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对株高表达的影响及其对GA3的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具有显性半矮秆基因的6对高矮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抑制了茎秆节间的伸长,矮秆系倒4~5、3、2、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系的97.2%、53.3%、65.1%、61.9%和94.7%。通过对Y98149(突变体)和Y98148(野生型)在苗期和成株期对GA3反应的研究,发现Y98149较Y98148对外源赤霉素更敏感;内源赤霉素测定结果显示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内源赤霉素含量较低,是野生型的78%。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申优系列8个杂交粳稻组合的特征特性,申优系列杂交粳稻组合总体表现出株高适中、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产量优势明显、抗性强、品质优等特点。参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根据该组合的特征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认为"适度提高千粒重、稳定适宜穗数、主攻大穗"是提高申优系列杂交粳稻产量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杂交水稻因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被称为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目前杂交粳稻存在产量竞争优势不强、生育期偏长,生态适应范围窄、稻米品质有待改善等问题。选育同时兼顾产量、生育期、品质等特性的新组合将有利于杂交粳稻的发展。‘申优26’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BT型粳稻不育系‘申9A’和恢复系‘申恢26’配制的粳型三系杂交稻。2015-201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751.3 kg/hm^2,比对照‘花优14’增产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069.5 kg/hm^2,增产2.6%。‘申优26’具有产量优势强、成熟期早、稻米品质优异、适宜种植范围广等优势,已于2017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审定编号为沪审稻2017001。适合在上海全郊区、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安徽省南部等地作为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本研究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以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4.
水稻耐寒性品种的苗期耐寒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以竹青等耐寒性品种作对照,对耐寒品种云恢72及其杂交后代的耐寒性进行鉴定;并通过对2003年试验材料的干、冻前、冻后的电导率测定和冻害对茎、根重影响的调查,筛选出耐寒性极好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直254和1401。  相似文献   
35.
申优42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BT型粳稻不育系申21A和强优势粳稻恢复系繁42配组选育的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由于双亲的播始历期一致,适宜父母本同时栽插和直播,利于机械化操作,可有效解决劳动力紧张、制种成本高等问题。介绍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制种技术等。  相似文献   
36.
杂交晚粳新组合申优693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交晚粳新组合申优693系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用自育BT型不育系申6A与自选恢复系R693配组而成,表现矮秆大穗,产量高而稳,食味好,抗稻瘟病,易于栽培,制种产量高。2005年1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适合在上海、苏南、浙北、皖南等地作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37.
以9个杂交粳稻新恢复系和4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36个组合,对产量相关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一定程度上均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多数性状父本的影响大于母本。申恢415、申恢26、申繁C8和申繁C7是较优的杂交粳稻新恢复系,由其作为父本较易配制出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申繁40的小区产量和外观品质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作为父本也有可能配制出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株高、播始历期、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穗数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播始历期和千粒重的狭义遗传力也较高,加性遗传作用较大,而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的非加性遗传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8.
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分析了稻田甲烷产生的主要条件和外界对其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寻求水稻生产最优的甲烷减排方法.  相似文献   
39.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对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水灌溉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采取合理的节水灌溉措施,在提高农田灌溉用水使用效率的同时,降低田间甲烷的排放量,是当今发展低碳农业模式下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稻田甲烷产生的机理,稻田土壤水分及灌溉措施对甲烷消长的影响,并从甲烷产生、氧化和排放等方面,探讨了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减少甲烷排放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40.
油菜作稻田绿肥在上海郊区的推广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肥还田腐解后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为促进油菜作稻田绿肥的推广应用,现就油菜作稻田绿肥对土壤的培肥作用以及对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综述,同时分析比较了油菜还田与小麦秸秆还田和紫云英还田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郊区油菜作稻田绿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上海郊区推广应用油菜作稻田绿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