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利用SSR技术鉴定苏玉20的纯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苏玉20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004年选育成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以苏玉20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从80对玉米SSR引物中筛选出在苏玉20双亲之间多态性明显、重复性较好的4对引物bnlg1306、phi065、bnlg2291和umc1590用于苏玉20纯度鉴定.这4个SSR标记特异性好,且人为掺杂与田间鉴定均与利用SSR标记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尤其是,这些引物同时可以用于郑单958的纯度鉴定并可以区分苏玉20和郑单958杂交种.因此,该方法具有准确可靠、实用性强等优点,为生产上杂交种苏玉20纯度的快捷有效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6个引进和自选的常规玉米自交系及其ae近等基因系为基础材料,测定了自交系本身及其组配杂交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简单回交转育成的品种ae基因能显著提高其直链淀粉含量,但只有ae基因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仅为50%左右,缺乏商业应用价值。遗传背景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加性效应,注重正向修饰基因的积聚,通过轮回选择等手段提高育种群体直链淀粉含量,是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3.
利用SSR-BSA技术筛选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法,对感病自交系苏951和抗病自交系87-1的P1、P2、F1和F2群体进行了玉米粗缩病抗病性鉴定.并用168对引物进行了亲本间SSR-PCR扩增,其中48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然后利用这些多态性引物检测F2的抗池和感池,只有6个SSR标记在F2的抗池和感池之间表现出多态性.这6个标记为: 5号染色体上的Blng1237(Bin5.05-5.06)、umc1941(Bin5.06)、phi087 (Bin5.06)、umc1155 (Bin5.05) 和9号染色体的phi065(Bin9.03)、umc1505(Bin9.07).进一步利用这6个SSR标记检测了465个经抗病性鉴定的F2单株的基因型,其中Blng1237和phi087明显表现为偏分离.其余4个标记用于分析表型鉴定表现为抗的181个F2单株的基因型,并对每一标记的分离数值与其相应的孟德尔理论比例(共显性1∶2∶1)相比较,进行χ2适合度检验.结果表明,umc1155、umc1505这2个标记可能与抗性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64.
为了明确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株/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基本一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倒折率、空杆率逐渐提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夹角和产量逐渐降低;在60000株/hm2密度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产量最高分别为:6299、5431 kg/hm2,且倒伏、倒折、空杆率最低;在67500、75000株/hm2密度下,2个品种倒伏、倒折率提高,生产风险加大。品种间比较,相同种植密度下‘苏科玉1705’的叶宽、叶面积、叶片夹角、倒折率、秃尖长较低,穗长和粒重较高,产量显著高于‘江玉877’。综上,在江苏沿海地区,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在6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可实现高...  相似文献   
65.
增施氮肥、硼肥对花期遮阴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遮阴已成为影响夏玉米产量的重要因子,提高玉米耐阴性可为高产、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苏玉29’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小喇叭口期增施氮肥、硼肥缓解花期遮阴胁迫对夏玉米形态建成、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降低了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并延长了散粉吐丝间隔期。与遮阴处理比,小喇叭口期增施硼肥、氮肥不同程度提高了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且同时增施硼肥、氮肥增幅最大。遮阴处理显著增加了秃尖长,降低了穗粒数和粒重,增施硼肥氮肥缓解了遮阴对突尖长、穗粒数和粒重的影响。增施硼肥、氮肥和同时增施硼肥、氮肥处理产量分别较遮阴处理提高36.7%、8.0%和43.1%。遮阴处理降低叶面积影响干物质积累,产量的降低与突尖增长、穗粒数减少和粒重降低有关。小喇叭口期增施硼肥和氮肥是缓解花期遮阴对产量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6.
基于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对外宣传和展示信息化的需求,选择构建该所的网站,对其功能、栏目、体系结构以及运行情况进行详细介绍。网站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粮食作物研究所的软实力,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67.
玉米花粉和花丝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离体玉米花粉生活力和花丝受粉结实活力保持的时间。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不同基因型材料花粉活力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温条件下花粉寿命没有延长;常温条件下花粉寿命在24~48 h。花丝活力能持续到开花期结束后7 d,结实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8.
糯玉米新品种‘苏科糯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鲜食糯玉米生产和市场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彩糯玉米品种‘苏科糯6号’。以自交系‘JS09116’为母本、‘JS04388’为父本,配制了单交种,于2011—2013年参加了江苏省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184.0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减产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160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7.9%。品质优于对照‘苏玉糯5号’;接种鉴定结果显示‘苏科糯6号’具有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纹枯病,中抗粗缩病的特征。该品种具有品质好、色泽鲜艳、产量高、抗多种病害等优点,于2014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种植。种植时应结合配套栽培技术,确保鲜果穗品质和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9.
综述了江苏省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历史及现状 ,分析了玉米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趋向 ,提出了“十五”期间江苏玉米育种的目标和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70.
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毒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的方法,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对29份国内常用玉米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5份,抗病系2份,中抗系9份,感病系8份和高感系5份。结合系谱分析,筛选出的5份高抗系和2份抗病系均属于PB亚群,表明PB亚群抗病性较好,可以作为抗粗缩病育种的基础材料。通过对杂交组合鉴定结果表明,自交系抗病性对后代具有一定遗传力,且抗性遗传中显性效应占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选育抗病组合时最好亲本之一为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