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利用美国玉米带种质资源6jk 111育成玉米自交系126,然后用自交系48-2与126杂交育成高淀粉、高产玉米杂交种川单19号.该品种的籽粒粗淀粉含量高达78.0%,并具有综合品质优、用途广泛,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力强,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川单19号的大面积推广将为综合加工利用开辟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2.
本文研究了基础群体和子群体重组次数对玉米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籽粒产量和多数产量构成性状的改良,经4次重组的基础群体的选择进展约为经2次重组的基础群体的选择进展的2倍;而形成子群体时的重组次数,则对多数经济性状改良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3.
高蛋白高淀粉高产玉米杂交种正红10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国玉米杂交种2021为基础材料,利用南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法,用自交系156作测验种,在S3和S5分离世代连续选择优良单株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定向选育,同步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305及其杂交种正红102。该杂交种区试平均产量为8077.5kg/hm2,比对照增产9.7%;子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分别高达11.9%和79.2%;具有抗病、抗倒、耐旱力强、株型好、适应性较广等特点。正红102适宜平坝、丘陵及部分山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及综合加工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本文研究了全同胞轮回选择和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两稚选择方法对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都有一定的改良效果,并以对一般配合力的改良效果较大;而且全同胞轮回选择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混合选择;经4次重组的基础群体,多数经济性状一般配合力的改良进展明显大于经2次重组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25.
基于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对目前玉米生产上常用的7份自交系和本课题组选育的7份新自交系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入选的5个主成分因子对总变异的贡献达83.191%,自交系698-3和109可以作为较好的品质育种亲本;而48-2和226则是较好的高产育种亲本.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342~21.910,根据遗传距离可将14份自交系分为7类,其分类结果与育种实践相吻合.  相似文献   
26.
玉米两个异源种质群体的几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重测交法(简称TTC)研究了玉米两个异源种质群体几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上位性效应仅对G群体穗重、穗粗,M1群体穗重、单株产量的遗传系统有显著作用,其它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加性效应,大部分性状显性和I_1类上位性也达显著水平,且显性基因的分布既有单向也有双向。三种基因效应中,加性对遗传系统贡献最大。同时,两群体同一性状的遗传系统及所含优良基因频率高低也表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27.
邛崃蒲江地区位于川西平原边緣,海拔508.1公尺,东南为长丘山浅山丘陵区,西北为五面山浅山丘陵区,其間为蒲江河流域。长丘山丘陵区耕地土壤属六土坭,五面山多为黄缠,只是在蒲江河流域两岸有局部的冲积土。这里自然气候良好,年雨量为1,344毫米左右,一般年景都能滿足大小春作物生长需要。年平均温度为16.4℃,一月分平均温度为5.9℃,七月分平均温度为27.7℃。无  相似文献   
28.
29.
利用大刍草与玉米杂交创造新种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0.
以美国玉米杂交种2021为基础材料,利用南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法,用自交系R08作测验种,在S3和S5分离世代连续选择优良单株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定向选育,同步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305及其组配的杂交种正红212。正红212籽粒粗淀粉舍量高迭77.8%,并具有综合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抗倒伏力强,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董。正红212适宜丘陵山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及加工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