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7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9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5个代表性的平阴玫瑰品种为试材,对不同芽位外植体的褐变度以及不同的褐变抑制剂的抗褐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阴玫瑰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芽位的外植体在组培中褐变发生情况不同,但5个品种各芽位的平均褐变度均呈单峰型变化,且峰值均在第4芽;1.5g/L的活性碳(Ac)是初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最佳褐变抑制剂,0.2g/L的抗坏血酸(Vc)是增殖培养的最佳褐变抑制剂。  相似文献   
52.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新形势下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教育管理新模式、育人新机制、成才新途径,并介绍这一管理制度的效果及其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53.
土壤紧实度对玫瑰幼苗生长及根系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曰波  赵兰勇  张玲 《园艺学报》2011,38(9):1775-1780
 以盆栽玫瑰(Rosa rugosa)‘珲春’实生苗为试材,研究土壤紧实度对其生长和根系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瑰幼苗生长指标及生物量在不同土壤紧实度下的大小顺序为:1.30 g · cm-3处理 > 1.50 g · cm-3处理 > 1.10 g · cm-3处理;根冠比随土壤紧实度的增加而下降,1.50 g · cm-3处理下降显著。土壤紧实度的增加抑制了地下部的生长,表现为根系长度、侧根数量、主根直径等均随土壤紧实度的增加而降低,根系平均直径和总面积有所增加;根系活力以土壤紧实度为1.30 g · cm-3的处理最高,1.50 g · cm-3处理最低;根系中硝态氮、氨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是土壤紧实度为1.30 g · cm-3的处理最高,1.50 g · cm-3处理次之,1.10 g · cm-3处理最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随着土壤紧实度的增加而升高。土壤紧实度显著影响玫瑰幼苗氮代谢活动,进而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1.30 g · cm-3的土壤紧实度较适宜于玫瑰的生长。  相似文献   
54.
为克隆玫瑰LAZY1基因,介绍使用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的方法。本文使用CODEHOP设计出10条简并引物,以玫瑰幼茎提取的RNA反转录所得到的cD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得到长度为410bp的基因片段,将该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中,转化至Trans1-T1大肠杆菌中进行测序,测序片段在Genbank中通过Blastx检索与其他物种LAZY1基因的同源性,发现产物片段与其他植物中的LAZY1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同源性。研究结果表明CODEHOP在线设计简并引物方法简单实用,且具有较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55.
牡丹杂交品系SRAP-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研究牡丹杂交新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解决其在牡丹品种分类体系中位置的问题。利用正交设计,从Mg2+、dNTPs、引物浓度、DNA聚合酶和不同模板DNA浓度5种因素4个水平来优化牡丹杂交品系SRAP-PCR反应体系,对引物进行筛选。建立牡丹杂交品系SRAP-PCR反应最佳体系(25 μL)为: 2.0 mmol/L Mg2+、1.5 U Taq酶、0.25 mmol/L dNTPs、2 ng/μL模板DNA、0.25 μmol/L引物;运用试验结果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RAP引物30对。优化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的筛选,可为利用SRAP标记技术研究牡丹杂交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提供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牡丹辐射诱变育种,解决牡丹辐射剂量问题,选育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中国现代牡丹优良新品种,以混合授粉的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牡丹种子的方法对牡丹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为8.73~17.46 Gy时,种子发芽率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17.46 Gy时发芽率最高达到46%,但17.46~52.38 Gy发芽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经辐射处理的种子出苗率、苗高、根长均高于CK,17.46 Gy时出苗率最高达到92.4%,苗高为6.65 cm。辐射可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出苗率;17.46 Gy最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辐射剂量对根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7.
玫瑰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品种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从分子水平分析玫瑰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并建立起玫瑰品种的指纹图谱,为杂交育种、品种分类和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技术对玫瑰46个品种和4份野生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结果】15对引物共扩增出264个位点,其中227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85.98%,说明玫瑰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5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012~0.9852,平均值为0.7835;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66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33;4份野生玫瑰种质的H=0.1225,I=0.1787,显著低于栽培品种的H=0.2684,I=0.4059,说明玫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结论】根据聚类结果,玫瑰品种类型的划分应首先考虑亲本来源,再按株型、花型划分。利用三对核心引物,构建了玫瑰品种的标准指纹图谱,为品种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8.
玫瑰与月季种间杂交障碍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玫瑰(Rosa rugosa)与月季(Rosa hybrid)种间杂交障碍原因,为提高观赏玫瑰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牟平野生玫瑰(MP)、‘唐红’玫瑰,以及月季品种‘塞尔维亚’和‘红帽子’为试材,统计分析种间杂交(MPב塞尔维亚’、MPב红帽子’)和品种间杂交(MPב唐红’)的田间坐果率、每果种子数、种子纵径、有胚率、萌发率和成苗率;采用荧光显微法观察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状况;利用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受精及胚胎发育状况。【结果】(1)MPב塞尔维亚’种间杂交坐果率和每果种子数均显著低于品种间杂交,MPב红帽子’种间杂交则未结籽。(2)MPב塞尔维亚’种间杂交种子大小不一,76.67%的小种子纵径仅(0.24±0.07)cm,无胚、胚乳,不萌发;23.33%的大种子纵径达(0.61±0.05)cm,有胚、胚乳,萌发率和成苗率显著低于品种间杂交。(3)授粉后2 h,种间杂交花粉和品种间杂交花粉均已在柱头上大量萌发,但种间杂交花粉管顶端却大量沉积胼胝质;授粉后20-24 h,品种间杂交花粉管进入子房,但全部MPב红帽子’花粉管和多数MPב塞尔维亚’花粉管却于花柱1/2处停止生长;品种间杂交花柱通道细胞及间隙中无明显胼胝质沉积,但种间杂交花柱通道细胞及间隙中却大量沉积胼胝质。(4)少量MPב塞尔维亚’花粉管能够进入子房,并完成受精。但79.42%的杂种胚在授粉15 d左右的心形胚阶段败育,20.58%的杂种胚仍能继续发育。【结论】(1)MPב红帽子’为受精前障碍,MPב塞尔维亚’为受精前后双重障碍;(2)受精前障碍主要由花粉管在花柱1/2处停止生长而导致,可能与花粉管顶端和花柱通道细胞及间隙中大量沉积的胼胝质有关;(3)受精后障碍主要由杂种胚在心形胚阶段败育而造成。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目的在于克隆玫瑰FLS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今后玫瑰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以玫瑰野生类型‘珲春’(Rosa rugosa‘Hunchun’)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花瓣中获得了玫瑰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FLS)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RrFLS。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全长1287bp,开放阅读框1005bp,编码335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式为C_(1731)H_(2681)N_(443)O_(502)S_9,相对分子质量为38018.54Da,pI=5.85,该蛋白不稳定系数为34.10,属于稳定蛋白,未检测到信号肽及剪切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玫瑰FLS与同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桃、蔷薇、草莓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植物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60.
22份国产玫瑰资源的自交亲和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明玫瑰(Rosa rugosa Thunb.)自交亲和性状况,为玫瑰及以玫瑰为母本的月季、蔷薇等重要蔷薇属观赏植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计分析田间坐果率及平均种子数与荧光显微观察花粉管生长状况相结合的方法。【结果】(1)所有试验材料开花当天及开花前4 d的自交坐果率均为零,且花粉管只能伸长到花柱上部1/3处;(2)蕾期授粉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玫瑰的自交亲和性,其中开花前2 d授粉效果最好;(3)蕾期自交坐果率及平均种子数与其自由授粉坐果率及平均种子数显著正相关。【结论】(1)玫瑰普遍具有配子体型完全自交不亲和性;(2)蕾期授粉可提高玫瑰自交亲和性,但效果因授粉时期不同和品种不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