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3篇
  9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1.
竹阔混交林混交类型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根据生态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系统最优综合评价模型 ,对竹阔混交林 5种类型 2 2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阔叶树的比例为 2 5 %~ 35 %的竹阔混交林综合效益最高 ,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32.
以宜兴太湖百渎港河口湿地区域内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围隔手段,研究了收割移出和自然保留2种处理方式下芦苇地上部分生物量、氮、磷含量和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收割样地内芦苇群落的茎、叶和地上生物量(不包括收割部分)均低于保留样地的芦苇群落,且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收割样地与保留样地内芦苇茎和叶片的氮、磷含量变化趋势相近,且芦苇茎和叶的氮、磷含量差异都不显著;(3)收割样地内芦苇群落的茎、叶和地上氮、磷储量均低于保留样地内的芦苇群落,且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收割样地和保留样地芦苇的茎、叶和地上生物量与其氮、磷储量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3.
以盆栽两年生剌槐苗木为材料,测定了干旱及复水处理条件下剌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参数.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对刺槐苗木体内水分运输过程影响显著;2)复水24h后,刺槐苗木体内水分运输过程参数有不同程度恢复.恢复度与苗木生理活性水平和干旱胁迫程度直接相关;3)复水24h后,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存在明显补偿现象.故应加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林木的补偿效应研究,这对于节水林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以黔中喀斯特山地鱼梁河流域为代表,流域路线踏查和典型地段森林植被调查相结合,分析了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乔灌层植物的区系特征,比较了乔木层与灌木层植物在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方面的异同.所调查森林乔灌层中共有植物74科161属341种.乔木层植物共42科72属106种,分别占总教的57%、45%、31%.灌木层植物共67科148属292种,分别占总数的90%、93%、86%.在乔、灌层同时出现的有28科47属55种,分别占总数的38%、29%、16%.只含1种的有22科、占总科数的30%;含2~10种的有45科、占总科数的61%.11~20种的有6科、占总科数的8%.单型属94个、2~5种属57个、6~9种属8个、>10种属1个.5个植物属分布型中,温带性质属占51.92%,大于热带亚热带性质属.灌木层植物的科、属、种数和分布类型均高于乔木层,二者具有明显的趋同性和趋异性.灌木层植物与乔灌层植物在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等方面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35.
刈割对香根草护坡地植物群落早期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根  薛建辉 《草地学报》2009,17(4):520-526
为科学构建和有效管理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Nash)护坡植物群落,尽早使其发挥生态功能,对不同刈割处理下建植初期的香根草护坡植物群落进行连续2年的定点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刈割增加植物群落中定居的物种数,且最先在群落中定居的主要为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类(Leguminosae)物种,3类物种数占物种总数的46.67%~77.78%;刈割能提高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且表现出刈割频率高,群落丰富度指数高、群落优势度指数低的趋势.其中,2次/年刈割处理(4月上旬、6月上旬)总体表现最佳;植物群落中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随着香根草优势种群地位逐步提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但刈割会改变这种趋势;香根草在植物群落中起关键作用.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丰富度指数、群落优势度指数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而与群落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6.
半圈养状态下麋鹿对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草本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植物种类多样性及土壤的物理性质等方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麋鹿对植物的选择性取食后造成其食物组成在各季节差异大,春季喜食植物生物量高,而秋季则低,不食的植物生物量与此正好相反;(2)圈养区内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2.1992、0.4518,而网外分别为2.5671,0.8993,网内外的Srensen相似系数为0.56;(3)麋鹿活动频繁的生境土壤容重大,为1.52~1.60 g/dm3,含水率低,为21.08%~22.7%,而活动相对较少的狼尾草类群落,土壤容重小,为1.23~1.38 g/dm3,含水率高,为25.78%~26.68%。(4)麋鹿圈养区的景观异质性降低,趋向狼尾草占绝对优势的植被类型和光裸地两个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37.
混农林业:一条发展林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将生态系统工程原理作为现代混农林业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规划设计现代混农林业生产体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作者分析了现代林业和传统林业的本质区别,认为把农、林和土地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建立生产力高、综合效益大、稳定持续的混农林业生产体系,是发展现代林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在露天盆栽条件下进行,在冬季小麦苗期采用不同程度的刈割处理模拟植食动物啃食,试验刈割程度设轻度、中度、重度(在小麦苗期分别刈割整个植物地上部分高度的33%、50%、100%)3个处理,以不刈割处理为对照(CK),待小麦返青后测量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收获后比较不同处理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以研究被植食动物啃食后冬小麦的生长和生理变化,以及冬小麦的补偿生长类型与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只有重度刈割在试验处理后短时间内对少量植株的存活有影响,在小麦发育早期推迟冬小麦叶、茎和穗的发育;刈割作用对冬小麦成熟时的叶片数影响不大;中度刈割可以刺激冬小麦植株增高,在一定时间后产生超补偿现象,而重度和轻度刈割对株高产生欠补偿效应;轻度刈割可促进穗增长以及冬小麦各部分生物量的增加而产生超补偿效应,中度和重度刈割则产生欠补偿效应,且刈割程度越重,欠补偿效应越明显;刈割对冬小麦地下部分的影响较地上部分大。  相似文献   
39.
在河南洛阳周山森林公园,2009年不同时期对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和塔柏(Sabina chinensis)不同立地林地土壤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紫叶李林地土壤中全氮的含量高于塔柏林地含量,无论平地坡地皆是如此。在不同月份或季节,前者全氮的含量高于后者,且波动幅度较后者大。同时土壤中全氮含量也受地形的影响,平地的全氮含量高于坡地。不同深度,0~10cm土层,平地和坡地的差距最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差距逐渐缩小,20~30cm土层,已无明显差异。总体来看,紫叶李平地和坡地土壤氮元素的含量变化要比塔柏平地和坡地土壤氮元素含量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40.
果实多态性是指同一植株产生不同形状或行为种子的现象。多态性种子植物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和盐渍土地区等干扰强烈的环境,在菊科和藜科中最为常见,主要出现在一年生植物中。果实多态性在避免密集负效应、减弱同胞子代间的竞争、采取两头下注策略以适应时空异质性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进化生态意义。该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果实多态性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果实多态性的概念,2)果实多态性物种的科属分类,3)多态果实的形态结构和生态学特性,4)果实多态性的生态意义。在综述文献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