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3篇
  9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评价不同喀斯特苗木的抗旱能力,并建立一个简便、适用的林木抗旱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利用水力结构理论,研究苗木的水势、水力结构、保水力和苗木耗水量等一系列相关参数,探讨苗木的吸水潜能、水分运输与分配效率、保水能力和耗水强度等4个方面的差异,并综合评价不同苗木的抗旱能力,并比较了“隶属函数法”和“多维空间坐标综合评定值累加法”2种不同的苗木抗旱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应用隶属函数累加法对6种树种苗木的综合抗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为:香樟>滇柏>侧柏>刺槐>构树>杜英。且不同树种苗木不同水分运转过程对树种抗旱性的贡献率不同;应用多维空间坐标综合评定法对6种苗木抗旱性的综合评价,其结果为:刺槐>侧柏>香樟>构树>滇柏>杜英。在被评价树种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多维坐标综合评价法适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两种亚高山林分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对比了岷江上游岷江冷杉林和川滇高山栎林枯落物层的水文特征,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林凋落呈现多峰型,凋落高峰出现在6月,8月和10月;而岷江冷杉林凋落则为双峰型,凋落高峰出现在10月份和1月份.川滇高山栎林的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现存量分别为4.00 t/hm2.6.77 t/hm2和14.43t/hm2;而岷江冷杉林的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现存量分别为1.14 t/hm2,7.40 t/hm2.11.99t/hm2.川滇高山栎林和岷江冷杉林枯落物总最大持水量为分别为(60.23±11.82)t/hm2和(66.79±24.05)t/hm2.两种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持水量(mm)与浸水时间(h)呈较好的对数函数关系.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持水量与浸水时间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大丰国家级麋鹿保护区圈养区内不同类型植物群落草本层总生物量随月份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总生物量从5月份至9月份呈增加趋势,其中狼尾草种群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从5月份的61.15%增加到9月份的85.57%.麋鹿对狼尾草的取食具有季节选择性的特点,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目前栖息地的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各种植物的生物量比例随季节的变化.研究还表明,麋鹿喜食和可食植物的种类数随不同月份发生变化,于6~8月间种类数最多.  相似文献   
14.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和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09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普定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土地利用面积的动态变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结构与形状变化的特征,其中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与景观异质性改变为整个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2)从面积变化上看,研究区大量耕地、裸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特征,面积分别增加了53%、50%和140%,同时耕地面积减少了133.32 km2,减少幅度明显。3)从结构与形状指数上看,区域景观斑块总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有所下降,生态系统格局呈现破碎化加剧的趋势。4)从景观异质性上看,优势组分更加多样化,景观异质性程度逐渐上升,生态景观整体趋于规整,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空间更加集聚化,但耕地和裸地分布分散化,破碎度有所上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甜槠常绿阔叶林林分降水分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引  薛建辉 《林业科学》2008,44(2):23-27
2004年对武夷山甜槠林不同水文分量定位观测,探讨甜槠林森林水文与降水的关系 .结果表明:1)2004年共发生降水219次,年降水量1 767.4 mm,穿透水、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 304.9、245.0和217.5 mm;穿透率、茎流率和截留率分别为73.8%、 13.9%和12.3%;2)同次降水中,林内不同位置的穿透雨量差异显著,穿透水量与大气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3)随着胸径的增加,茎流量减小,形成茎流的时间推迟;4)当降水量<202.1 mm时,林冠截留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降水量超过202.1 mm后,林冠截留量趋于定值52.5 mm.  相似文献   
16.
竹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子作为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在各主要竹产区发挥着巨大的经济功能,已形成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竹产业体系。然而,现行的竹林经营措施多是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体现,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竹子良好生态功能的发挥。本文综述了竹子种群和群落结构及土壤、气象等生态因子对竹林水文生态效应的影响研究,阐明了竹子在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竹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应加强竹林水文生态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实施分类经营、定向培育,以经济、生态效益并重为竹林经营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7.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类型之一,是城市游憩绿地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对其植物景观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至关重要。选择对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美感评价体系;并用AHP-模糊综合评价对国内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具体的植物景观实例进行美感评价,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8.
以水葫芦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富营养条件下喷施pH值为2.0模拟酸雨后1、3、6、12、24 h水葫芦细根根尖0~3 mm区域H+、NH4+、NO3-离子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酸雨后24 h内,水葫芦根系对H+和NH4+为净吸收,对NO3-为净排放;短期内酸雨对水葫芦根部H+、NH4+、NO3-离子通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3种离子做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两两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王丁  张丽琴  薛建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26-15431,15445
文章分别从生理和分子层面对林木受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并且针对我国林木抗旱性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麋鹿栖息地草本层植物组成与生物量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大丰国家级麋鹿保护区圈养区内不同类型植物群落草本层总生物量随月份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总生物量从5月份至9月份呈增加趋势,其中狼尾草种群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从5月份的61.15%增加到9月份的85.57%.麋鹿对狼尾草的取食具有季节选择性的特点,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目前栖息地的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各种植物的生物量比例随季节的变化.研究还表明,麋鹿喜食和可食植物的种类数随不同月份发生变化,于6~8月间种类数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