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锐劲特及其飞机防治蝗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锐劲特(氟虫腈)飞机防治蝗虫技术及其在中国的试验和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2.
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上的绿色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种群对氧化乐果、抗蚜威和氰戊菊酯的耐性明显高于黄色瓜蚜种群。这两种颜色的瓜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具有明显的不同,在绿色种群中,有60.7%的个体AChE活性大于0.8(OD_(412)/mg蛋白质,分钟),而在黄色种群中则仅有25.3%的个体AChE活性大于0.8;氧化乐果(终浓度为1.69×10~(-2)mol/L)对单个蚜虫AChE的抑制率,前者仅有19%的个体AChE抑制率在30%以上,而后者则有46%的个体在30%以上。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的活性大于25(×10~(-2)μmol/蚜,15分钟)的个体在绿色种群中占56%,而在黄色种群中仅有20%;β-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性大于25(×10~(-2)μmol/蚜,15分钟)的个体在绿色瓜蚜中占45%,而在黄色种群中仅有7%。说明绿色和黄色瓜蚜耐药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AChE敏感性和羧酸酯酶活性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3.
目前,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问题日趋严重,而杀虫剂的混合使用(混用)作为防治抗性害虫或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发展的措施已被多数人使用。但是,在杀虫剂的混用中,不合理的情况是比较多的。本文主要是从抗性治理的角度谈一下杀虫剂合理混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4.
生物化学法监测瓜-棉蚜田间种群的抗药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出,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种群中大多数个体都具有6条基本的酯酶活性带(E_2—E_7),但是,在东北旺抗性种群中发现了具有9条带的个体,其中E_1染色最浅,E_8、E_9染色较深。由于该蚜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水平与其酯酶活性密切相关,确定每毫克蛋白质15分钟水解α-乙酸萘酯大于40微摩尔的蚜虫个体频率在种群中大于0.11(11%)时为抗性种群。由于AChE变构是瓜-棉蚜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主要抗性机制之一,作者提出一种检测具有AChE变构抗性基因个体的方法,如果这类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大于1%,即为抗性种群。  相似文献   
45.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为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世界性重要害虫,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了严重抗性。已经明确小菜蛾CYP6BG1的过量表达与其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相关。本文进一步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细胞中表达了小菜蛾CYP6BG1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蛋白,并检测Sf9细胞表达CYP6BG1蛋白后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变化及氯虫苯甲酰胺经CYP6BG1蛋白代谢后对小菜蛾幼虫毒力的变化。结果显示:Sf9细胞中与CPR共表达的CYP6BG1具有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活性,且细胞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显著下降。将表达的蛋白与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孵育24 h后,对3龄小菜蛾幼虫致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间接表明CYP6BG1能够降解氯虫苯甲酰胺,从而增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  相似文献   
46.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现状及化学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化学防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针对国内外草地贪夜蛾发生的现状,从抗药性程度及交互抗性、种群遗传、抗药性机制以及化学防治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化学防治要尽量做到药剂品种、时间和空间的配合;掌握好药剂防治的两个窗口期,一是害虫本身敏感的窗口期即从孵化到3龄初,二是孵化后到钻蛀前;分阶段选择适宜药剂类型用于化学防治。除了考虑杀虫剂作用机制类别外,作用方式也要考虑。卵高峰期施用具有触杀活性的药剂配合具有杀卵活性的药剂添加具有渗透功能的助剂,孵化高峰期施用触杀药剂配合胃毒药剂,后期大龄幼虫可以考虑胃毒药剂为主的化学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7.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的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的化学结构特点及代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对其在哺乳动物、植物和昆虫体内的代谢途径及相关的生物代谢酶进行了阐述。吡虫啉和噻虫嗪在环境中可被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昆虫所代谢,与其生物代谢相关的酶主要是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和醛氧化酶,其中,P450同工酶可催化吡虫啉和噻虫嗪发生羟基化、去饱和、脱烷基、硝基还原等代谢反应,而醛氧化酶主要催化其硝基部分的还原。吡虫啉和噻虫嗪经过代谢后其生物活性通常有所降低,但也有部分代谢产物的活性反而升高,增加了其对昆虫的毒性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风险。明确吡虫啉和噻虫嗪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对于了解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谢机理,以及安全有效地使用该类杀虫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2005年安徽省水稻褐飞虱大发生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05年安徽省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平均气温偏低、7月中旬至8月上旬极端最高气温也偏低以及8月上旬田间虫量、灯下诱虫量偏多是导致中稻褐飞虱大发生最主要的气候和虫情因子。8月中旬降雨量偏少、极端高温偏高以及8月下旬和9月初田间虫口基数偏多是导致双季晚稻褐飞虱大发生的重要气候和虫情因子。  相似文献   
49.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农药登记资料保护制度引入相关的农药管理法律法规 ,中国也在2001年11月29日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中引入了资料保护的有关条款。中国已跨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 ,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作为知识产权一部分的农药登记资料的保护 ,将成为今后农药登记管理、农化产品跨国登记注册、国际贸易更为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了解世界主要农药登记资料保护制度 ,促进我国农化产品的发展和国际贸易 ,为我国农药登记管理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农药登记资料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0.
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田间系统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合肥郊区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共记录节肢动物21种,其中害虫10种,天敌11种。害虫主要优势种为菜青虫和菜蚜为优势种;捕食性天敌主要优势种为中华跃蛛、草间小黑蛛。害虫优势种菜青虫主要分布于甘蓝心叶和内层叶反面,而菜蚜分布较广。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中华跃蛛、草间小黑蛛主要分布于甘蓝外层叶反面。群落多样性在时间过程中较稳定,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群落均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