罗非鱼养殖全年气候条件均较优越。各地全年平均气温适宜罗非鱼的养殖,尤其是5—8月温度普遍较高,罗非鱼生长最快;全岛降水充沛,利于养殖池塘水质更新;日照充足,利于保持养殖水体溶氧量。每年1—2月易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夏季强降水时易出现漫堤现象,建议海南岛罗非鱼养殖在这期间应做好灾害性天气的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