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植6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甘肃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冬性小麦新品种,以中植1号为母本,以豫麦5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并对后代株系进行系统选育而获得。2004年5月上旬配置杂交组合;2006-2011年,通过在北京海淀试验基地、河北廊坊试验基地和云南弥渡基地三地连续5年进行异地多代选择,高代品系CP04-46-2因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较好,抗病性强而被提升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2010-2011年度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品系鉴定试验,2011-2012年度参加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谷试验站产量品比试验,2012-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014-2015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示范。2016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6010。  相似文献   
42.
为明确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20、2021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和2021年,供试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2.88%~97.37%和78.14%~93.2...  相似文献   
43.
旨在明确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小麦品种‘铭贤169’为试验材料,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采用播前种子包衣法,测定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安全,对苗期小麦条锈病有较好的防效,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P<0.05),达到88.35%以上。因此,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可在生产上作为小麦防治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45.
农家品种老芒麦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以农家品种老芒麦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自交、回交.获得F1、F2和BC1种子,选用水源14和条中32号生理小种单孢菌系,在1心1叶期用扫抹法接种进行苗期抗性鉴定的结果表明,老芒麦对水源14和条中32号在F2代的抗惑比分别为160:12、172:12,符合15:1的理论比例,F1及BC1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果,说明老芒麦对水源14和条中32的抗性均由2对豆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6.
47.
48.
有性菌系监测研究对揭示其在条锈菌变异中的作用及新小种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2017 — 2021年对甘肃陇南条锈菌越夏区感病转主寄主小檗种类进行了调查,从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成县、西和县3种小麦条锈菌感病转主寄主小檗上获得了67个有性菌系共计454个单孢。将其先后接种于中国鉴别寄主上进行苗期毒性鉴定,结果发现,天水陇南主要感病转主寄主为堆花小檗、短柄小檗及假猪豪刺。在已归类小种类型中,共鉴定出28个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优势小种类型均为条中34号、条中32号、条中33号、贵22-14,出现频率分别为14.54%、15.86%、4.85%、3.96%。未归小种类型中,洛类、贵农、水源、Hy和中四类型出现频率分别为1.98%、15.64%、12.56%、8.15%、4.63%。这为阐明陇南越夏区条锈菌毒性群体结构复杂,该区是条锈菌新小种的策源地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9.
50.
2003-2006年对甘肃省及省外1 738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和混合菌接种及自然诱发抗性鉴定和监测.结果表明,对目前流行的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成株期表现抗病的有244份,占总鉴定材料14.0%,其中免疫近免疫品种171份,占70.1%,中抗至高抗品种73份,占29.9%.结合农艺性状和田间抗条锈病表现,筛选出了一批可供育种利用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